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拓扑学的源头是阴阳五行,拓扑学源自于连山易通用象数阴阳五行符号体系。其认识论是万有阴阳双系统论,其基本算法是卦式算法(0和1),其数字模式是五卦六。且拓扑学和连山易的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性)爻(符)一样,只考虑五行(性)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空间几何形状的大小和任意穿插组合变形。亦即是说,无论连山五爻的几何图形发生任意分拆或扭曲组合,以及在空间连续改变其五爻形状之后,还能保持其永恒不变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特性。
一、拓扑学的源头是阴阳五行
拓扑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是“地志学”,最早指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拓扑学是由几何学与集合论里发展出来的学科,研究空间、维度与变换等概念。这些词汇的来源可追溯至哥特佛莱德·莱布尼茨。哥特佛莱德·莱布尼茨在17世纪提出“位置的几何学”(geometria situs)和“位相分析”(analysis situs)的说法。莱昂哈德·欧拉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与欧拉示性数被认为是该领域最初的定理。
表面上看,拓扑学似乎是17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但其实不然,拓扑学就是吾多次讲过的文系统的上古象数通用符号学,一些原理及内容晚至十八世纪才出现,但其原理却源自于一万至八千年前神农朱襄发明的连山易阴阳五行象数万能通用符号。
中国古人为了观察(宇宙天空)和实现对某一对象(星象时空)的控制,建立万能全息象数符号通用模型便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人通过象数合一的万能通用符号模型,一可以据此发明叙事式的三象(象形、象音、象意)文字,二可以运用通用象数符号系统描述实体(时空)的性状和变化规律。
很显然,中国古人建立通用象数符号模型,既可以在所要研究的对象范围内更普遍、集中、更深刻地描述实体的特征,又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对改变认识原型起着大道至简般的简化和深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符号模型的产生,亦基于这种指导思想。五行模型实为一个无电时代的手控(五指)简易版的信息控制系统,但却严格符合现代拓朴学原理。正由于此,我们可将连山易阴阳五行(五性)符号运算体系视为人类最早的掌上简易拓扑学。
现代网络是正确反映自然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有电”网络模型。但在中国古人“无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阴阳五行学说确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主要理论工具之一。“易如反掌”的万能阴阳五行通用象数符号的产生,并非是出自偶然的灵感和创造,而是有着扎实的象数理论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大众需求。
连山易以艮为首的艮代表手,指天地都在一掌中,故五行即五指,连山即五指连山。五行即五性,指其形状无论产生任何变化,都能保持其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五种特性。那么,发现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很多关系,如果和拓扑学结合起来会有什么效果呢?比如将表示关系的直线改为立体,我们能否得到一个球状的阴阳图?还有之间的互相转换的关系,是否也可以用立体曲线表示?
二、简述周易卦爻结构的象数原理
