金龙大王庙和烽火安城墩
我一直没有集文成册的想法,但对于家乡故土的建筑,民风民俗,以及有意义的历史亊件,我尽力写出来。表达我对故乡养育的报答。
金龙大王庙位于丰镇市新城湾乡境内,西距城区约1公里。现存楼亭殿宇房舍17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道教庙观。整个大王庙建筑于小石元山(飞来峰)峰下。背山面水,居高耸立,视野开阔。据《丰镇县志》载,该庙初建于辽天庆5年(1119年),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19年(1814年)移建现址重修,建大殿3楹、寝官3楹。以后多年陆续重修增建有望海楼、牌坊、疆房、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现在除云门、(庙门)泥塑壁画,乡绅捐建刻碑,被毁外,其它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0年、1994年由文物部门两次进行了维修保护。
另据百度史料载:金龙大王庙,辽天庆五年建(1115年),在小元山侧。五股村南不远处的山坡上,方门向西,直径不及一丈,全以石条圈砌而成。形状像蒙古包。这座小祠,就是金龙大王庙的前身。清嘉庆十九年,移建飞来峰。才是真正的祭祀金龙大王。金龙大王名叫谢绪,兄弟四人,纪、纲、统、绪,他为最小。宋代会稽人。宋亡后是一位力图复国的民族英雄,复国失败,投水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在一三六八年建立明朝,太祖为了纪念他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这座庙供祭的就是宋人谢绪。
大王庙建在很小的孤立的石山上,建庙者独具匠心,依山的自然形势,铺阶石,起殿阁,建筑峻峙而灵秀,密集而不砌滞。飞檐高脊,岿然向西而立,气势雄宏精巧。整个庙宇青砖灰瓦,白粉抹缝。体现了道教清净无为,诚心修炼的宗旨。庙殿筑于石山顶。从山脚砌石阶70级直达云门。云门为木结构,两根童子合枹的圆木,分插南北两石砌方座内。木柱上方卯榫两横木。中间嵌入木板。上刻“云门”二字。门柱漆为朱红色。云门二字金粉涂刷。下午时分,在西照的阳光中,红晕金光遥相闪烁。登石阶上来的人,乏困之中,手扶门柱。“云门”随气息前后摇动。给人以身在云间的感觉。故称“云门“。跨过门栏踏入第一进庙院。正中有六面石柱立于基石。高约八十公分。上伏略大一圈的八面石幢(二十公分高)。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庙会祈雨时,乡村里正选派4个壮汉,轮返推动石幢旋转。二石相碰发出隆隆巨响。酷似炸雷声声。直至下项诵祈祷文开始为止。庙祝道士称此石为“雨磨”。雨磨北建有禅房两间。内藏杂物与卦笺。卦笺石印,宽十公分,长二十公分。上印五言、七言卦词。语意含糊,诗意自解。禅房对面上一层为望海楼。青灰幽密。由靠墙台阶登上。歇山结构。内坐白面髯须吕洞宾,怀执佛尘。几案上除香炉祭品外,还有四方卦筒一个。求卦时,交了卦金后,面对吕祖,双膝下跪。双手高举卦筒摇动。直至一枝卦箭跌落(如多支,先跌的为准。判不清先后,重摇)。道士捡起,看封箭刻痕。分为上上,中上,中中,下下四等。上上意为最佳,下下最差。道士返身下楼取卦笺,摇卦人便可依栏眺望。对面几十米处,有阅楼戏台一座。台下场面略高于草滩,以便观众看戏。周围泉水淙深;绿草茵茵。偏北薛刚山巍峨青翠,南望川野辽旷。除瓦窑村老树寒鸦,几十间村舍外,纵目远及十里外潘家圪台山下草滩。水泽涟涟,云雾漫漫。故有“烟浦灵泉”美称(丰川八景之一)春夏朗日傍晚,夕阳西照。抬首远望,四十里外马头山沉浸在苍山血海之中。美不胜收。取名为“马头”(丰川八景之二)。走下望海楼,道士将卦笺交付游人。卦意自解。1957年我们从顺小17班毕业。考过初中后几天。兰瑞召集万福、沈华、天成、我、生贵六位平常要好的同学,去大王庙求卦,卜问考试结果。我与天成得上上卦。其余的不太好。兰瑞提议拜结金兰。于是大家重又跪在案前,焚香叩拜。各报生辰年岁,同声齐呼“不求同生,但求苟富贵勿相忘。”以后,我和天成考入丰中,兰瑞等考入工业中学,(民办),先后陆续在工厂上了班。几十年后退休回家。倒是会餐常聚,回忆儿时乐趣。兰瑞因事故离去后,万福患中风,行动不便,会面又渐渐减少。
