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的两百年,清俄六位大帝的暗战!——清俄商贸战争史
相关阅读:
为什么皇帝们不爱住气势恢宏的紫禁城?——清代皇帝居住观念演变
沙俄是一个与清朝几乎同一时间建立的王朝。
公元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
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大清”。
一个由欧陆的最东端不断的向西扩张,一个是由中国的最东北方向南征服。
但首先成功的是爱新觉罗王朝,1644年,入主中原,大清人口之众多,土地之肥沃,举世无双,成为中华帝国的代言人,成功从小强盗摇身一变成了中华之主。
小强盗的商业算盘
这时的沙俄,更象一个小强盗,打一打波兰,趁人不注意吞并一下乌克兰。其实住在又冷又冻的东欧,俄罗斯人就是拼命的想找到一个出海口,完成他们飘洋大海的小愿望。
所有俄国人都在寻找新的土地,以便完成他们伟大的使命。
尼布楚条约的彼得大帝与康熙
于是,1653年开始,俄国人摸到了黑龙江的流域,直到1688年的雅克萨之战。两大帝国终于照面了。
雅克萨之战,当然是打得小强盗屁滚尿流。当然对于大清来说,不是十万级别的战争都不叫战争,打明朝、李自成、打吴三桂包括后来打准噶尔,都是这样的。
象打个雅克萨这种不到一万人战争级别纯粹是小case。
但让大清烦恼的就是,小强盗时不时又来了,你一顿暴打,他又不见踪影。
又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过来,来多少人。而且打得又是你很不痛痒的地方,行军又特别远。
中原大地土地肥沃,连东三省都没多少人住,到1900年时,黑龙江省人口居然还不过百万。在那种冰天雪地,渺无人烟之地,偏偏小强盗就总喜欢,这让大清帝国有点烦。
当时,大清帝国当家的是圣祖康熙,他要操心的是大家伙,正准备二十万大军征讨蒙古准噶尔叛乱。
尼布楚条约的签署蜡像
彼得大帝与康熙的较量:尼布楚条约
俄罗斯那边当家的已换成了著名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雄心勃勃的人,当然这时在大清面前是勃不起来的。
他开始学习西欧,大力改革,引入科技,改造军队,希望成就一个大帝国,正在忙着在西边与土耳其、瑞典们干仗,也不是很想拖。
所以,就有了后来两家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大清当时主要是想划定边界的问题,你别老是来骚扰我了。
沙俄当时主要的想法却已是商业贸易,以支持其国力。
所以,在两位大帝签字的条款上。其实对俄罗斯人比较重要的是第五款。
条约第五款:“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条约签完,大清就要开始平定噶尔丹叛乱的统一大业去了。
第二天,俄国沙皇首席谈判代表戈洛什就热情的找到中方谈判代表索额图,一反谈判之前的凶顽,又是赠送礼物,又是表达真诚:“……以纪念两国之使臣在过去一些日子中的真挚友谊!”
弄得索额图这个皇帝的老丈人一脸的懵逼,过去几个月两人都几乎是剑拔弩张,差一点就当场干上架了。怎么现在居然这么热情?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索额图,就是二百年后的很多大臣也没弄明白。
俄罗斯人却开始了他们的商业贸易,而且他们的贸易是免税的。
这一步可是俄罗斯的一大步,英国人是一百五十年后死缠烂打还没拿到俄国人的条件。
俄国的茶叶文化形成
话又要说到1638年,俄国使者奉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沙皇之命出使蒙古阿勒坦汗廷,主人用茶招待了他们,回国时阿勒坦汗向沙皇回赠了4普特(大约64公斤)的砖茶。
回国之后,使者把茶叶献给沙皇。
当然我们现在说沙皇好似是至高无上,在彼得大帝改革前,其实当时就是个土老帽,每个人都是蓄一个流到肚脐眼的大胡子,又难看又邋遢,当时又没有引入欧洲的宫廷礼仪。
所以,皇宫中的大臣们都不知如何使用,场面很尴尬的时候。
