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文学:灵山听雨
拂晓
——
草根
WENXUE
这里是草根文学爱好者专属的沃土!
——拂晓草根文学专栏
拂晓草根文学
jianlu2188
面向关注本号的草根文学爱好者征集中篇以下篇幅散文、小说、随笔等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057174530@qq.com
文●祝明星(信州)
标签:散文
此时此刻,我与爱人,正悠然自得地闲坐在迷仙观的茶室里品茶。心灵,有一种了无牵挂的放松,这可能就是道家所说的逍遥吧。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却不急于踏上归程,倚栏而坐,细细品味着这里特有的“灵山毛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各自沉入了冥想、遐思;仿佛连语言,也在不知不觉间失落了……但心灵的交融,却依然在“于无声处”默默地不尽延伸。
雨中,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似老僧入定般怀着空明澄澈的心态去侧耳倾听,会听见滋润着山间万物、轻轻抚弄绿叶青草的初夏的雨似有若无的沙沙声。隔着洁净如洗的花岗岩石板路,道院紫檀色的大门边,那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在微雨中偶尔还会响起一两声韵味无穷的滴答声。在引领我们进入如梦若幻的意境同时,似乎也会激起我们向苍茫大宇,我们表述,抒发些什么意愿,却又欲言又止,不知从何说起。
“你瞧,这灵山七十二峰的雨色,好好瞧瞧。”我的爱人并不看我,甚至像只在作内心独白。
缭绕的雨丝丝缕缕、断断连连,在奇峰突起、千姿百态的山峦间飘飘悠悠地游走,仙鹤峰、江南一霸、蜗牛峰,重重叠叠,若隐若现,风姿绰约。有的,被云雾烘托着,仿佛在轻轻浮动;有的,半遮半掩,如新嫁娘般既羞态难掩又含情脉脉,——难怪其中的一座干脆被命之为“美女峰”,形似,神更似!隐约的群峰,既显得幽秘莫测,又似乎更让人感到空灵漂渺。海上神山,蓬莱仙境,大概也就这般光景吧。尽管我们都己是不惑之年,但此时此地,却也大可不必如姜白石,作“数峰清若,商略黄昏雨”之慨。生平也去过些名山大川,却哪能勾起如此这般奇思异想!
“先生,请用茶。”年轻的小道姑为我们添水来了。她的盈盈步履,轻得甚至让人无从觉察,直至走到跟前,悠悠一声“声唤”,这才把我从不尽的凝思中拉了回来。她甜甜一笑,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机的脸庞,笑得像一朵缓缓舒展的荷花。这茶“三清茶”,既有刚刚采摘,烘制不久的“灵山毛尖”,又有薄荷和柠檬,年轻道姑还特意为我们撒上一掬产于灵山水晶村百年桂树的桂花,——好香醇!
雨,渐渐下大了,四围群山,一片空蒙,依稀可辩的雨中山峦,犹如一幅浅淡雅致的水墨。迷仙观的阶沿下,终于响起了节奏均匀的檐漏声。记得清人有云:“檐外数声才淅沥,胸间何事不分明”!诗写得意味深长,委婉含蓄,却又不难猜度到几分难以言表的隐衷。
作者也许是位穷愁,潦倒,漂泊流离的书生吧,或许正处于落第归途,小小荒村野店,就着孤灯苦雨,如怨如诉的声声檐漏,勾起的是不尽乡思,还是对茫茫前程的无奈,叹惋……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了明末东林党人的那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凄楚的风雨声中,志士们忧心的,该是飘摇欲坠的明末腐朽政权和民族的危亡吧!我们算是躬逢盛世,当然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但有淅沥的雨声相伴,总会想得很多,很多。
雨,织成了一片似有若无的雨帘,而雨声,则酷似节奏明快的丝弦。道观下,匆匆归去的游客,撑着颜色各异的伞,在花岗岩石板铺就的大道上走动,构成了丛丛难得一见的活动着的“雨中花”。道院中的一位面目清透,留有长发的年轻道长,也许是因为雨声、雨景的触动,倚着廊柱,吹奏起了胡芦丝。我曾同他攀谈过,姓“斛”,当年曾涉猎过民族史,我推断他应该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后裔,一问,果然不错。他忘情地吹奏着,时而是带有草原风情的曲调——大概是在怀想他的先人们,剽悍的马背民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故土吧;时而,曲调又改换成了悠扬、绵远的道家音乐,那当然是出于他虔诚的信仰。
山间的雨,带来了惬意的凉爽,和空气中异样的清新;雨声,水晶溪变得清晰可辨的明快水声,还有这难得一闻的“胡芦丝”,相互交融,编织成了一曲风格独异、意味深长的交响曲。
雨,终于慢慢停歇了。道观上头还漂游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一碧如洗;满院的碧叶芳草,青翠欲滴,千姿百态的穿岩诸峰被落日的余晖染上了璀灿的金霞。我们,也该踏上归途了。
雨声、乐声,雨景,茶香,还有那只有在雨中才会萌生的种种奇思、遐想,交织成了一片幽雅迷离,如诗如画的意境,一曲余韵悠悠然的动人乐章;将会留给我们,是一个永恒绵远的记忆。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