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裕盛:经典力作动我心魄——拜读《张思德》传记文学感怀

在老战友、军旅资深作家陈惠方《张思德》传纪文学的首发式上,我上世纪60年代的老排长朱炳初,作了《成就经典力作靠什么》的发言,这让我心动了,于是索要了一本。当书来到,我爱不释卷,先一口气浏览完,然后慢慢细读,一边读,一边思,一边品,一边嚼,觉得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语言朴实无华,哲理深入浅出,内容有血有肉,情节感人肺俯。作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件件感人的细节,一幅幅闪炼的亮点,把英雄张思德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给写活了,写神了,不言而喻,这是一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好读物好教材,堪称不朽之作。
       作者善于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诠释英雄张思德对战友的关心。长征刚开始,张思德主动帮助战友打草鞋,他把自己对革命的信念,对战友的情怀,编织在草鞋里。过草地,最缺的是粮食。张思德常常忍饥挨饿,野菜充饥,为的是省点炒面给病号。众所周知,食欲,是人生生理的需要,忍饥挨饿,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这里蕴含着对战友深沉的爱。吃野菜,张思德抢着先尝,为了帮助革命渡过难关,他甘愿以身试毒。过竹绳索,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第一个攀索,为部队开辟一条安全通道。在张思德心里,只有革命,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
       作者擅长运用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彰显英雄张思德对党的忠诚。书中有这么一件事,教导员找张恩德谈话,要把他这个先进班分散补充到各个连队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爽快地说:"服从党的需要,上级叫干啥就干啥。"他回想自己刚参加红军不久,调到特务连当班长。长征之初又当战士,过草地又任通信班班长,一直把大家带到延安。现在又要去当战士,他怕教导员不放心,于是真诚表态:“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我保证当好一名合格的战士。”在张思德看来,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对党忠诚不忠诚,最重要的就是看服从不服从革命的需要,是真服从还是假服从?张思德一贯以来,从不计较名利,从不顾及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自己的真服从、真忠诚。在张思德调到毛主席内卫班当警卫员期间,作家抓住张思德特制一个"土警报器"这么一个细节,把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对主席的热爱,对主席的忠诚推向了极致。
       作者刻意捕捉一个个夺目的亮点,展现英雄张思德对革命工作的机智。他1933年10月参加红军不久,调到特务连当班长,去顶山一带执行剿匪任务。在一次战斗中,敌人隐蔽在一块一人高的巨石后面,架起一挺重机枪,正要向红军射击,张思德眼疾手快,一个点射,就把那个重机枪手击毙了。这次战斗,初露了他的智慧。过草地,战士小李掉进烂泥潭里,张思德想方设法把其救了上来,这进一步展现他临危不惧,急中生智。1944年,为"七大"代表烧炭,张思德主动请缨,参加烧炭队,任副队长。在实践中,张思德摸索出一套"烧炭经",淋漓尽致地展现他的聪明才智。张思德觉得,战时打仗也好,平时工作也好,一定要尽心尽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总起来说,陈作家推出的《张思德》传记,全面、系统、深刻、完美地塑造了这位英雄高大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这本书,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杰作,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教科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活样板。这本书,光彩照人,魅力四射,能量无限,能抓住读者,夺人眼球,将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本书会创造奇迹:广泛流传,以书诲人,促使千千万万个"张思德"茁壮成长。  
    《张思德》不朽!   
    张思德精神永存!
    张思德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2020年11月22日于南昌市青云谱区,作者系八旬军转干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