有位来自远东地区的侍女知道如何使用,只见她从容地支起火炉和水壶,破碎砖茶,放在水中熬煮,片刻整个皇宫中弥漫起浓浓而又醉人的茶香。
大臣们一品尝,居然赞不绝口,沙皇也喜欢上了这种饮品。砖茶就这样登上了皇宫宝殿,成了皇宫贵族中的奢侈贡品,这一喝不得了,开创了俄罗斯大饮茶的历史。
既然是贸易,俄罗斯人其实早就开始做生意了,从1853年开始,俄罗斯商人就从漠北蒙古开始与蒙古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刚开始还凑合,但这一点点生意哪里够俄国人的胃口。
1689年这条约一签订,俄罗斯人就纷涌而至梦寐以求的北京来做生意。
1689-1695来京贸易登记人数
俄罗斯商人一般带来毛皮、呢绒、金属制品等,而从中国带走的主要是棉布、丝绸、珠宝器皿、茶叶、药材等。
对于俄国人来说,中国的商品简直是太丰富了,在他们的传说中,
“中国到处都是银子,商人熔炼银子,可以炼出没有杂质的纯银”。
可是令俄罗斯更意外的是,与中国的贸易还很赚钱,无论是贩到国内还是转口到欧洲,都是极为赢利的事情,在国内可以收商业税,转口到欧洲又可以赚高价,这远远超过了当初俄国人的预计。
据1697年的来过的六支私人商队,按莫斯科价格估算,仅计第六支商队就运来了49300卢布的俄国货,带回240000卢布的中国货,利润平均在300%—400%,俄罗斯人简直发现了金矿。(《十七世纪的俄中贸易与涅尔琴斯克市场》)
俄罗斯私人商队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俄总交易额超越俄罗斯与中亚的贸易额,仅次于西欧的贸易额”。
这让在俄土战争、北方战争中背负巨大财政压力的沙皇政府馋涎欲滴。
彼得大帝曾经叫嚣的什么“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之类的狂言话变得很是不合时宜。
然而大清却是满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的,用乾隆对英女王下的圣旨的话来说,“富有四海,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跟你通商只不过是对你的一种恩赐。
所以,后来的中俄贸易就是一个曲折又缠绵的暗战。
彼得大帝的特使第一次下跪
有这样赚钱的前景,那让沙皇俄国是兴高采烈。
1693年伊兹勃兰特·义杰斯受彼得大帝之命使华,带着与华扩大贸易的使命,可是事情就出问题了。
中国宫廷礼制之规可是非常考验使臣。
最关键的一个桥段,就是代递国书之时必须要三拜九叩。
义杰斯兴致勃勃的到了北京,理藩院的官员和他一说,顿时就感到这个受不了。
理藩院就很干脆,受不了就不要见了。
这下子可把义杰斯可难到了。
这使命没有完成,就回去,怎么向沙皇交待啊?多开放口岸的事怎么办?那边还等着喝北京送过来的好茶叶呢?
可是要是三拜九叩,回国又怎么向彼得大帝去交待?
苦思冥想了十多天,一咬牙,一跺脚,还是跪了吧。
义杰斯忍着极大的屈辱感,还是朝觐了康熙大帝。
这时,康熙帝已经二征噶尔丹,经过乌兰布通之战1690年重创了准噶尔汗国的势力。蒙古大部也归属中国,志得而意满。
康熙帝是一个知道世界大势之人,懂数学、学英语、还学生物学,他本人甚至还解剖过一头熊!
见到一个大国使者,对自已行如此大礼,那内心是不言而喻的欢欣。
但是俄罗斯人一直插手蒙古事情,这事情要说明白。
对义杰斯说,蒙古那边你们俄罗斯少插手,贸易口岸就别再多想了。礼物我可以多馈赠你们,毕竟大清是礼仪之邦。
把个义杰斯弄得是个灰头土脸的。
清廷只是维持原议:
1、俄国每三年派一次商队前来北京。商队规模限定在200人以内,在北京逗留时间限制为80天,无论他们的货物是进口货还是出口货,都免收关税,还包括食宿。
2、允许库伦(今乌兰巴托)成为中俄商贸往来的市口。
听到义杰斯颤颤微微的汇报,彼得大帝也无可奈何。
彼得大帝喝着康熙送的白毫茶,望300箱回送的红茶、绿茶。
“哇,味道好极了”,
根本就没管什么三拜九叩的事。
心想要和大清来一战,那就是一个没玩没了的事了。
彼得大帝的算盘
彼得大帝贪婪的转了下眼珠子,有得喝的就趁热喝着吧,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了再去找。
他一捉摸,这私人商队这么赚钱,我俄国政府岂能袖手旁观,把钱给这些小商人给赚去?