在海派易学研究中,接触较多的是姜祖桐的周易人格学和李定的中国方。前者以物理学为基础,结构精细,思维严谨,但“参数”设置有点复杂,难学费解,不易普及。李定的中国方很直观,一看就懂;立方关系展开后,巧妙地涵盖了中国文化中的方方面面。中国方就像一个万能方程,中药、经络、音韵、格律、建筑等,都可以得到有效“变换”而“演绎”其共通的结构,使该学科的原理变得清晰和深刻,进而推导出新的结论。两套理论,自成体系(以此演绎到其他学科领域)。我一直试图寻找两者的“边界”。首先,姜祖桐的周易人格学,参照现代物理学重新定义周易的卦爻结构。他以控制要素、互补要素、共轭要素分别对应经卦的初爻、中爻、上爻。他以原子结构为例,质子为控制要素,电子为互补要素,而由此构成的原子结构为共轭要素。姜祖桐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论述卦爻属性。
太极二仪四象八卦的“物理”属性
姜祖桐的六爻结构图
姜祖桐对卦爻的定义有助于理解传统哲学中天地人的含义。如初爻为地,如同质子,为原子中的控制要素,说明地的本源属性;中爻为人,如同电子,围绕质子而生;上爻为天,则是电子和质子共轭合体。
以上三个对应中,质子对应地,电子对应人,还好理解。质子-电子共轭对应天则有点费解。 天在三才中排在首位,为什么没有“独立”的构成,而是地和人的“合成”?但是细想有道理,而且极为深刻。
原子的刚性(物体的实体存在),本于空性。作为天地人三才(音译the three powers)的天对应这样的空。这是无形无状的空,却坚实有力(乾卦属性)。事实上,原子空间的空,很难想象。假如原子为足球场,其质子则为足球,而电子为质子的1836分之一 ,在此巨大“空间”运动,维系着原子的稳定态。这个空间尽管无法直观(无形无状) ,却构成物体的坚实基础。
原子空间系量子态的空间,牛顿物理无法描述,一般用薛定谔方程表述,是很抽象的概念。而传统文化的天也是抽象的,翻译为power(力量、权能)也是合适的。一般讲天与时间关联(今天、明天、后天),所谓“天时”。而量子态也是富有时间 性的“几率”。
上爻(天)看做共轭要素,起于电子与质子的共轭,却引出电子与质子“共轭”出的抽象空间(场)。而这正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的特质,现代物理的特殊性对此有较好的对应。
从共轭要素来说,天是人和地的结合,人之居住所构成的存在状态就是天。海德格尔讲的诗意的栖居,蕴含着这层“天”意。天不是“独”立的,而是“整合”的,是“一”。“整合”是功能性存在,本身不具“实体”,但可以催化“实体”
天是地与人的“构成” ,是地“添”加人的结果,故谓“共轭要素”。天自身是“空” ,谓之“天空”。但这个“空”正是人存在的“依据” ,是“几微”生成的“依据”。天之“空”,也类似老的“无”,“以其无,当其用。” 天“激活”了万物的潜能,发动起来。
在这意义上,天是发生态,是时间,故谓“天时”。姜祖桐谓上爻为共轭要素,暗含着天时的“耦合”发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主大始,即宇宙万物的创生,风云际会。
根据这个逻辑,地是基础,对应质子是原子的基础(核心)。地生人,中西神话都有这个信仰。《圣经》中上帝造人,用泥土塑造(亚当Adam的本义为“出自泥土”)。中国神话中女娲以黄土造人,都是地生人。大地为母亲,生出万物。由此,地决定人,体现为“一方水土一方人”。
“立”,人在大地上,也可以看成地生人,大地对人的支撑,也是支配,体现为人对地(自然)的配合和协调。这么一层关系,一旦建立,并且稳定延续,形成“秩序”,便是“天”。人之立,亦即“位” ,获得认定,即得其“天”,有其天命。天命关照其人。此刻,人,上有天之“莅”临,下有地之托承。
至于人(卦爻之中),上面已提到其属性对应电子,具体地说,其属性符合量子物理的原子模型。在量子物理看来,电子在基态是稳定的,但吸收能量后就要跃迁到较高的轨道;但是电子在高轨道又不稳定,于是再回到基态。电子的返回基态时会发射一个光子。就人而言,表现为行为的进和退。生理上,人的行走是一前一后两条腿走路;心理上人也是前行与回归两条腿走路,其中退行是为了获得前行的动力。
总之, 姜祖桐“重整化”的卦爻结构,建构了人格关系。我则运用这一结构重新解读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三才属性,从中也有新的启示和发现。
