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 古镇新貌 □
那片美丽英勇的土地
(散文)
文/尤艳慧(河南)
自由时光驹过隙,逝者如斯不复追。安抚老人生活、应对人情世故之后,“五一”假期已过去三天。不敢再窝在家中了,国家法定旅游好时日,岂能一日无游?
5月4日,错开假期出游的高峰时段,避开热点景区的拥堵喧闹。我们一家三口在栾川境内自驾游,目的地是千年古镇——潭头。免费的高速路上车辆比平时多了几倍,但一路畅通。行驶在群山怀抱中的家乡路上,观赏着车窗外目不暇接的美景,心情一下子开阔明朗起来。进入初夏时节,阳光不燥,熏风宜人。千山万壑似乎一夜之间披上了绿色的盛装,一扫几个月来的萧索枯瘦。绿叶婆娑的树木摩肩接踵,挤满了道旁、原野、山岭。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山脉是那么丰腴,那么富足,那么养眼!下了高速,驶入乡道。潭头作为栾川的东大门,气温比县城要高出一两度,地面也宽阔平坦许多。大块的农田中,两尺来高的麦苗已结出青穗,直刷刷的青芒在阳光下幻化成金黄色,如同执矛而立的哨兵,护卫着每一个麦穗绽放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三三两两的农人戴着草帽,或扶锄修垄,或弯腰栽苗,或浇灌薯芽。洒落汗水,才能期待秋收冬藏的殷实。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 ,一棵棵樱桃树含羞带笑。樱桃由不显眼的青涩,倏忽间长成了一粒粒发着光、耀着艳的“橙红玛瑙”,绿叶红果,说不清谁比谁更稠更密。那一簇簇的红圆粒樱桃,流淌着蜜意,勾引着食欲,反射着酸水。喜爱与否,边界就是这样地模糊。慕名前往大王庙古村落。将车停在村口,走在青石板路上,打量着一座座小院泥墙瓦房,抚摸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图”石刻雕画,想象着河南大学八九十年前在日寇的欺凌下逃亡到这里办学的情景,我似有所悟:栾川县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非潭头莫属,难怪这里才俊辈出,令人称赞。交融着爱国与孝亲传统美德的大王庙古村落,让上初中的儿子耳濡目染,真是获益良多。遇到一位热心的村民,带领我们去看新设立的烈士塑像,——只见一口井旁,两位青衫黑裙的年轻女学生杏目圆睁,一脸凛然不屈的刚烈之气,还有一位穿制服的男学生怒发冲冠,扬起手臂奋起抗争。雕像是1:1的真人比例,令人震撼并急于了解其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这两位女子是一对姊妹花,名叫李先识、李先觉,男子叫刘祖望,是李先识的丈夫,他们都是河南大学的爱国热血青年。因不幸被日寇抓住,为了免受非人的凌辱,三人先后跳井以保清白。可怜在那暗无天日的战争时代,多少年轻美好的生命悲壮凋零,不,他们气壮山河的英灵将永远启迪着后来人:士可杀而不可辱,舍生取义死犹荣!走困了,将车开到幽静的树林子里,眯眼小憩。醒来神清气爽,翻看微信,闻知家在秋扒的同事母亲去世,不觉悲叹无常的生命太过苦短。清明朗日,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却也有人满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往生之路;有人在忍受撕裂心肺的生离死别之痛;有人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国度求生无门……死亡是关于幸福的最好教材,活着就是一切,拥有静好岁月更是人生的高光时段。吊唁同事母亲后,又途径潭头,看到山坡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高缀枝头,不禁眼前一亮,前两天老母亲还念叨着该吃槐花蒸菜了呢。我和爱人,——两个笨拙的中年人手脚并用,好不容易爬上山崖,一股浓郁的夹杂着甜味的清香已扑鼻而来,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顾不上歇息,拉下槐枝,那嫩绿掩映下的一串串如雪槐花就近在眼前了!一手避开尖齿拉低枝条,一手将小月牙状的槐花骨朵儿撸入袋子。山间时有鸟鸣雀飞,路上除了飞驰而过的汽车外,偶有村民“哒哒”骑骡前行的奇观,无不让人心中充满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幸福。“玉阳峨峨,伊水荡荡,我辈之心要清似伊水,我辈之志要高似玉阳……”回味着大王庙墙壁上的《七七校歌》,我们心满意足地离开潭头这片美丽而英勇的土地。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简介:
尤艳慧,洛阳市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洛阳市栾川县实验中学。作品散见于《河南思客》、《今日栾川》、《栾川文艺界》等报刊平台。2020年创作的《栾川与武汉的隔空心语》曾获得洛阳市“中成杯·抗疫”诗歌大赛一等奖。
微信、邮箱投稿皆可。邮箱投稿需同时加总编微信告知。
——总编微信:cmj86188;
收稿邮箱:1030221204@qq.com
——投稿细节,六素齐全。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文/作者(省份)
◇第三行开始:正文
◇文末:个人简介+邮寄地址(含手机号)
+风采照。
——邮箱投稿:粘贴,并同时以附件形式上传文档后发送。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