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桩功的简易练法
桩功的形成在我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尽管功法千变万化,但功理却有相通融合之处,我国第一部医学书籍《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中,在强身、健身、驱病疗疾方面写道:“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其意是说:要想身体健康,防治疾病,必须独立守神。春秋战国以后许多文人、武士、学者专家也都把站、坐、卧的形式锻炼作为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法宝。浑圆桩功既是健身的桩功,更是通往高级武功的途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富裕的生活,繁忙的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健身之道已成为生活的必需。浑圆桩功因其功法简单,效果显著,倍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被国家武协作为优秀功法之一向全国推广、普及。
浑圆抱球养生桩
1、基本姿势:
两脚平等,与肩同宽站立。两膝似曲非曲,身体保持中正,腰直面不挺,胸部略内含。两手胸前环抱成椭圆形,距胸前约20厘米左右,两手间距30厘米左右,右手不往左来,左手不往右去,两手高不过眼,低不过小腹。两眼平视,似闭非闭,手指张开,嘴自然合拢,将口中津液慢慢下咽下,呼吸自然。此桩为本拳的基本功。
意相两手胸前如抱一纸球,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过紧会把球抱瘪,过松球球则会掉下来。过紧为僵,过松为懈,不松不紧,舒适得力。
2、意念引导:
练浑圆抱球养生桩只要精神集中,心安意静,注意体会,很快就会有功感,手心、手指、手背出现气血流动的感觉,并产生麻热胀轻重等功感反应。能感觉到气血流动即为得气,要守住它,当然意念不要太重,要似有似无,然后对它作适当内视引导。意念内视引导分三层功夫进行:第一层为皮下肌肉层通;第二层为五脏六腑通;第三层为骨骼骨髓节节通。
第一层功夫诱导:
用意念引导气血由手向小臂、大臂、肩胛处流动,往背腰延伸到胸腹、大腿、小腿及脚部。此为第一种意识诱导方法。手部及整个上肢部有反应,但不往肩部走时,可以把思想转移到双脚上,让脚部生产麻、热、胀、轻、重等功感反应。然后引导它向小腿、膝部、大腿、臀部、腰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扩展和上肢的反应沟通起来。(低血压患者禁用此种方法)此为第二种意识诱导法:如果第二种方法使用过程中气血运行至膝部或大腿臀部不再往上行时,可以反思维转移到腹部或腰部,使此部出现麻、热、胀反应,然后再引导气血作上下扩展沟通。同时采用以上一、二种诱导路线,为第三种方法。如果前三种方法效果都不明显,可运用第四种意识诱导方法,自由选择法,也叫任意体会法,即任意体会身体任何部位的气血运行反应,或者只需要安静耐心地站下去,顺其自然。一般情况下,手、脚、四肢功感来得比较快,用意一诱导就有,而腹部、身躯则相对慢些。另外有些人身上各种功感反应会不平衡,这时可以适当增加功感薄弱区的意识诱导,但意念不要太重。当全身皮下肌肉都有气血流动并产生麻、热、胀的功感反应时,为皮下肌肉层通,谓之第一层功夫。
第二层功夫意念诱导:
在全身皮下肌肉层气血畅通后,引导气血往内脏器官发展,运行路线是:肺-心脏-脾脏-肝脏-胆-肾-胃-大小肠-膀胱。也可以采用任意体会法,如意想动肾部,肾部意感到气血运行畅通后,再向其他器官引导。如果内视引导中发现某个器官不舒服或有疼痛感,说明那里气血不通,或有病灶,这时可以放松意念,或转移到其它部位,随着练功加深这些反应便会消失。功感到了任何器官,练功者都会有明显感觉,练功者应静心体会。当心、肝、脾、肺、肾、三焦、膀胱、大小肠、胃、胆都有了气血流动的感觉,即为内脏器官通,谓之第二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诱导:
第二层功夫内脏器官通了以后,用意识诱导气血往骨骼里发展。运行的路线为从两脚骨骼开始,经小腿、膝关节、大腿、胯部骨骼,再经腰、背椎、颈、头、额、上颌、下颌骨骼,再经肩胛骨、大臂骨、大臂、锁骨、下胸肋骨,再经胯部骨骼、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直至两脚、十趾骨骼,当全身骨骼气血都贯通,产生麻、热、胀、轻、重的功感反应时为第三层功夫-骨骼节节通。在此基础上,一、二、三层可以同时内视,气血流通全身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内部浑圆球产生,全身麻热胀,遍体气血流,经脉畅通,身体徽动骨骼便噼啪作响,体内丝丝有声,常有雾茫茫的光束出现,练功者已能与大自然灵气融为一体,息息相通。此时练功者精满浑圆身、神圆、意圆、气圆。
浑圆桩功的呼吸运行
人们为维持生命活动,都要靠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氧化代谢而取得机体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机体细胞在进行氧化代谢时,必须依靠呼吸把外界环境的新鲜空气吸入体内,再把废气从体内向外排出。
呼吸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联系环节。一、外呼吸又称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中的气体通过呼吸道与在肺部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二、气由肺经过血液循环送到各个组织,再从各个组织进行运行到肺。三、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气通过这三个环节,被输送到细胞内,细胞在代谢进程中所产生则被排出体外。