现在再来看李定的中国方。李定设立一个立方体,其八个顶角构成八个卦,每个角三条棱线为其卦爻。立方体的六个面,象征着六合(天地四方),而人自然在六合之内,即位于立方体的中间。从人的角度看,立方体八个角,相对于方中人(以人为中心),存在着前后左右上下关系。而根据传统文化的阴阳规定: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这样位于人的左前方兼上方的那个角,其三条棱线均为阳,自然是乾卦,其他卦爻以此类推。
中国方,人在方内(六合),所见环宇八个角(立方体)
中国方卦爻约定的一个重要规定是:先左右、次前后、再上下,即左右线为初爻(地);前后线为中爻(人);上下线为上爻(天)。不知道这个规定的理据是什么。我曾问李定这个规定的理据(2020年7月19日)。他说按照习惯,先左右,再前后,如四神兽的排列即青龙白虎开始。就天地人属性而言,左右、前后、上下所对应的三才当有内在逻辑。左右是横向关系。大地是横向的,如地平线,便是横向展开的。橫是阻隔,也是固定和控制,类似质子对原子的主控。在汉语中“左右”做动词便是控制的意思。横向关系体现了空间结构。坤卦六二爻爻辞:直方大,即有此意。因此,左右线置于初爻,表示地的属性。前后是进退关系。前面提到人的行走,一前一后。从汉字角度讲,足,从口(小腿口径之形)从止(脚的象形),强调小腿的粗壮而利于行走(狩猎时代,追踪猎物需要强大的腿力以便长距离的奔跑),足的声符字“促”,体现了前进方向。而“腿”和“脚”,去除其部首,即退却,说明腿脚的退行、回归特征。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前行的力量主要地体现为科学技术,而退行、回归的力量主要体现为宗教神话等方面。退行是为了获得前行的动力。风水中前方为朱雀,后方为玄武;前后为朱雀与玄武的关系。朱雀不仅表示前方,也表示未来;相应的,玄武不仅表示后方,也表示过去。过去已经发生,是确定的;而未来还没发生,具有不确定。这意味着前行关乎未来,关乎不确定;退行则关乎过去(传统),关乎规范。从原子结构模型讲,基态电子获得能量而发生跃迁,进入能级较高的轨道,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不稳定,随时都会发出一个光子而退回基态。
量子力学描述的电子轨道的形态
如同前行-未来关系中,未来就有的不确定,对应激发态电子的不稳定;而处于基态电子的稳定性如同退行,回到过去的确定性。总之,经卦中的中爻,系人的属性,以进退的方式体现其历史或时间性的特征,对应原子模型中的电子。而电子云形态多样性(根据主量子数n取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等相应量子数确立而显示出电子出现的概率云形状图),构成原子的存在属性。人的发展也呈现其无限多样性(变化多端,《周易·系辞》:“变化者,进退之象”),因此,中爻-人爻对应电子特征,具有某种“全息性”。至于上爻-天爻,是地爻和人爻的合成,本身为空,为无。上爻-天爻为上下运动,为天气上升,天雨下落的循环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构成乾卦的属性。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据说原文为“元亨,利贞”。元为头;亨为祭天,元亨,为上行路线。利(从禾从刀),为收割,为大地;贞为占卜,又大鼎之形,为下行路线。因此,上爻-天爻为上下运动。上下运动为云雨生发,是超越左右前后二维空间的三维生发,体现为上爻-天爻的门户或临界发生态。也就是说,上爻-天爻是二维到三维的出口,从而与“外部世界”接通。上爻-天爻所连接的“外部世界”,也就是外卦。这个外卦在姜祖桐的原子结构卦象模型中,表现为电子云之间的连接(在重卦中为三爻和四爻的连接)。按照这个模型,单个卦为原子,重卦相当于原子的合成——分子。这样,我们通过天地人三才的逻辑,初步接通中国方和原子易。这样也加强了对卦爻结构的理解。如三爻四爻对应的电子云的“空”,作为门户通道的“空”而给与的临界和“几微”属性。这实际上是易的发生态模型。按照姜祖桐的说法,外卦是倒八卦,因为三爻是内卦的人爻,四爻为外卦的人爻。三四爻作为重卦的人爻,“头”对“头”地咬合着。三爻为内卦的天,四爻此刻成为外卦的天,即倒八卦的天。很显然,建立通用象数符号模型,既可以在所要研究的范围内更普遍、集中、更深刻地描述实体的特征,又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对改变认识原型起着简化和深化的作用。
