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
课程理念:有趣 有法 有得
课程策略: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微训练成就大文章
王老师教日记(三)10
本次课程主题:品年味 写日记
本次课程内容:1.喝腊八粥;2.除尘;3.裹粽子;4.做豆腐;5.贴福字;6.吃年夜饭;7.穿新衣;8.烤麻糍;9.喝亮眼汤;10.吃汤圆
繹同推荐
今天的主角是磊磊和他的妈妈。磊磊,大名黄鑫磊,是莲塘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喜欢爬山、轮滑,爱看书,是个能动能静的男孩子。妈妈是莲塘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偷偷告诉你,文后还有把日记写精彩的小妙招哦!
听一听
妈妈的习俗故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那么,汤圆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宋朝时期浙江宁波一带首先兴起的一种食物,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作为馅料,先将黑芝麻磨成粉状,然后拌上猪油和白砂糖团成球,这就是汤圆的馅料。用糯米粉和面做皮,将馅料放在糯米皮里,团成小球,放在水里煮。这种食物煮熟之后吃着香甜可口,还很有趣,便很受大家的欢迎。又因为这种糯米圆子在煮的时候,在水里上下浮沉,所以一开始给它起名字叫“浮元子”,后来才叫汤圆。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吃汤圆则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看一看
妈妈的总结经验
1.给孩子讲讲汤圆的由来和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并让孩子参与其中。元宵节吃汤圆不仅仅只去关注“吃”,便带着孩子去买汤圆,一起煮汤圆,最后再去品尝。每一步都要自己去感受,从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写过程做到有详有略,那么“买、煮、吃”这三步,孩子知道前两步可以略写,那“吃”到底该怎么详写呢?一口吃成功汤圆那就像记流水账了,便引导孩子把吃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写出来,才有意思。
3.写完后修改也很重要,注意把文章里的人物写“活”,试着用一些“动作、神态”来代替“说”。
读一读
磊磊的示范日记
“正月十五赏花灯,家家户户吃汤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兴奋极了,因为这天可以吃好吃的汤圆了。
妈妈带着我去超市里买汤圆。哇!一走到卖汤圆的柜台边,各种牌子,各种馅的汤圆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真是应有尽有,挑得我眼花缭乱。最后我们买了小有名气的宁波汤圆——芝麻馅的。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催妈妈煮汤圆。在我的强烈“猛攻”下,妈妈只得开始了,只见妈妈先往锅里倒了些水,等水开了,妈妈把桂圆大小的汤圆放进锅里,汤圆们立刻就挤向锅底,好像争着抢着要占据有利位置似的。接着妈妈盖上锅盖,没过一会儿盖子上全是水蒸气,水开始“咕噜咕噜”地冒泡,我猜是水开了吧。妈妈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一个个小汤圆比刚下锅时大了一圈呢!“呀!妈妈,这小汤圆难道像植物一样长大了吗?”我一脸疑惑地问,“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吃了呢?”妈妈笑了笑,说:“别急,小吃货,等他们都浮上来就好了。”可我却像等了半个世纪似的在厨房里走来走去。最后,汤圆终于可以出锅了,妈妈用汤勺一个一个舀起来放进碗里。
“吃汤圆喽,吃汤圆喽!”妈妈边说边把盛好的汤圆放到餐桌上。我冲出厨房大喊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爸,赶快吃汤圆了……”又“嗖”地像一阵风似的冲回厨房去拿好筷子,准备大干一场。看着这又白又胖,又大又圆的汤圆,还没等坐稳,我便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可没想到,它一下子从我的筷子缝里溜走了,仿佛不想成为我的“嘴中之物”。外婆看见了,便在旁边哈哈大笑道:“这汤圆也太'狡猾’了吧,来,外婆给你换个'武器’。”说着便往厨房走去。原来这“武器”就是——勺子。“哈哈,这下小汤圆你肯定逃不出我的魔嘴了吧。”我在心里偷偷地乐着。我拿起勺子,捞起一个,便往嘴里送。“呀!烫死了,烫死了……”烫得我边用手扇着嘴巴,边去找矿泉水“降温”。我又中了这小汤圆的计了。奶奶看着我这狼狈样,真是又心疼又忍不住想笑:“快让奶奶看看,哎哟,这小嘴巴都烫红了,慢慢吃,又没人跟你抢,吹凉了,再下嘴嘛。”真是应了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啊!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便没有那么心急了,吹了几下,试着放到嘴边,感觉还行,便小小地咬了一口——嗯,软软的,糯糯的,像棉花糖一样,香甜可口。我再继续,轻轻一咬,竟然这么快就吃到了芝麻馅——香香的、甜甜的,好像全世界的美味都在我嘴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嗝——”不到一会工夫,一大碗汤圆就下肚了。
妈妈煮的汤圆,就是不一样啊!我喜欢吃汤圆儿,喜欢元宵节,喜欢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
试一试
王老师的小妙招
妙招:说的话要有个性
牛年
快乐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