去金龙大王殿,还需登五级石阶而上,此院正殿三间,中为金龙大王殿,正对殿门靠墙塑金龙大王,身着蟒袍玉带正襟而坐,白净脸面,俊目朗朗,威严不苟。墙壁墨绘龙腾海面波涛汹湧。几案上置令箭,笔架,香炉等。而左为圣母娘娘殿,内塑身着藕粉上衣,泸兰袴裙的圣母娘娘。案前放薄被半露的男女泥娃娃,俊丑不一。五月十八庙会,家缺子嗣的少妇,在案前跪拜后,低头信手抓一泥娃藏入怀中,以示向圣母求子,一年后如若怀孕得子,需来庙还愿,敬献机鸭钱财,而农历四月初八为奶奶庙会。男子十二岁要圆锁,这时圣母娘娘转为曹奶奶。泥塑头部把背面黑脸皱折的老奶奶面转过来,就变成曹奶奶,圣母娘娘管送幼子,曹奶奶管十二岁以下儿童,右边的殿为赵公元帅财神殿,布置大致一样,只是塑了圆面笑眼身穿红袍的财神爷。东西配殿各二间,东为庙祝寝室,西为厨屋,娘娘殿左侧,有小道通后庙门,出后至二卜洞山山腰。
走出庙院狭小的后门,面前耸立着二卜洞山的主峰,陡峭雄伟,远比北山薛刚山高大许多。光秃的山坡上看不到一棵树,裸露的岩石,细碎的砂粒,夹杂着青草,蒿草,狼毒花,车前子和不知名的野草。上山没有路,只找山势稍缓,有石头和蒿草的地方攀登。以便于抓住石头和蒿草助力向上。乏困时,转过身来,坐卧在山坡上,遥望城内熙嚷的马路,十字街的百货公司和高耸的电影院。从严整的九大股数起,八大股,七大股,六大股,到大西门,五龙街,顺城街……寻找你的冢居院落,学校操场。歇息好后,继续手足并用攀爬登顶。爬过近二百米的山坡。终于登上山顶。典型的台地草原,一望无迈。恢宏庞大的烽火台映入眼脸。
烽台为土夯建筑,村民们称台墩,墩外是否包砖?已无从考察,墩的形状,下面是一正棱台,底边长约五米,高约2米,西面挖一大风口,宽约一米五,高约一米。内有火膛及燃火遗存的烟熏的黑霾,火膛上有宽大的烟道,直通台墩上部,棱台上的烟道呈四方柱体,边长约一米,内空为烟道,高可达三米。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人为损毀,已看不清周正的台墩原貌。几百年来游览者,在夯土台上,挖下足登台阶。顺台阶可上到棱台顶部,从小镇远望近似一浑圆的锥体,站在台墩前,我们不由地想起“周幽王峰火戏诸候”的故事。万千年来,从人类钻木取火烤熟食品,到用烟火传递信息,用了多么漫长的时间。二卜洞山上的峰火台叫安城墩,是明长城的信息传送建筑。“安城墩”(这个墩台有狼烟洞)接信息后,把柴草(最古老时用狼的粪便,故有狼烟一词。)放入洞中点烟,浓烟由台顶冒出,逐级传到大同总兵府,看到烽台,那“马革裹尸”的血腥争战,展现在我们面前。
台墩的周围,多是朔州窖村民的大葱种植地,已找不出任何驻台兵站的蛛丝网迹,历史已淹没了一切。
从庙院出来,走下台阶,望海楼下为碑廊,置大王庙修筑碑,农工商捐赠碑,文人义士称贺碑等,十几块青石刻就的碑耸列而立,如今只剩四根支撑望海阁楼的石柱,上有刻文,但模糊难辩。
每年五月十八日的祈雨庙会,来自太原,大同,呼和及本地晋剧团,日夜三场,一直至庙会结束。附近五股,朔州窰,獾子窝,土塘及城内居民纷纷观看。这时庙前的平川干地,商家店铺用帐篷布幔搭成街巷,柜台,五金百货,绳线套印,籽种肥料,服装鞋帽应有尽有。夜里灯火辉煌,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檀板丝竹,白语妙音缠绵不绝于耳。各种小吃,景香饭店择地开张,烹炒煎炸香味四溢。稍远高埠之地,吴桥马戏,东北驯兽,更是热闹非凡,孩童们欢雀跳跃,头戴戏面,手势刀斧,呀呀学叫。
二龙(北山,二卜洞山)戏珠(薛刚山)的地理形势,和“烟浦灵泉”的水泊涟涟,构成了风水旺盛的地方灵气。而丰富的传说和实景文化的底蕴,为丰镇孕育了无数的人才。但愿通过环境的治理,使薛刚山风景区重现历史的辉煌。
作者:杨连,丰镇市作家协会成员,丰川诗社会员,丰镇书协会员。散文,诗歌,诗词散见纸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