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黄丽: 育儿焦虑根本没有必要
采访人:郑立寒
采访对象:心理咨询师 黄丽
采访黄丽老师,我的收获特别多,也更加让我确定,把采访这条路走下去。
特别感谢黄丽老师的真诚,她聊到职场上走过的弯路,也聊到采访时的紧张,尤其是后面讲到生命的轮回时,给我的触动很大,黄丽老师是一个思考者。
我是谁,我想要怎么生活,历史学有句话,“人类走过的路,都是我走过的路。”
郑立寒:
还有个小问题啊,现在很多人都会有一些育儿焦虑,就是看见别人家的小朋友怎么怎么好,然后就是特别特别焦虑,我觉得这个焦虑应该也是一种恐惧或者是害怕失控感,这些东西吧。
心理咨询师黄丽:
对,很多父母会焦虑,就是在于对自己的生命,他不认可他,看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孩子也是一样的,他就会觉得,孩子只有优秀,只有成绩好,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我的孩子未来生活才是好的。
这个根源它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他觉得,我的孩子不用跟别的孩子比较,他就顺应自己天性的发展,无论他怎样,他都一定会幸福的,那他就不会焦虑了。
焦虑,是因为我们总觉得是有条件的,我的孩子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只有进世界五百强,只有一个月赚多少钱,他才有可能会有幸福的人生,那如果达不到条件,他就会焦虑啊。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所有的那些,回归到最后,还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能够认识到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就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去跟别人比。
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接纳都只是一种情绪的压抑,都只是头脑层面的一个接纳。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接纳,就会有恐惧,他会恐惧,自己孩子未来的人生会不幸福,他会恐惧自己因为没有做好父母的这个责任,他会有内疚,所以就肯定会焦虑的。
郑立寒:
嗯,那您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呢?我听您说了这么多,包括说接纳自己,然后对待孩子像独立的个体。
心理咨询师黄丽:
我觉得我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只有我们教了孩子,好像他才能成长得很好,实际上,有时候教育是在破坏孩子的智慧。
就是每个孩子他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之所以不爱学或者是他有一些情绪,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去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我们会有一套标准来比较。
比如说,应试教育啊,或者兴趣班,其实所有的教育的根源还是在于一个标准去比较。比如说成绩好,你才能考那个学校;你跳舞好的,才能选择去舞台表演,所以当我们也是以这样一套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他也会内化成他自己的一套标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成了另外一个我们,他就会一直地想要去寻找外界对自己的认可。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小时候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就是:无论怎样,他都是值得被爱的,他都是有价值的,那这个孩子就算考0分,他也知道,只是他考得不好,因为他没有努力,他没有认真听讲,他没有好好做作业,所以他才会考0分,他不会把考0分这件事情跟“我有没有价值”关联起来。
其实每一个人他都是想要获得成就感,然后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孩子其实他自己就会自发地想要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其实不需要大人干涉,主要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他就会钻研,一个人有兴趣之后,他就会专注;专注之后,他就会有自控力;有自控力了之后,自然就会发展出智力,他就会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的成绩出来。
所以,一个孩子他真正发展的话,其实这个东西不是父母设计出来的,很多育儿的文章也是一直在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很少人做得到。
很少人做得到,是因为对自己本身还是不接纳,所以总是希望孩子,按照一条普世的路线去走,不敢让孩子走另外一条看不见的路,但实际上,每个孩子如果顺应他的天赋发展,其实每个孩子都一定会比现在好。
因为刚刚你的问题是,问我“我对我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其实我现在是没有要求,但是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有很多情绪。
这个情绪就是,比如说,他没写作业,老师微信上@我的时候,我是会有很多情绪出来的,因为我成长得还不太好,但是我知道,我为什么会有情绪,而这个情绪其实跟孩子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我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想写作业,他为什么会那样,就是会比较清楚,孩子为什么那样的时候,我觉得,它就会把问题找到自己身上,就不会觉得老师一找家长,说你的孩子上课不认真,你的孩子没写作业,我就会把孩子批评一顿。
因为那种的话,其实还是希望孩子按照我们想要的那种方式去活,我现在就是,我的孩子他有时也不写作业,但我会引导他,因为他是在一个现实的真实的社会里面,我们得接受这样一套教育体制,我们得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
但是,这个过程,我会很清楚,我的情绪是来自于:我感觉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不是因为我的孩子(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知道,孩子需要一些方法,而不是在于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是这个孩子笨。
很多家长就会冲着孩子一顿打骂。孩子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父母,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我没做好,我就是不被爱的”。
他又会延续我们之前的生命的循环,我觉得现在学了心理学之后,最大的一个成长就是,我不会再把所有的情绪都归咎于孩子带给我的,我会觉得所有的情绪是因为,我自己内在的关系,跟孩子没有关系,你可以看见孩子他为什么那样。
比如说孩子哭啊,孩子闹啊,孩子有时候跟别人打架呀,我们原来是看见行为,看不见人,但现在,你会更多地通过行为看见他这个人,看见他行为背后的情绪,就能够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之后,你的亲子关系肯定比较好嘛。
亲子关系好了之后,你再正确地去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那这个孩子就慢慢可以用一些比较好的方式,去跟别人交往,去学习或者干嘛,孩子反而没那么多情绪。
郑立寒:
我觉得您说得挺好的。
心理咨询师黄丽:
因为这个事,我确实就是这样想,也这么做的,你会发现我们的生命总在轮回,我们自己都没有做自己的主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就是按照一种惯性在活,就大家都这么活,我也这么活,大家都这么要求,我也这么要求。
所以,当一个人开始知道我是谁,然后思考,我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换一个角度,就会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会更加的包容,就会有一个多元的视角,不会非黑即白。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对和错。
你想啊,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他们没有真正平衡得很好或者不好的,人家都说了,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他肯定是平衡不了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很纠结,这个想做好,那个也做好,他一定是个平庸的人,因为他最后什么也做不好,他没有办法全情投入,什么东西都是需要全情投入的。
我们再看那些优秀伟大的人的成长,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从小就循规蹈矩。什么东西都听父母的,很少。
他们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一定是叛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最后才做出比人家更多的成就,这个我们看名人传记看历史太多太多了。
郑立寒:
我感觉,您对这一块还是挺有研究的。
心理咨询师黄丽:
因为它其实是相通的,我们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了解生命嘛。
有一个生命观,它才能衍生出一个价值观,有了一个价值观之后,我们才会有自己的人生观啊,金钱观啊,婚姻观啊,育儿观啊,才会有这一系列的观念出来。
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基于我们对生命的一个认识,然后后面才衍生出来,那么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