三、拓扑学的源头:淳化西周陶罐连山数字卦研究
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易”中,文王卦的“周易”是巫占之术,主要用来占卜。但最早的“连山易”是用来推演生男生女时空象数转换的历法工具,是用来推算和记录家族传宗接代的甲子纪历工具。首先,必须纠正我们过去对“易经就是巫占之术”的错误认识。在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易”中,文王卦的“周易”是巫占之术固然不假,主要用来占卜。但最初伏羲发明的“连山易”是用来推演时空象数转换的历法工具,次早的“归藏”是用来记录时空象数转换的方法。伏羲发明“连山”目的不是用来占卜,而是用来推演甲子纪历。解构陕西淳化县石桥镇出土的西周陶罐上古易“连山”的十一组卦形:将上图西周陶罐上的古爻符号归类划分后,其实只有五种古爻符号,分别为“一”、“乂”、“人”、“十”、“八”这五个符号,吾称其为“伏羲五爻六数”。“伏羲五爻”是在“伏羲古六爻”的基础上简化而成,如下图所示:注:图表天爻中涂黑的“二”实为动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与天根对应的天坑,吾称之为象数转换黑洞。首卦(天命卦)为祈祷天父(上帝)保佑家族(部落)人丁兴旺之卦。故11组除去天命卦不算,实为10卦。1卦管6天,10卦管60天,即60个甲子日。6大卦(60乘6)管360个甲子日闰五天,也就是一年。“一”表示这天无婴儿出生,“人”代表生男,“八”代表生女,“乂”即古数字五,代表女亡。“十”即古数字“七”,代表男亡,“一七”即死期。也就是说,刨去死掉(夭折)的3个女婴儿不算,在60天(60个甲子日)里,这个大家族(部落)新出生了 9男13女总数22个婴儿。按这种方法,即可推算出大约1万年前的史前村落(大家族)的生育率、男女比例和人口数量。很显然,如果算上夭折的3个女婴,在60天(60个甲子日)里,这个大家族(村落)新出生了9男13女总数22个婴儿。按6乘60个甲子日等于360甲子日闰五天算,这个大家族一年可添丁百十号人口。按平均寿命30岁推算,这个史前村落(家族)总人口数量应该在3000人至5000人之间。上世纪末,各地出土文物中连续发现了完整的连山易卦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学勤、张政烺等学者比对周易卦形和卦名后,认为是一种数字卦,但并未讲清楚其具体筮法和用途。吾个人认为,周易两符六行卦是文王用连山五符六行卦中的“一”“八”阳阴两爻残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故李学勤研究员与张政烺研究员比对周易卦形和卦名解读“数字卦”的作法是错误的。很显然,“古六爻”最初是天地人三分阴阳成双成对的,故才能成为古六爻。但天爻中的阴爻“二”实为“一”的重爻,竖排时“一”“二”不分,说“一”不“二”后,舍去“二”不用。于是在古易连山中,“古六爻”在使用时为了易于识别,最终被简化为“连山五爻”:即“一”为木爻,“乂”为火爻,“十”为土爻,“人”为金爻,“八”为水爻这五个符号。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
阴阳:指白天黑夜,日代表白天,月代表黑夜。
天干:一天的阴阳十分法为干,即昼阳五+夜阴五等于十天干。
地支:一天的阴阳十二分法为支,即昼阳十二点+夜阴十二点=一天二十四小时。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数字模式:
一周天即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
阴阳即黑夜白天时间之二分法
三维即天地人空间之三分法
四时即春夏秋冬气候之四分法
五运即(阴阳)二分天干
六气即(阴阳)二分十二地支
在上述数字模式中:
5x6=30Ⅹ2(阴阳)=60甲子
3x4=12(地支)x2(阴阳)=24节气
1x2=2(阴阳)白天+黑夜=一天干
干即完,尽。支即止,尾。