第二节 浑圆桩功中的“气血津液”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血是循行于脉内的富有营养的赤色液体。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皮下肌肉层、五脏六腑层、骨骼骨髓层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人体内的机能活动。所以说气、血、津液即是人体各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人体各功能活动的产物。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液,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一、气的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然。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所以,人的形体构成也是以气为物质基础的。故曰:“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其二,气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需要从自然界中摄取饮食水谷(水谷之气);从自然界中吸入氧气(呼吸之气)等。这些自然之气被摄入人体,经过代谢后能够发挥各种生理功能,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所以,气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物质。
二、气的生成
气的来源有两个方面:1、从先天获取:胎儿在娩出前从父母身上禀受精微,禀受的精微称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2、从后天获得:人出生以后,从自然界获得水谷精微和清气。获得的水谷精微和清气称后天之精。
气的生成过程:精化为气,人体的气,就其生成而言,有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先天之气是禀受于父母的精气,后天之气来源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气的生理效应。水谷之精气,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中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靠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因此,气是通过肺、脾胃和肾等器官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的。其生成过程为:先天之精气在肾的作用下,出肾间(命门)向上经中焦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相并,至上焦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形成了气。气形成之后,在肺的作用下,输布,运行于全身。
三、气的功能
气是维持人体活动的根本,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曰:“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分布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气,各有其功能特点,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推动作用是指气的激发和推动的功能。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长、输布、排泄等。
2、温煦作用。温煦、熏蒸的作用。气的这一功能,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量意旅义。人体的正常体温的恒定,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着正常的循行。
3、防御作用。防御作用,是指气有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正气受伤,邪气方张”。气的防御作用,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邪入侵;另一方面还可驱邪外出。所以气的防御功能正常时,邪气不易入侵。或者虽有邪侵入也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愈。
4、固摄作用。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和腹腔脏器等有固护统摄、控制作用。气的固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二、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止体液的丢失。三、固摄精微。防止其妄泄。四、固摄脏器的位置,使之相对稳定而不移。
5、气化作用。所谓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的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有促使体内精微物质化生和转化的作用。气的这一作用,促使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转成糟粕。人体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适当的物质,经过同化,转变为人体的组成成分;同时,经过异化,将人体自身组织中的陈旧部分排泄到周围环境中去。机体内这一物质代谢过程,是通过气的气化作用而实现的。
气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气之所以能够发挥其各种生理功能,是因为气在人体内不断地运动。气的运动一旦停止,就失去了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人体的气,从总体上说是由肾中之精气,饮食水谷和自然界清气三个部分在肾、脾、胃、肺等器官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根据其主要来源、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气有外气,天地之气也,有内气,人身之气也。气失其和则为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但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下也。上都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营卫者也,有气化于精,藏于命门,故为三焦之根本者也。
