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注意事项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注意事项

一、高考冲刺期间心理因素对复习和考试有重要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三方面:学习动机、焦虑情绪和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这对我们高考生的高考复习和考场发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归为心理因素,是因为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高考生上大学的需要,会使考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通过良好的成绩进入到自己向往的名校。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对行为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高考生一定不能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既不能把名校看的太重,也不要把目标设定的太高,一旦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会导致考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时间久了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就会影响考生的考场发挥和平日复习。

焦虑情绪:

   考试前的焦虑情绪是考生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主要特征是担忧、紧张、烦躁、焦虑等。当学习目标或任务简单时,考试会使学习成绩提高,因为目标容易达成,对考生会产生激励作用。当学习目标或任务超出考生的能力时,考生由于各种担忧和紧张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再加上如果目标达不到很容易产生抵制、逃避的心理反应,高难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对考生很容易造成打击。考生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合理,但是小鹿提醒大家也不能把目标设定的太过简单。对于焦虑情绪,考生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良好的自我调节方式可以使考生有效的战胜焦虑情绪哦!

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认识,尤其是学习能力和成绩上的认识,可以让考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良好的定位,包括专业、高校和未来规划。考生给自己摆正位置,制定好良好的目标,对于心理和情绪的调节也有帮助   。  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一旦找到了方向、明确了目标,高考生就能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也会少一些琐事的杂事,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了。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明确的学习目标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过于自信的考生有可能是因为对自我认识不足,太过满足,定位高而不自知,最后由于“轻敌”而被“打败”。考生要懂得谦卑。过于自信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犯以下两个错误:第一,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不屑一顾。第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题。这类学生往往对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坚持己见,且很固执;不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和老师的解题思路;动不动就请假,自己在家复习。

   自卑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和学习。过于自卑的考生使对自己认识不足,或者对自己要求太高,主观定位与实际相差太大,这类考生需要对自己有自信,也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

二、高考前研读一遍课本, 让分数再提高一些

  “学无止境。”对于高三生来讲,更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处于高考冲刺时期,高三生更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一遍课本,不仅能够“温故而知新”,还能够查缺补漏。

课本是考试的基础

   高三这个阶段,考生的复习资料种类繁多,不仅仅只有参考书、习题集才被称作复习资料。一般来说,复习资料从种类上大致可以分为:课本、考试说明、参考书、笔记、高考真题等五大类。这些林林总总的复习资料是有先后主次之分的,考试说明作为导向,课本作为基础,基础牢固了才能在考场上发挥的游刃有余,课本研读不仔细很可能会在考试时丢掉不少分数,因此考前研读一遍课本至关重要。课本上的内容是高考命题和进行高考复习的依托,不管考试的试题如何灵活多变,也无论试题难度究竟多大,其考查内容都来自课本。

课本在高考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本是学生获取各科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教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出应对高考的“宪法”。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在各年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上原题的基础上变形而来的。

如何仔细研读课本?

   所有的考题都是以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为核心衍生而来的,吃透课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解题的脉络从而快速解题。那么,究竟该怎样吃透课本呢? 通过研读目录,考生可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最后冲刺阶段要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研读课本需要注意的问题:

   到自己会的知识点也要再仔细研读一遍,每次复习都有新的体会,尤其是文科类的科目,而对于理科科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形成知识网络,定理公式等不会落下。遇到不会的及时解决,不要全部研读完一遍再返回去重新解决,这样容易形成知识断层,不利益知识脉络的把握。   课本上的图片、短小的解说文字也不要错过,很多高考题考的并非难度,而是靠细节。

三、十条高考阅卷老师的叮嘱!

   在历年高考中,考生易出现哪些非智力失分因素?又有哪些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而扣分呢?根据高考阅卷的高三各科老师,整理出考试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及如何防范,十条高考阅卷老师的叮嘱,供考生参考。

叮嘱一:不能错位答题

   考生答的是第一题,但是答题卡上却做在第二题的位置上,由于高考实行网上分题阅卷,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所评试题区域内的答案,所以答错位的题,评卷老师无法正常阅评,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对准答题卡的位置。

叮嘱二:字迹不清影响判卷

      考生答题时,字迹不清晰或者涂选择题的时候涂得太轻,都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另外,考生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

叮嘱三:勿忘写作文题目

     有的考生有先写作文、最后总结作文题目的习惯,高考时候由于紧张,容易忘了题目,但是在高考评卷时,如果没题目直接扣3分,建议考生写完语文和英语作文时一定要重点检查题目,以免无谓失分。

叮嘱四:要“踩”到给分点

      政治、历史的论述题或者物理、化学的大题都是按照得分点给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最好是分点作答,层次清晰地表明各点内容,不要整体一大段地回答一个面。

叮嘱五:按题目要求答题

      考生在看到自己熟悉的题目时容易疏忽,如数学考试中要求写概念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还有,在英语考试的改错题中也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不按照试题的要求正确标出错误内容,这样就算答对了也不能得全分。

叮嘱六:解题格式要规范

      考生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建议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学会用学科术语答题,不能随心所欲地用口语作答。

叮嘱七:能做的步骤一定做

      解答题给分方式是“踩点给分”,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考试中,很多大题是按照步骤给分,而且大题的前一、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看到不擅长的内容就放弃,这样不合理。

叮嘱八:答题卡涂写要规范

     按照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过重过轻都有可能影响得分。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另外,建议考生在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首先将答题卡涂完。

叮嘱九:回答完整选考模块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涂写选做题的序号。有的考生看到第一模块的某道题简单,答完后又看到第二个模块中的某道题简单,每个模块都答一部分,却又没有回答完一个完整的选考模块,这样几乎是无效劳动。

叮嘱十:根据分值多答要点

     高考评卷时,解答题是根据考生的答题要点“踩点给分”。建议考生根据分值多回答一个要点,因为高考阅卷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题目最好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出现“踩分点”不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