[说明]
阴阳五行始于先天连山易(含先天河图洛书、八卦九宫、阴阳五行、甲子历法),其数字模式为五卦六。连山五爻十数物象构形源自于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种,和人加起来共有十种,天数就完备了。符号后天连山易实为家族“生死薄”实时推算记录的工具,以六十甲子纪历法记录家族人口生男生女人数,以及记录死亡人口之性别占总人口比例。连山首卦以艮手天爻一数始,连开十卦,至动爻零(10)数止,破零归一后而成十一卦。五契始于五指,连山以木爻一数始,以水爻五行数为终结,都是从这里来的。五行爻乘阴阳等于连山十卦。象数转换,象显则数隐,数显则象隐。符号易学里边象数都有,天地人三元六爻、八卦九宫全部都有包括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九宫、甲子历法都可以从连山易中推演出来。易经占卜能推算出个人及其家族命运以及生死大限的原理实源自连山易,而非周易。连山为体,周易为用。易经堪舆风水学的源头亦来自连山易,而归藏易则提供了实现象数转换的方法。
故连山为天,归藏为地,周易为人。连山为君,归藏为臣,周易为佐使。
四、华夏文系统四大科学要素:认识论,方法论,数字模式、基本算法
华夏文系统认识论:万有阴阳双系统论之变化之道
华夏文系统方法论:格式化、数字化之河图洛书
华夏文系统的数字摸式:卦式进位数字模式之河洛图数进位制。
图书格式化数字摸式
均向+均数=均象。一隐二,二隐三,三隐四。一翻二,二翻四,四翻八。即一卦二、二卦三、三卦四、四卦五、五卦六、六卦七、七卦八、八卦九、九卦十、十卦一;整数为六十甲子乘六轮为360度圆周。
极端差数法,对偶均数法。单阶差数法,多级均数法。绝对差数法,相对差数法。极数法,中数法。极数论,中数论。图象格数论。
方圆格数论,三角格数,四角格数,五角格数,六角格数,七角格数,八角格数,以此上推。一格二宫,二格三宮,三格四宮,四挌五宫,五格六宮,
六格七宮,七格八宮,八格九宮
无极、太极、阴阳、三元、四象、五行、六爻、七斗、八钋、九宫、十全诸概念的数字摸式:
无极为北斗天盘零分法,基本算法为零卦一;
太扱为北斗天盘一分法,基本算法为一卦二;
阴阴为北斗天盘二分法,基本算法为二卦三;
三元为北斗天盘三分法,基本算法为三卦四;
四象为北斗天盘四分法,基本算法为四卦五;
五行为北斗天盘五分法,基本算法为五卦六;
六爻为北斗天盘的六分法,基本算法为六卦七
斗数为北斗天盘的七分法,基本算法为七卦八;
九宫为北斗天盘的九分法,基本算法为九卦十;
连山为北斗天盘的十分法,基本算法为十卦一。
中国文字实际上有五大系统:
白话系统。
除了中文之外,人类文明史中的所有文字,都不曾存在龙文蛙文系统、卦爻符号系统、甲骨文系统和文言文系统,而都是白话文系统。
这恰恰证明了唯有中国文字演变史的逻辑链条是完整的,也证明了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最为稳定、适应能力最强和生命力最为顽强的文字。
人们有所不知,无论是汉字或者是字母文字,还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文字都不是最早的文字。
人类文明史中最早文字的雏形是古卦爻符号。据考古发现,这些古卦爻符号统统出现在中国。
这些10000年前就早已存在的古卦爻符号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就是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了至少7000年的汉字“初文”,或者叫“文系统”。
而作为汉字初文的古卦爻符号至少比公元前3400年才出现的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雏形要早3000年都不止。
“文系统”中的古爻古卦符号是中国汉字的前身“文系统”中的古爻符古卦号不仅是中国汉字的前身(均可实证),而且也是西方拼音字母的前身(均可实证),故“文系统”中的古爻符号是世界通用符号之母。
文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