第三节
一、血的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管中的富有营养的赤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这一概念包括如下内容:其一、血是赤色的液体,揭示了血之物质性。其二、血是富有营养的,揭示了血的主要功能。其三、血循行于脉中,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条件。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它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二、血的生成
人体的血液有两个生成途经,水谷精微化血和精化血。1、水谷精微化血。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作用上输于肺,并与吸入之清气相合,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于脉,化而为血。2、精化血。肾精化生血,主要能通过可以化血。“肾之精,并注于骨髓和肝脏的作用实现的。肾注于骨而为髓,髓充于骨,可化为血。“肾之精,并注于骨而为髓”。“骨髓坚固,气血皆从。”总之,血液的化生是以水谷精微作为物质基础,通过脾、肺心、肾肝等器官的功能活动来完成的。不论是直接由水谷精微化血还是由肾精化血,都是从自然界摄取来原料,这点与气的生成来源一致,故古人认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三、血的功能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1、营养和滋润作用。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是由其组织成分决定的。血必须在经脉中正常的运行,这是血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的前提和条件。血在脉中循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不断地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籍与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故曰:“血主濡之”。全身各部(内脏、四肢、五官、九窍、百骸)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而发挥其功能的。如鼻能嗅,眼能视,耳能听,喉能发言,手能摄物等都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完成的。2、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者,神气也”。血液供给充足,神志活动才能维持正常。
四、血的循行
血液在生理情况下循行于脉中,沿脉管流行于全身各处,环周不息,运行不止。脉管的完整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此外,心、肺、肝、脾四脏对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主血脉,是血行的动力,血液能正常地在脉管中沿一定方向循行,主要靠心气的摧动作用。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而宗气的功能之一,是贯心脉以行血气。此外“肺朝百脉”,其含义一为:循行于周身的血脉,均要汇聚于肺脏。二为:血液布输全身,是在肺气的作用下进行的。
脾主统血,脾气统摄血液,使之不致溢出脉外。 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根据人体动静不同情况,调节脉管中的血液流量,使脉中循环血液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此外,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一方面保障着肝本身的藏血功能,另一方面,对血液通畅的循行也起着作用。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有生矣”。
第四节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机体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如肺津、肾水等;各脏腑器官所分泌的液体,如胃液、肠液、涕、泪、涎等;及水液代谢的各种产物,如汗、尿等。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虽同属于液体,但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区别。一般地说,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分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者,称为液。津和液本属一体,同源于饮食水谷,均有赖于脾和胃的运化功能而成。所以常津液并称,一般不严格区分。
二、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是一个由众多脏腑共同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1、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脾小肠的作用而生成。此外,大肠吸收部份水液,故有“小肠主液”、“大肠主津”之说。2、津液的输布与排泄。津液转输和排泄是依靠脾、肺、肾等脏腑的协调作用而完成的。津液的输布需要脾、肺、肾等脏腑的作用,津液的排泄需要肺、肾、膀胱等脏腑及口鼻、皮肤、二阴等器官的共同作用。津与液在输布的部位方面有所区别:津主要被布散于腠理、股内、孔窍等处。液主要被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处。被输布于体内各处津液,可渗入孙络,还归于脉中。三焦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和濡养作用。一般来说,津主要发挥滋润作用,液主要发挥濡养作用。被输布于肤表,孔窍等处的津,能滋润皮毛、肌肤、眼、鼻、口等。被灌注于内脏、骨髓、脑等处的液,能濡养内脏,充满骨髓、脊髓、脑髓等。
