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2杖性依神非梦非忧

题文诗:

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

休我以死.善我生者,善我死也.藏舟于壑,

藏山于泽,人谓之固.虽然夜半,有力者,

负而也,寐者不知;藏小,有宜犹遁.

若藏天下,于天下,无遁其形,物岂可谓,

无大扬攉?一范人形,而犹喜也,物若人者,

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弊而复新,其为乐也,

可胜计邪.譬梦为鸟,而飞于天,若梦为鱼,

而没于渊.方其梦也,不知其梦,觉后知梦.

大觉,然后知今,此为大梦.吾未生时,

焉知生乐?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

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虎,其兄掩户,

而入觇之,虎搏杀之.文章成兽,爪牙移易,

志与心变,神与形化.为虎不知,其尝为人;

为人不知,其且为虎.代谢舛驰,各乐成形.

狡猾钝惽,是非无端,孰知所萌?水向冬则,

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

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

是故,伤于寒暑,燥湿之虐,形苑神壮;

神伤乎,喜怒思虑,患者神尽,而形有余.

马之死,剥之若槁;狡狗之死,割之犹濡.

故伤死者,其鬼娆也,而时既者,其神漠也.

是皆不得,形神俱没.圣人用心,杖性依神,

相扶而得,.故寐不梦,其觉不忧.

  
【原文】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知。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其形矣。

  物岂可谓无大扬攉乎?一范人之形而犹喜,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邪!譬若梦为鸟而飞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则虎搏而杀之。是故文章成兽,爪牙移易,志与心变,神与形化。方其为虎也,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人也,不知其且为虎也。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成形。狡猾钝惽,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苑而神壮;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是故伤死者其鬼娆,时既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没也。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故其寐不梦,其觉不忧。

【译文】

自然赐我形骸让我生命有所寄舍,用生驱使我劳累,用年老让我悠逸,用死亡让我安息。羡慕我活着和羡慕我死去的依据是一样的。把船藏在深谷里,把山藏在沼泽中,人们会以为藏得牢固隐蔽。虽然如此,半夜里有大力士背起它逃走,睡着的人们还不觉察,这是因为自以为将小物藏于大处是安全的,但最终还是丢失。假如把天下万物藏存在天下这个大库房,那么就不存在丢失这问题了。
      事物哪能说没有一个基本的情形呢?造化只是偶而生成人类,如同造化万物一样,人不必沾沾自喜,天地造化出的物类千变万化不曾穷极,何止人一种。破敝的则更新,人为之高兴,这情形能数清吗?比如说你梦中变成鸟儿在天空飞翔,梦中变成鱼儿沉入深渊,当你处在梦里时不知道是在做梦,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如果有一天你能彻底觉醒,你就会发觉今天的一切也就是一场大梦。当初我还没降生时,怎么知道生的快乐呢?现在我还没死,又怎么知道死的不快乐呢?以前公牛哀患有“转病”,七天后变成了老虎,他的哥哥推开房门进去探望他,这老虎扑上来将其咬死。因此人外表变成了兽类,人的手脚变成了尖爪,人的牙齿变成了利齿,心志、性情、神形均为转变了。当公牛哀变为虎的时候,并不知曾经是人;当他还是人的时候,并不知将要变虎。两者更换代谢、背道而驰,但各自都喜欢自己既成的形体。所以可见狡猾和愚钝、谁是谁非是讲不清楚的,谁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这就像水到冬天凝结成冰,冰到春天又融化成水,水和冰前后转易,好像是绕圈转,谁有闲工夫去探究其中的苦和乐。所以形体被寒暑燥湿之类侵害而受伤的人,身形枯衰但精神健盛;精神被喜怒思虑折磨而受伤的人,精神耗尽但身形尚存。因此,疲惫之马死后,剥宰它时就像枯木;健壮之狗死后,割宰它时还很润泽。所以受伤夭折而死的人,他的灵魂还不能安宁;天年寿尽而死的人,他的精神宁静空寂。这二种人皆不能做到形神俱没的境地。而得道的圣人运用心思时依倚性神互相扶持而不分离,所以他睡时不做梦,醒时不犯愁。

(0)

相关推荐

  • ​破阵子·庚子冬纪

    破阵子·庚子冬纪之一(原创) 龙门山人 月夜三更有梦,人生半百无缘. 岂借豪情书傲骨,更把心融智慧篇,而今化作烟. 又报隆冬欲雪,不由明日添寒. 把酒围炉驱寂寞,漫酌诗行乐自闲,平庸几十年. 破阵子· ...

  • 七律·咏红豆杉(一组)

    七律·咏红豆杉(一组) 一 绿叶成阴翠梦垂,青鸾飞下凤凰随. 秋来露湿芙蓉面,春去风生碧玉枝. 不是因花开更早,焉能豆蔻落春迟. 谁闻寂寞深山里,万种风情难把持. 二 一自天来根入泥,便痴大地不曾疑.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7道散德溢滑心浊神

    题文诗: 夫天不定,无载日月;而地不定,无植草木; 所立身者,精神不宁,是非无见.故有真人, 后有真知.所持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欤?积惠重厚,累爱袭恩,而以声华, 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题文诗; 内修道术,是故圣不,外饰仁义,真诚不知, 耳目之宣,而游心于,精神之和.若此然者, 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 此圣之游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题文诗: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也, 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智乃始,昧昧晽晽,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 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之治, 剖判大宗,窍领天地,提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题文诗: 故圣之学,欲返性初,游心于虚.达人之学, 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俗世之学, 其则不然,擢德搴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 招蛲振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1性达情畅仁义自附

    题文诗: 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薶; 其神清者,嗜欲弗乱.精神越外,事复返之, 是失于本,求之于末.外内无符,欲与物接, 弊其元光,求知耳目,释其炤炤,道其冥冥, 是谓失道.心有所至,神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真人虚静恬澹和愉

    题文诗: 真人之道,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非诱, 辩者非说,声色不淫,美者非滥,智者非动, 勇者非恐.真情所致,陶冶万物,与造化者, 自然为伴,天地之间,宇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3人神易浊贤必逢时

    题文诗: 夫目能察,秋毫之末,耳不承闻,雷霆之声; 人耳能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 如是何则?小有所志,大有所忘.今万物来, 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 其可得邪.今树木者,灌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4处便势利性遭命行

    题文诗: 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鸟飞千仞, 兽走丛薄,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者乎? 由此观之,体道者不,专在于我,有系于世. 历阳之都,一夕为湖,勇力圣智,疲怯不肖, 之与同命;巫山之上,顺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6授而不授用而不用

    题文诗: 今夫万物,疏跃枝举,而百事之,茎叶条蘖, 皆本一根,条循千万.若有所受,而非所授. 所受无授,而无不受.无不受也,譬若周云, 茏苁辽巢,彭薄而雨,沉溺万物,不与为湿. 今善射者,有仪表度,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