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穴得当,立竿见影!艾灸取穴治病都齐了,太实用了!

艾灸调理病症是用中医的经络原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于是,治病先看是哪一条经络不通了,就在这条经络上去关键的穴位。

例如,胃病就要在足阳明胃经上取穴,还要根据胃病的症状还要在相关脏腑所在的经络上取穴,每一个穴位就是一味中药,用穴如用药,君臣佐使,用的得当效果立竿见影。

艾灸
调理总集

调理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01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02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03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04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05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佳。

06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常见
病症及杂症

【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 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 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 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 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便秘】 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穴位大全)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身体虚弱】 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呼吸

系统疾病

【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膈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

【支气管哮喘】风门、身柱、肺俞、灵台、脾俞、肾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泽、内关、足三里。三伏天灸大椎穴。

【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足三里。循环

系统疾病

【高血压】百会(轻灸)、风池、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

【中风预防】

1、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两侧灸,隔2日一次。

2、膝眼灸,灸疗时间稍长,建议20分钟以上。

3、百会、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间使、足三里,七穴同用,双侧灸。

4、足三里、绝骨。

消化系统疾病

【口腔炎】 颊车、地仓、下关、曲池、合谷、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下牙痛】 颊车、大迎、下关、温溜、合谷、三间。

【齿龈痛】 手三里、曲池、厥阴俞。

【食管痉挛】 膻中、巨阙、中脘、、内关、膈俞、至阳、足三里、内廷。

【急性胃肠炎】 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炎】 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

【胃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

【胃酸过多症】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

【胃痉挛】 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

【胃扩张】 上脘、中脘、气海、至阳、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胃下垂】 百会、中脘、大横、气海、胃俞、上巨虚、足三里。

【十二指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胃仓、滑肉门。

【肠绞痛】 天枢、神阙(膈盐灸)、气海、大巨、大肠俞、足三里。

【阑尾炎】下脘、气海、大巨、大肠俞、温溜、梁丘、阑尾穴、合谷、上巨虚,急性者宜多灸。

【肠梗阻】 中脘、气海、天枢、命门、大肠俞、肾俞、阳池、足三里。

【胆结石】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侧穴治疗。

【胆囊炎】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

【肝脏疾患】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

【黄疸型肝炎】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脾俞。

【肝功能异常】 至阳、膈俞、胆俞、中脘、阳陵泉,灸法有良效。

【食欲缺乏、消化不良】 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细菌性痢疾】气海、上巨虚、天枢。发热加合谷、曲池;湿重加阴陵泉。据统计,治愈率90%以上。

可酌情配:梁丘、昆仑、足三里、大肠俞、次髎、大椎。

【结肠炎(慢性腹泻、鸡鸣泄)】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

妇产科
疾病

【月经不调】 肝俞、肾俞、次髎、关元、归来、三阴交、太冲,

【痛经】 气海、归来、命门、次髎、秩边、中都、地机、三阴交、水泉。

© 注意:防病治病仍需谨遵医嘱,如需相关艾灸知识,请文末留言,隔天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