2、参与血液的生成。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具有滋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而且津液又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化而为血,独行于经隧,以奉生身。”
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各部分津液的生成和代谢,对调节机阴阳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为气,天热衣厚则为汗。”说明津液的代谢常随体内生理情况和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调节阴液与阳气之间的动态平衡。
4、排泄废物。津液在其自身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各处的代谢产物搜集起来,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气化活动正常进行。
第五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三者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成方面,均离不开水谷精微。在生理功能上,常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输布等方面有密切关系。故曰:“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
(1)气对血的关系。气对血的关系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即所谓“气为血之帅”。
(2)血对气的关系。血为气之母有两个含义: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若不附于血中,则漂浮不定而无所归;另一方面,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气与血在生成上相互促进,在运行上相互依托。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生成、输布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1)气能生津:指气的运动变化(气化)是津液化生的动力。
(2)气能行津:指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的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均属于阴、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气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
(1)血对津液的关系: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
(2)津液对血的关系: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被输布于肌肉、腠理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
以上介绍了气、血、津液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通过浑圆桩功的修炼能使气、血、津液在体内沟通流畅,互相平衡。养气生血、气行则血行、血旺则气盛。从而达到去病疗疾,强身健体延年寿的效果。
体息桩
休息桩可作为浑圆桩式站久,感觉劳累疲倦时的休息桩。休息桩的基本姿式与浑圆桩相同,惟两手臂慢慢放至身后腰部,按在腰眼处。
伏按式桩
基本姿式要求与浑圆桩相同,惟两掌心向下,两手稍高于腰带,意想两手掌各按一个水中浮球。伏按式桩法对高血压、眼病、耳鸣、牙痛、咽炎、气管炎、胸膜炎、肺病、心脏病、肝病、肠胃病、腹胀等多种病的治疗有特效。低血压、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脱肛患者禁练此式。久练伏按式桩法可练出压弹力。
高手托式
高手托式桩法基本姿式,要求与浑圆桩相同,惟两手掌心向上,两手高与肩齐,有上托的意识。高手托式对低血压病有特效,(高血压患者禁用此式)。久练高手托式,可练出托掌力。
抱球坐式
坐在椅子边、方凳或床沿上均可,两腿分开,小腿直立,两脚平放于地,两脚间距离与自己肩同宽。两手臂成椭圆状环抱胸前,其它要求同浑圆桩相同,两眼可闭可睁。此桩适应下肢有病和体弱不能站立者练习。
自然坐式
自然坐式要求和抱球坐式相同,如抱球式桩法练久了,感觉到两手酸累了可将两手臂落下,两手心向下,放在两膝盖上。
仰卧抱球式
站桩累了或老年体弱、病患者均可做卧式仰卧在床上,两腿自然伸直,脚尖向上,两手如抱球,两臂悬空,肘悬空。
第六节浑圆桩功的特点
1、老少皆宜,不受场地、年龄限制,从儿童到老年都可以练习,只要有站立的空间即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行走坐卧皆可练习,在生活中练功,在练功中生活。
2、练功没有起式、收式、抬手即为练功,放手即为收功,练与不练全凭自然,想练就练,不练就停。
3、不易出偏,只要道理清楚,姿势正确,上功快,功感强,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全身经络的气血畅通。
4、练整体不练局部,以意识诱导为基础,从局部往全身发展,逐步达到整体浑圆,守点走线易出偏,破坏了人体阴阳平衡,这种不平衡即矛盾所在,即意正气正,意偏气邪。
5、一桩多能,通过一种功法可产生多种功能即强身健体,驱病疗疾,防身自卫,特异功能。
6、自然呼吸,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以意领气,意占主导,自然呼吸,即在生活中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呼吸,练功者应以自然为体。
7、气功是内功的基础,内功是气功的深入转化,也是桩功的转化,通过气血在体内流通清洗了存在体内的垃圾使内气更加纯净,内功即武功,此桩功为通向高级武功的途径。
