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跟没上大学有什么区别?
我侑来了,这是我的第45篇原创
今天开始写问答,很有意思的部分是,我仅仅只需要每天浏览热榜,就至少会有1-3个我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事实上,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知乎应该是我目前唯一使用频率最高的APP了。
那么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首先,如果作为当事者来回答,那么上过大学的,肯定无法体会没上过大学的感受,反之亦然。
所以对于这道题,我觉得反而需要我们正视的是:
“我们如何在价值观差异悬殊的大环境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知道,读书是增长见闻、提升自我、前有古人引路,后有来者开创、获取知识&智慧的绿色快速通道。
但同时,我也感觉,读书现在流于形式,过度的看重学历成绩,反而会让学子失去读书的初衷。
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所谓的升学就是:“小学努力读书考试、初中努力读书考试、高中努力读书考试”。
上了大学之后,两种选择,一种是混个学士后彻底放飞自我,一种是继续努力读书,争取考研和出国深造。
可大多数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后,上了大学,只愿流连往返于声色场所、谈情说爱、五光十色的生活当中,堵不如疏,这是学子们能够选择的最佳自救模式。
我没有上过大学,对于大学生活,我也曾经有着憧憬,谈一场恋爱、交一场纯粹的友谊,但当我步入社会、开创事业并组建家庭之后,我对于学校的热诚,已经逐渐泯然于生活。
一个部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份的变更、压力的骤增,我的目标和理想也随之改变,我开始变得市井,又开始走向淡泊,但无论如何,上学的感觉,都已经不复存在,只能成为回忆往昔。
另一个部分是,大环境对于学历的要求,被动在心理种下的自卑心理,最经常遇到的就是,应聘职位时,要求大学学历以上的门槛,很多时候就直接将你拒之门外。
我也不否认,现在有许多企业不看学历,只看能力和德行,但前提是你遇得到,不是每个老板都是伯乐,也不是每匹马都是千里马,滥竽充数还不如精准定位。
没有几个老板愿意大发慈悲、碰碰运气,要是我今天招人,我也宁愿挑100个大学生,而不是100个高中生。
于是长此以往,形成了两种趋势,没上大学的或者没读过书的,就得自己做生意找门路,相互竞争一番,发财的有,但更多的人则是成为了建设文明社会的基层人员。
而上过大学的呢,要么力争上游,进入央企、国企、还是500强、程序员、教师等高薪公职,要么选择退后一步,和没上大学的一群人,一同下海拼搏捞金,但前提是,大学生手上多了一张进入上游的门票。
前段时间,看到几则消息说,大批硕士毕业生跑美团外卖,某国企员工辞职下海卖鸡排月入4万...
我想说,这不应该成为鼓励不读书的理由,不管读没读书,上没上大学,最后能够决定个人成败的,其实就是自己。
硕士生跑美团,国企辞职卖鸡排,这背后目的很明确,他们就是想要高收入,为了钱,短暂的卖命赚血汗钱,是可以的。但是,谁说他们出来了,就回不去了?
人家至少手上是揣着门票的,人有选择权,而没读书的呢?
没读书的去卖鸡排,那是想来想去,除了卖鸡排,没有更好的工作了,没读书的去跑美团,那是美团没有门槛,你想跑就跑,跑了就有钱赚。
可如果哪天累了呢?想找个安分守己的班上着、养着、闲着,人企业会给你进吗?那就不一定了。
故此,我还是希望,有余力的,能读就读,学历不代表一切,但有总比没有好。
所以,今年我要回家乡工作生活,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在台湾稳定的生活期间,能够循序渐进的把学历补起来,一部分是透过学校的环境让自己再多读点书,另一部分是,这是一张门票,我可用可不用,但当我需要它时,它必须在。
最后,上不上大学,没有定论,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而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人生精彩的事情很多,不必非要吊死在这颗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