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2)“先登”的意义
公元前130年,阿娇使用巫蛊之术诅咒邀宠的事情被告发,武帝非常愤怒,便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严查。
当时司法部门的一个小官御史张汤展现出了不凡的逼供天赋与过硬的司法功底,深入案件,追查出并坐实了阿娇的谋逆之罪。
“巫蛊之术”成为了武帝政权首尾相接的两个后宫大案,卫家因此而骤起,也因此而湮没。
张汤作为武帝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多栖技术型人才,后面会有关于他的大事件,我们暂时不表,他一出道就把享后宫大位11年的陈皇后成功搞掉,于秋七月,阿娇被废,退居城郊离宫。
一面的股票跌停,另一面开始全线飘红,半年后,卫子夫再次怀孕,并在转过年来的春天,成功为29岁的大龄青年刘彻生下了第一位皇子。
事实证明,幸福如果迟来,爆发就会异常浓烈,武帝又是派东方朔做赋又是建工程修祠,举朝上下都在庆幸这个迟来的大汉皇子终于出场了,主父偃更是上书武帝,请立卫子夫为皇后。
武帝准奏,大赦天下,卫子夫被立为了皇后。
卫子夫母仪天下后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武帝,正是因为她的娘家人,帮助武帝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功业。
卫青,别琢磨了!该你上场啦!
刚刚我们介绍过,卫青是他妈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小吏郑季私通所生之子,当时一个人带一帮孩子的卫媪实在是不堪承受抚养重担,于是将卫青送到了郑季的家里。
虽然说也是自己的儿子,但郑季明显对这个计划外产物很不待见,让年幼的卫青放羊做苦工,本家的几个孩子也不把卫青看成兄弟看,想起来就收拾他一顿。
卫青后来稍微大点后,不愿再从郑家被奴役了,想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跑回了母亲身边,成为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这个岗位很不寻常。
并非说这岗位有啥前途,而是他开始和马朝夕相处。
此时他不知道,他这个大汉老司机这辈子将因马这个交通工具而建功立业。
生活在世间最底层的卫青,对于未来其实是并没有什么奢望的,曾经有人看到他后说:“你这是封侯的面相啊!”
卫青苦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不过人并不怕起点低,运气来了是谁也挡不住的,姐姐的受宠让卫青免去了骑奴的身份并在宫中谋得了一份差事,在幸运的躲过了馆陶公主的暗杀后,卫青被武帝提拔走进了领导岗位,成为了天子的近臣。
然后就是长达九年的深沉磨练。
这九年中,卫青作为侍中,随武帝左右,旁听朝政,不断地磨练着自己的才干,积聚着能量。
这九年,他目睹了儒与道的交锋,看到了战与和的争辩,他慢慢的感觉到了,他正处在一个超大变革的时代。
他伺候的这位爷,野心和欲望都非等闲,身边,是不养闲人的。
马邑之围中,卫青并没有摸上机会,朝中的老前辈们还都战斗在领导岗位上,因为风声走漏,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汉匈大战拉开序幕,匈奴开始不断地袭扰北方边关。
匈奴问题,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定时炸弹,双方已经谈崩了,随时可能会炸,对于匈奴问题,常伴武帝左右的卫青是明白的,关于这两个种族的决战,一定会打响,而且时间越来越近。
在卫青刚刚入仕的这几年中,他进行了怎样的磨练,有过怎样的境遇,史书中是完全空白的,不过他们卫家的血脉中,似乎天生就流着军事天才的血液,因为卫青很快就将在一个从未见识过的场面上证明自己。
公元前129年,在三姐恩宠愈隆之时,卫青的机会来了,因为武帝决定对匈奴展开一次试探性打击。
之所以说这次打击是试探性的,原因在于武帝并没有很明确的战略目标,只是派出了四路大军,每队都是同样的人数,一万部队,各自从四个地方出境拉练。
这次战争的意义,其实更像是武帝为后面酝酿大战的一次将领考察。
考察的对象有四位: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
公孙贺,是当年武帝在胶东当太子时的太子舍人,公孙敖,是武帝身边的骑郎,卫青更不用说,是武帝的小舅子,一直放在身边锻炼培养。
这四位中,除了李广外,那三个人,都是有着皇帝近臣背景的,换句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武帝打算用自己的一套班子,但还是给了李广一次机会。
为什么?
因为名气太大了。
飞将军,也轮到你了。
有主角,就会有龙套,舞台就这么大,机会就这么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把戏唱足的。
李广,比卫青年长很多,成名更是早了一代人的时间,不过他的一生,却完全成为了卫青的背景,用他的英雄孤单,衬托出了卫青的将星璀璨。
西汉第一龙套出场。
李广的一生,也算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详细诠释。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祖先是秦末名将李信,就是那个对秦始皇说二十万就能灭楚却被昌平君阴了的李信。
李广家传绝技就是骑射,这在汉族人中绝对是稀罕技能,跟今天在中国会踢球一样神奇。
文帝十四年,匈奴攻入萧关,李广因善骑射,杀敌多,得封中郎,从此走上仕途。
李广早早的就显露出了英武大将之气,在军功方可封侯的白马之盟下,和平爱好者文帝曾经可惜道:“惜哉李广生不逢时,搁高祖的年代,你咋地也得是个万户侯啊!”