8、驱病疗疾,范围广,效果好。
浑圆桩健身治病的适应范围:
浑圆桩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对于神经衰弱、神经功能症、精神分裂证、周围神经炎、脑震荡后遗症、瘾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贫血、半身不遂、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汤、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肠粘连、肠结核、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胀肿、胃肠息瘤病、胃瘤、肝硬化、肝腹水、咽炎、食道瘤、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肺瘤、风湿性关节炎、炎风湿性关节炎、丹毒病、下肢静脉曲张曲张、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糖尿病、造尿病、肥胖症、全身脂肪瘤、铅中毒、水中毒、神经性皮炎、鹅掌风、脚垫脚裂、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散花眼、角膜炎、青光眼、颈椎炎、颈椎肥大、颈椎增大、冻疮、脚气病等都有明显疗效,治愈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中期之前的癌症也有较好的效果,练功者可以减肥,也可以增重,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第七节浑圆桩功训练的三条原则
桩功训练的三条原则:松、静、意。
松:首先指思想放松,无任何精神负担,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然后肌肉放松,不增加心理负担,练功时,可先让头脑和意识自我感觉是否放松,嘴里念着放松,体会身体前后左右是否放松,叫人看看是否自然放松,放松,本身就能增加能量,减少消耗。
静:要求尽量入静,非松不静,非静不松,体松而心静,心静而体松,静有多种层次,初练者先求心境平静,然后求身心安静,环境安静,再求安静。宁静指心情、形体、肌肉、环境、白天、晚上都静得很深很深。平静之后是宁静,一般一次站桩一个小时以上而不心致力,就达到的定静的标准,定静之后还有虚静、灵静、真静,练功者越往后练,越觉有味,但也难深入,后面几种静状态了。
意:即浑圆桩的意念、诱导。它分内视与假借两个内容。内视,即内部观察、自我意识。假借,又叫做假想,即假借某一客观事物为练功者之目的所用。
常用的内视方法有:
1、穴位内视法,
如意内视曲池,足三里,风池,太冲等穴,可冶头疼、头晕、头胀、耳鸣、失眠等病。内视涌泉穴可使血压下降。意守肾俞、委中、夹脊可治疗腰疼,低血压患者可内视百会。
2、经络内视法
治疗腹胀、呕吐、腹疼、腹泻,可内视,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明、水分、下院、建里、中脘、上脘。治疗背疼,腰疼可内视腰俞、腰关节、命门、悬枢、中枢、筋缩、大椎、风府、脑户。
3、病灶内视法:
如胸部疼痛,不舒服,可内视胸部,哪里有病灶,就反复内视哪里。
以上内视法要反复进行,效果更佳。
常用假借:
1、花卉假借:想象自己处于百花齐放的花园中。
2、语言假借:以幽默的语言进行假借,可使精神放松,忘记不适的感觉,解除疲劳。
3、动物假借:有喜爱的动物如小猫、小狗在身旁。
4、静物假借:仿佛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
5、山水假借:假借自己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下练功。
6、颜色假借:治疗各种眼病,假借站在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林中练功。
7、湿度假借:在夏天体会阵阵凉风,冬天假借像春天一样,非常舒服。
8、音乐假借:练功中情绪不安,可以以自己喜欢的轻音乐进行假借,稳定情绪。
养生桩可调养人的精、气、神。所谓精,中医认为是生命运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精液旺盛,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身体低抗力强;精液亏损,必然未老先衰,体弱多病。所谓气,中医认为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因而反神看得很重要,认为它是全身之主宰。精、气、聚精生气,聚气生神”。说明了这种关系的内在关系。练功时或练功后头脑清醒眼睛明亮,神清气爽,周身轻松愉快。说明了练功者的精、气、神得到了调养。
第八节 浑圆桩功训练时间及注意事项
练功时间因人而异,根据练功者本人职业或其他情况掌握,不可硬性规定。一般退休退职,病休在家的同志,一天累计练功时间可廷长,坚持工作和家务忙的同志一天一天累计练功可减少,但不低于两个小时,这样医疗的效果显著。一定要认真,不可边说话边练功,要保证一定的练功时间,量变引起质变,渐变引起突变,要功逸结合,养练结合,舒适自然,循序渐进。练功时间可长可短,有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疲劳,没有精神,浑身无力,可以适当减少练功时间,练功时间减少后上述症状就会缓和一些。
练功可以把自身的病灶诱发出来,如心绞痛、心跳过速,心跳间歇等出现种种不适时,适当减少练功时间,疾病反应会轻一些。也有的人在疾病严重期,一练功症状反而减轻了。各种情况都会出现,练功者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练功时间的多少,一次练功时间的长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练功时间的选择,坚持工作的同志可一早一晚练功,离开工作岗位或病休在家、住院的同志可自行选择、掌握。总之,桩功锻练要从工作、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生理活动的规律,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第九节 拍打训练
当桩功具备了一定基础,气血之感遍及全身以后,便可以进行拍打训练。拍打时全身要晃动起来,自然呼吸,不憋气,不努气,自然而然,由轻到重,从上至下,全身拍打,这样一可以清除全身病灶,二可以练就谈笑间任人击打的本领,通过拍打,使筋能长,骨能硬、股长肉产生弹性。适应自由搏击的需要。
自学浑圆桩谨防“下肢血液回流不畅”