古爻符号大约出现在距今约8000到10000年之间。中国的文系统即古爻符号最初并不用于记录语言,而只限用于记录“天意”、“神意”和“道义”——这是卦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最大区别。另外,中国文字从文到字的进化不是突变的,而是循着自然演变的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故虽然晚至商代中国才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但这恰恰证明了中国文字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一般说来,象西方那样直接借用或改造外来的文字来作为自己的文字,虽然很快、很有成效并具有突变性,但其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一定很差,并且文化断层的出现是极其危险的。事实证明,汉字走拉丁化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用不了几代人,随着汉字的消失,大量的古籍和史料很快就被送进仓库或废品站,成为无人能识的废品和古董。西方文字史缺从“文”到“字”的渐变过程,故其既不载神,又不载道,只能载言由于西方文字史缺少了从文到字的渐变过程,故从其文字的突变性来看,既不载神,又不载道,只能载言。中亚或西亚游牧部落最早接触到中国的文系统。然后将文系统中的古爻符号直接拿来改造成记录语言的表音字母,但却又成不了体系。在西方各国的文字中“文系统”的部分是一片空白。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与语言是否同步。白话文与语言完全同步,是语言的符号化、文字化。但文言文却并不与语言同步,而且刻意在与语言保持距离,因此,文言文不是语言的符号化,而是与语言相对独立的一套抽象符号系统。
六、万能连山标准的跨界应用:连山五爻在中医的应用
中医象数时空转换的秘密在古易连山,时空转换公式亦可由古易连山导出:【一周天二阴阳三维四时五运六气干支月时空象数转换联动公式】:
1x2‖3x4‖5x6=30天/1个月‖12时辰/24小时/1天‖2个半天/昼夜
【出处说明】:
本公式以伏羲古易连山五爻六数时空转换卦式算法导出,古易连山五爻实为昼夜时空转换干支代数字(详见北美财经网《淳化西周陶罐连山数字卦研究》)。
【公式说明】:
一周天即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
阴阳即黑夜白天时间之二分法
三维即天地人空间之三分法
四时即春夏秋冬气候之四分法
五运即(阴阳)二分天干
六气即(阴阳)二分十二地支
公式中:
5x6=30Ⅹ2(阴阳)=60甲子
3x4=12(地支)x2(阴阳)=24节气
1x2=2(阴阳)白天+黑夜=一天干
干即完,尽。支即止,尾。【古易连山五爻与五运六气、十二经络、子午流柱对照表】中:
五爻中的“一”为木爻,“乂”为火爻,“十”为土爻,“∧”为金爻,“八”为水爻。对应古数字分别为一、五、六、七、八。隐数二和变数三、四均以五运六气、十二经络的干支代数字出现在运算过程中,以及子午流柱的治病应用中。五行实为十天干之阴阳合数,即一二为木,三四为火,五六为土,七八为金,九十为水五组。古易连山以一、Ⅹ、∧、十、八.五个古数字替代五爻,故五爻即五行,五行即五组合数。五行生克实为异性合数相生,同性合数相克。如一二合相生,二四合相克,四五合相生,五七合相克,七八合相生,八十合相克。用在四气配伍上,四气即寒、凉、热、温四种药性。四气中寒和热,凉和温对偶异性相生,合则对其症:寒对热,凉对温——谓之中和,过犹不及,欠则未济。反之同性相克:寒对凉,温对热——如火上浇油,寒上加冰,适得其反。用在五味配伍上,辛为金、酸为木、甘为土、苦为火、咸为水,互为生克 。对症下药时,五味各负其责:辛管散,酸管收,甘管缓,苦管坚,咸管软——五味分兵把关,各司其职。四气五味的数字模式为‖4X5=20候‖1日=4候,5日=20候。过去说四气对应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全对的,因为一天也有温、热、凉、寒四种气候或温度变化。古文中一字多音,一言多义是普遍现象,这完全是由于口传历史为早,书传(文字)历史为晚造成的。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神农本草》成书于东汉。