文帝嘴炮比较响亮,万户侯那么好当的吗?
万户侯不过三位。
曹参、张良、萧何。
当然,领导嘛!画饼还是要时刻跟上的!不憧憬未来你还领导个啥!
文帝没有想到,没过多久,国家的大政方针就已经变得和他的既定路线南辕北辙了,大量的名将迎来了自己的美好时代。
李广后来进步很快,景帝即位时,李广就已经是陇西都尉了,七国之乱时,李广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前去平叛,并在昌邑城下砍倒叛军帅旗而一举成名。
在战斗中,“斩将”、“夺旗”、“先登城”这都是大功。
比如周勃在刘邦创业之初,夺取下邑时最先登城,得到了五大夫爵位。
高祖阵营中第一猛男樊哙先生,为啥说他最猛呢?
不光是他鸿门宴敢怼项羽,蔺相如也敢怼秦王,咋没人说他是赵国第一猛男呢?
因为人家樊健将的军功章上有一大堆“先登”。
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
东攻宛城,先登。
从攻雍、斄城,先登。
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
一般在战场中,为将者必须记住“先登”'斩将’“夺旗”这种标志性事件,而且给的奖励还特别丰厚,基本都是赐爵加重赏。
少数勇猛的路人甲因此完成了人生阶层的跃迁。
但是,“先登”值钱,“第二登”就不值钱了,尤其打仗这件事,你必须当阿姆斯特朗!
为啥“先登”就给处长待遇,“第二登”的就是个口头表扬呢?
为啥差这么多呢?
还是跟战争时的心理有关。
咱们看到的战争攻城时制片方恨不得给我们表达的是这个效果。
但实际上,真打起来时普遍是这个样子的。
说白了,就一个道理,谁也不愿意冲上去死,都恨不得让别人当炮灰。
其实谁能比谁傻呢,每个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让别人当炮灰,我在后面捡脑袋。
但这种“靠帮”的思想怎么能有呢?
都这样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一般这时候,总会有强制筛选或奖励出来的冲锋队,属于冲上前面打开缺口起到猛壮怂人们胆的效果!
第一波冲上去的同志们往往非常容易光荣,因为人家武装到牙齿张开怀抱等你,你一冒头各种刀枪剑戟就都向你招呼过来了。
这个时候,同志们就比较容易尿,会退缩不前,会心中惶恐,会想起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的白发。
“先登”的重奖效果就出现了。
总会有少数豁出命去的如樊哙壮士般不要命的人带着大家往前冲!
在少量不要命的二愣子的带领下,部队开始失去意识,行尸走肉般的冲上前砍杀。
当血肉横飞后,人就容易麻木,最开始的胆怯心理渐退,血腥的嘴角开始上扬,这仗就算是正式打起来了。
一般来讲,“先登”开辟滩头阵地的那位壮士,肯定是冲在较前面的,比较不怕死,而且武功高强,领导一定要重奖,下次才会还能出现壮士拼死向前!
那有朋友会问,为啥第二第三登上去的就不给奖励呢?
两原因。
第一,资源有限,没那么多待遇。
第二,逼着众壮士去抢沙发,都去玩命!谁抢上是谁的!
要是分出一二三等奖,就容易让人产生权衡和犹豫。
在生死关头,最忌讳算计!
而且第一个登上去的战士,肯定是最危险的那一个!
他面临的是世界上最凶险的孤独!
让人家承担着最大的危险也就必须兑现胜者通吃的奖励!
像李广先生这种在万马丛中“夺旗”的,也会有这种“先登”效果!
这对己方士气的提升和对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但立下大功的李广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封赏,因为李广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接受了景帝的兄弟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
梁王虽然也是友军领导,但军印这种从属意义十分敏感的东西是要再三小心的。
只要你在中国,无论哪个行业,什么岗位,你这人是否对本单位,对领导忠诚靠谱,对你的职业生涯极其重要!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人性的转变与进化是很慢的!
你信不信,即便再过五百年,在这片土地上,“忠”仍然是职场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
三心二意的人,甭管能力多强,早晚把自己的路走死了!
当然,这里有例外,就是当你面对的是“政治不正确”,“人性有问题”,“行业在沉没”时,一味的愚忠就不合适了。
如何体面的分手和跃迁,就成了很重要的课题,将来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跟大家探讨一下。
从私收梁王军印这件事反映出来李广性格中一个很大的缺点:不谨慎。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并没有大功受赏而是调任上谷太守,开始了与匈奴打交道的一生,后来李广又接连赴任上郡,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
几乎帝国的整个北疆都留下了李广的足迹。
李广的成名战,被整个高层领导所知晓,在于一次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