从事浑圆内拳技法教学以来,发现不少学员入学前自学浑圆桩,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偏差,其中“下肢回流不畅”的病症较为普遍。轻者,脚上出现少数红色血斑;重者,整个脚面发黑;个别严重的,黑斑则发展到小腿,造成静脉曲胀。分析众学员的不同情况,造成“下肢回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有:
1、站桩姿势不正确:多数自学者,不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站桩姿势,盲目模仿,站桩时身体僵硬,不能做到松静自然,阻碍气血运行。
2、站死桩:站桩时,一动不动,身体出现酸痛时不知道放松作内外周身调节,而且过分追求一次性站桩时间。一开始站浑圆桩,就想一次站很长时间,不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意念诱导不当:当自学者不明白开始浑圆站桩时,就是修炼神经系统、思维系统、气血系统,修炼浑圆整体,而一味追求身体局部功感。结果上身功感强,下身功感弱,意念多集中在上身,而忽视了下身,造成了阴阳不平衡的错误意念。
4、只静不动:自学者一味地为站桩而站桩,而没有配合相应的动功,不能做到动静结合。
5、身体有病:人身器官各系统,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身体某处病变,必然阻碍某些经路的气血运行。像心脏病、糖尿病、肾病、上下肢关节炎等,站桩后容易出现下肢肿胀淤血,就是气血回流受阻所至。
本人经过多年的练功体会和教学实践,针对不同学员存在的问题出现的症状,具体采用了以下关节炎等,站桩后容易出现下肢肿淤血,就是气血回流受阻所至。
1、一定要弄懂弄清楚站桩动作的要领:理论上所描述的浑圆桩功动作是对前人站桩的规律性总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每个人身体条件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理论上的东西(自学炼功,书本上东西一定要有老师点拨与指导),要做到松静、自然、舒适、得力、站桩的姿势也必须因人而异。
2、科学增加站桩时间:一次站桩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功力的进展逐渐增加,从20分钟-30分钟-40分钟-60分钟……盲目延长一次性站桩时间,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使站桩成为精神负担,不仅不能增加功力,反而会减少功力,损害身体健康。所以,站累了,身体局部出现酸痛,就要放松调节,从不适应过渡到适应,使每次站桩都留有余兴,越站越想站。
3、动静结合: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要内外结合。站浑圆桩是静中求动,外静而内动,求的是“内动”(使体内气血畅通运行),要更好地促进功力的发展,必须配合相应的“外动”。例如:十大动功和桩功配合练习,不仅能促进功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多种慢性疾病。动功中的鹤飘步是治疗“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最有效的功法之一。所以在炼功时间上,早晨要先炼动功,不能一起床就站桩(如一起床就站桩时间长了导致身体僵硬,全身骨节不灵活,柔韧性差,不能伸展自如)其它时间在站桩前应适当练习动功,以便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另外,练动功要缓、慢、松、柔到身要轻,步要灵,前后左右旋转似猫行,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影响站桩人静。
4、形成科学的意念诱导:浑圆桩的意念诱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里只能作简单介绍。浑圆桩的意念主要是内视和假借两部分,初学者以内视为主。要内视全身整体,身体越不通的地方,功感就越弱,越要加强内视。一般情况是,上身功感弱,下身功感弱,最难放松、功感最弱的是脚,所以要注重的内视。在意念分配上,要做到上三下七,所以要注重脚的内视。在意念火候上要领会:似有意,似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
5、加强拍打:每次站桩后都要全身拍打,从上至下,把全身拍打透。要加强脚的拍打。拍打不仅能活络筋骨,畅通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各部位富有弹性,提高内脏功能,而且能练出不怕击打的功夫。
6、配合药物治疗:练浑圆桩,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随着功力的增加,防病治疗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但不少学员认为练功就不生病了,或者有病练功就不用药了,这都是科学的.在练功初级阶段,练功者的免疫能力并不比一般人强.所以对身体有病或造成“下肢血液回流不畅”的学员,应当配合药物治疗,随着练功的时间和功力的增加,身体的好转,逐渐放弃药物,用练功来促进身体彻底康复,给以后修练炼武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广玉先生要求浑圆桩训练应放松意念、不乱想。意念多了就是内耗厉害,对养生无益。养生功(浑圆桩)非常好练,平心精气,不浮不躁,放松入静。意念假借不能刻意去想,意识知道就行。
养好气还要练气,如果仅停留在浑圆桩的训练上是绝不可能出高级武功的。有些人认为“只要站好了浑圆桩就能出高功”,这种想法存在很大的偏颇。浑圆桩的训练只能是培养内气,增强内功,或者说是养身健体,简简单单地把武功等同于每天数小时的浑圆桩训练,那简直是幼稚可笑。
浑圆桩养生很好,但是内劲是技击桩功练出来;活劲是试力练出来的;接触的灵感是缠手练出来的,如果练到一触即发,感觉就算找的差不多了,神经的敏感也和桩功的训练,静的程度有关。勇气毅力和智慧是实战中训练的来的,总之一切都为训练成完美的自我,才能百炼成钢。
张广玉先生说要想进行真正的实战搏击,除站浑圆桩外,还必须进行技击桩功训练和动功试力等一系列训练,就是发挥以古老形意拳为基础的整体力(明劲、暗劲、化劲)的训练。进一步深入去练,就能突破技击“定、活”的藩篱,达到“变”化万千的境界,才可以登入武学大道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