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三)“热闹”与“冷静”
(感谢“大余朗读者”冷琪提供音频)
“热闹”与“冷静”
(一)
“热闹”“冷静”这两个词很有意思。
如果我们拆开看,能发现,“闹”与“热”组合,“静”与“冷”组合;
“闹”与“静”对应于我们的听觉,“冷”与“热”对应我们的触觉。
二者一结合,就把我们的听觉与触觉互通了——这是通感。
“闹”,人多声音响,给我们的感觉是“热”;
“静”,没人没声音,给我们的感觉是“冷”。
这是一种常识,我们生活中都有这种体验。
如周末时教室里只有你一个人,“静”悄悄的,你会有“冷”的感觉;
到了广场,到处都是人,大妈们正在跳广场舞,你会有“热”的感觉。
这就是“热闹”与“冷静”这二字的隐性含义,深入人内心的细微感受。
(二)
许多诗文就着力表现这种感受。
苏轼《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诗曰:“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
——歌声响起,人欢乐起来了,寒意顿减,以致瓦上的雪都先融化。瓦上雪会融吗?不会,这是夸张的说法,也即表现“闹”产生“热”的感觉。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游人离开,湖畔没有了歌声与鼓声,四周的静,让人感觉到山水间寒意飘起。这即“静”产生“寒”“冷”的感觉。
再如李贺《十二月乐词·三月》:“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王琦分析说:“梨花落尽,寂寞人踪,虽当春盛之时,却似深秋之景。”即“静”让人虽在“春盛之时”,却感“深秋之”“冷”。
(三)
这种感觉,庄子早说过。
《庄子·大师宗》说:“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
——当人内心感觉到凄然的时候,身处夏天,也会感觉到秋天般的寒意;当人内心愉悦欢喜,虽处冬天,也会有春天般的温暖;人的喜怒悲欢,与一年的四季的冷热寒暑竟有相通之处。
这有似流行歌曲《南山南》:“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南方的艳阳里”,怎么“大雪纷飞”?“北方寒夜里”,为何“四季如春”?
庄子告诉我们:“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
这就是“冷静”“热闹”这两个词里的文化含义——它触及了心理学!
(《管锥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八二 全三国文卷三0》)
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