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野外考察
年年有端午,年年各不同。唯一相似的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几乎都会下大雨涨水,今年也不例外。
以往的端午节也可能是在加班,也可能是在出差,也可能是在家陪着父母,还只有今年的端午是陪着专家学者们在野外考察,即为建立紫云黑颈长尾雉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参加过很多次了,早该过了参加考察时的兴奋劲,但却总是乐此不疲。
记得第一次参加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还是在三十个前,那一次的科考与这一次很相似,都是住在山里。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变,逐渐地都是用车代步,居住的都是相对条件较好的集镇,甚至是住在县城,每天早早地起来,吃点东西后驾车出去,晚上再驾车回来。虽然食宿条件好了很多,但实在谈不上效率。所以每次科考时还是每提议住在山里,得不到回应,也就笑笑而已。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是犯贱,有了那么好的条件不去享受,非得去山里“喂蚊子”做什么?也许是吧。犯贱也好,敬业也好,兴趣也罢,不想去计较,只要能为自然保护多出一点力,多有一些发现,多掌握一些具体的资料,即使是犯贱,也是应该的。
这一次的科考终于决定又是住在山里,所以或多或少还有些兴奋劲。但真的在山里生活两天,这种兴奋劲似乎又在被消磨得零乱了。
因为是雨季,又恰逢端午前的涨端午水,给科考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不管是后勤还是考察,都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挑战。
毕竟科考队不是几个人,而是上百号人,吃喝拉撤都是问题。真像是农村办大酒,光是买菜每天就得一大车,办厨的就得一邦人。那些做厨的工具还算专业,但要在雨地小帐篷里做上百人的饭菜,也是一番考验。
如今乡下的条件好了许多,出行可以靠车代步,但遇涨水的情况,车子反而傻眼。人可以想方设法绕过去,再不济,也可以淌水过去,但那车子,进不得退不得,就是一砣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这次就有了体验,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也有那胆大的,想强行通过,结果熄火在水中间。还有一种可能,那泥水涨起来,直接把车子埋掉。
大家在一起吃饭是很热闹的,就像“共产主义”,想吃什么就加什么。也可以想吃什么就让师傅做什么,当然要是有的食材。自己做也是一种享受,比如包粽子。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知道怎么包粽子,自己体验一番,虽然不是那么美观,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还是很惬意。
睡在地板上,有一层防潮垫,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背上搁得慌。想想以前条件那么艰苦,睡山洞都可以过,现在却开始觉得搁背了。真应了那一句“由俭变奢易,由奢变俭难”了。睡这大通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相互的呼噜声。自己可以把呼噜打得山响,却害怕别人的呼噜。
蚊子叮咬是在所难免的,点上蚊香吧太呛,还闷得慌。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那飞蛾呀、蚊子呀、白蚁呀,都迎着灯光飞进来,爬得满墙都是,还时不时扑到脸上。还是蚊子狡猾,一开灯就飞得高高的,一关灯就飞下来叮人。
这雨天的野外,“湿身”是肯定的,可能是露水,可能是雨水,肯定还有汗水。湿漉漉的衣服在身上裹一天,真正的“五味杂陈”。但这一切的苦都可以被调查的收获所消灭。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各自的见闻与收获、发现,展示一下拍到的照片,什么苦都变成了甜。
在这特别的节日里,给予了考察队员们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