但毫无疑问,文字出现之前的口传“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肯定要早于西汉、东汉,甚至早于传说中苍颉造字的黄帝时代,即真正的伏羲之子的神农氏时代。从易学思维的角度上讲,“四气五味”除了提示注意“四气五味”之药性之外,还提示中医大夫开药方时,一个方子的药量计算应该以五天为一个疗程,即一个阴阳五行轮值周期才是合理的。易医同源,易道不二。象数绝学为医道之根本,故有生无灭。科学也罢,理论也罢,主义也罢,不过是身藏其后的象数转换瞬间定格之显化,稍纵即逝,有生有灭。古易连山是能吞噬一切信息的搅肉机、粉碎机和再造机,是能吸入一切的宇宙生命(大脑)时空象数转换黑洞,是无所不包的全息象数处理器,是人类顶级智商和神传智慧的极品结晶。发明象数绝学的祖师是创造太极八卦的伏羲,故中医非属科学,而属象数之绝学。科学即分科而学,与老祖宗勿须分科的千古绝学不可同日而语。古易连山五爻与五运六气、十二经络、子午流柱对照表】中:五爻中的“一”为木爻,“乂”为火爻,“十”为土爻,“∧”为金爻,“八”为水爻。对应古数字分别为一、五、六、七、八。隐数二和变数三、四与中医的五运六气、十二经络的干支代数字相对应:
五行生克产生于连山五爻:
五行实为十天干之阴阳合数,即一二为木,三四为火,五六为土,七八为金,九十为水五组。古易连山以一、Ⅹ、∧、十、八.五个古数字替代五爻,故五爻即五行,五行即五组合数。五行生克实为异性合数相生,同性合数相克。如一二合相生,二四合相克,四五合相生,五七合相克,七八合相生,八十合相克。古易连山数字模式对中华易经发展史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文明起源于伏羲画卦,但伏羲画得什么卦?是周朝才有的文王卦?还是夏朝之前的无字天书连山卦?正确的答案是夏代之前早已存在的无字天书连山卦。据古文字专家考证,周易八卦的卦名的出现至少是商末周初的事,也就是周文王演卦以后,在已发现的5000多个商代甲骨文中没有乾卦的“乾”字就是明证,故后人说连山以艮卦起是指艮为手,对应龙手易,龙手易即先天连山易。乾为头,兑为口,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坎为耳,艮为手,坤为腹。乾为首、肺、大肠,坤为脾脏、胃,震为肝、胆,巽为肝、胆,坎为肾、膀胱,离为心脏、小肠,艮为脾脏、胃,兑为肺、大肠。正因为自夏代之后,没人见过古易连山的卦形,更无人破解过古易连山的卦形,故以首代手,以讹传讹。
七、易如翻掌,宇宙天地生命都在一掌中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中医的四大经典,也没研究到五运六气实出自连山易五爻六卦上,更不知连山数字卦为何物,亦不知易医同源实源自于连山易。
连山以木为首,以土为中。木火土金水,土为中,木为首。首中不二,手心手背。木为体时土为首,土为体时木为首,体用可以互易。
人体奥秘都在一掌中,五指对应五脏,五赃应对五指。河图藏在五指里,洛书隐在五指中。八卦藏在五指里,九宫隐在五指中。指掌易即龙手易,龙手易即先天连山易。
先天连山为体,后天连山为用,体用可以互易。用则以脾土为首,体则以肝木为首。十脾、一肝、X心、∧肺、八肾,对应土脾、木肝、火心、金肺、水肾。
甲子天干地支历法,即以数指甲背和指头肚的方法纪历。指甲背为阳,指头肚为阴。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星宿,四气五味和五运六气,十二经络和子午流注都在五指一掌中。
综上所述,拓扑学的源头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源头是通用象数符号学的鼻祖——连山易阴阳五爻符号,其认识论是万有阴阳双系统论,其基本算法是卦式算法(零和一),其数字模式是五卦六。而且拓扑学和连山易的阴阳木、火、土、金、水五行爻一样,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空间几何形状的大小和穿插组合变形。这便充分证明了阴阳五行象数通用符号可以不变应付万变。无论连山五爻的几何图形发生任意分拆或扭曲组合,以及在空间连续改变其五爻形状之后,还能保持其永恒不变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