1698年,彼得大帝下达《关于对华贸易的一般规定》:宣布黑貂皮,玄狐皮,中国大黄、烟草由国家专营,禁止私人贸易,私人商队只可随同官方商队参加“京师互市”(见《俄中通史与通商关系》——(19世纪之前))。
1707年又下令,禁止私商与国家商队一起参加互市,凡未经允许私自带货去中国参与交易者一律判处死刑。
从1698开始,俄罗斯官方商队入市,至1724年,一共来了有12支商队,最高是萨瓦季耶夫商队一次来人达到839人。据估算官方商队达到约300万卢布的交易额,利润率达到100-150%。(见《俄中通史与通商关系》——(19世纪之前))。
这时候,在俄罗斯人眼中最重要的中国商品是“土布、花缎、丝绸、黄金、白银、茶叶”,茶叶虽然好喝,但在当时并没有大量普及,茶叶的量是缓慢上升的。
彼得大帝在中俄贸易中是吃饱喝足。当时与中国的贸易税收与利润合计占到俄国国库收入的10%左右。
他打在北方战争中终于打赢了劲敌瑞典,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
1723年发动又侵略波斯,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同时继续侵占远东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已到了太平洋的东岸。
俄国在彼得大帝手里正式宣布成为“俄罗斯帝国”, 俄国在彼得一世的手里终于成小强盗改造成了大帝国。
彼得大帝特使第二次下跪
但抢惯了的手总是闲不住的。
俄国人明的不敢来,但暗中不断的策动蒙古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与其私下结盟,支援其叛乱和诱逃中国境内的蒙古人。
大清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再不答应要求就要禁止贸易了。
于是,俄罗斯1719年赶快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伊兹马洛夫使团访华1719年派伊兹马洛夫使华。
反正前面有人跪过一次了,没有心理障碍。
三拜九叩,见到皇帝。
康熙也很客气,伊兹马洛夫特赠与他一枚夜明珠,康熙还和伊兹马洛夫行了欧洲的握手礼。
这一次,伊慈马洛夫还特意肯请大皇帝允许他行吻手礼。康熙哈哈大笑,很礼貌的接受了他的请求。
礼貌归礼貌,笑脸归笑脸。该办的事还是得办。
第一次商贸制裁
这次彼得大帝又是贼性不改,要先谈贸易,再谈边界。
大清岂能上你这个当呢。
还是和上次一样
对付俄罗斯很简单,先把京师互市给禁了。
这一下,无论官商私商一片怨声载道。
俄国人傻眼了。
可彼得大帝一想,也不能是大清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吧,毕竟是和准葛尔部结过盟的。
况且,我也是堂堂俄罗斯帝国沙皇,横扫东欧之主。
终其一生没有答应此要求。
彼得大帝
1724年,彼得一世因跳入冰河救士兵,患病不致而去逝。
彼得一世改革的领域非常广泛,就广度来说,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文明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
但是,再强悍的人生终究敌不过宿命。
而他的邻居兼对手康熙大帝,已先他两年去世。
沙皇特使的第三次下跪
大清是著名的刻薄皇帝雍正承继大统。一看俄罗斯还是没反应。
再次把连库伦、齐齐哈尔在内的所有市场关闭,不得商人进出。
这一下,把个刚上位的新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可急坏了。
这时大清已断绝商贸5年了,眼看着赚钱的买卖给丢了。
国内大量的毛皮、貂皮库存积压着老高老高的。
以前是俄国出口给西欧高价的中国丝缎、大黄、茶叶。
现在,反而要从西欧进口大黄、茶叶,而且价格还高出从中国进口的四倍。
好端端,一个免税的金饭碗没了。
土耳其那边又打起来了,俄国一向以“金钱是战争的武器”
一上任,就摊上个这种事,可是要了命。
饶是叶卡捷琳娜一世野心勃勃,面对此种局面也是无可奈何。
于是,1724年(雍正二年),派出谈判代表,以萨瓦·弗拉迪斯拉维奇为特使的代表团。
这个代表团规模庞大得令人咋舌,包括前使臣及地理、植物、数学等方面的专家、医生、教士、军官等人,共有工作人员100人,护送兵士1500人。
俄方先是释放蒙古逃人,暗示在与准噶尔的关系上会保持中立。
公平的说,诚意也算是到了。
可是这次,又卡在一个地方了。
萨瓦·弗拉迪斯拉维奇这个使节,公爵身份高贵,特要面子。心想:“我平时见沙皇也没有叩过头,我见你们皇帝还要三拜九叩头?”
恰克图条约文本
萨瓦头摇得象个拨琅鼓似的,“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可是理藩院的官员直说了,不跪是吧,没关系,不跪就请回吧。
萨瓦一听这咋办呢。反复和大清官员磋商,不行,这太伤体面了。
理藩院“其他都好说,就这一条不行!”
没折,萨瓦又只好写信给女皇。
清代中期中国西北边界的堪定恰克图条约
一来一去又两个多月过去了。
终于女皇的训令来了:“现在一切以商贸关系为要点,其他细节不用太计较”。
萨瓦一听,大火直冒,咱沙皇怎么就没有一点在欧洲的威风,屈辱啊,太屈辱啦!
没办法,大清当时就是这么牛。
谈判没有那么顺利的,数千公里的整个北部边界要划线,边防,人员遣送等等。
俄国人也是急了。
沙皇特使的第四次下跪
1725年(雍正三年),女沙皇又派俄国代表团萨瓦·务拉的斯拉维赤使团从彼得堡出发。
1726年,又以祝贺雍正皇帝登极的名义赴北京。萨瓦也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这次管不了那么多了,利益比尊严重要。
终于,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谈判,1727年9月1日,双方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后又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把北部边界的事情办好了。
雍正那瘦削的头终于点下来了。
雍正皇帝西洋画像
清朝同意于恰克图建中俄贸易地,汉名就叫“买卖城”。其他库伦、齐齐哈尔等地互市。
女沙皇终于等到了望眼欲穿的这一天,“上帝保佑俄罗斯!”
1727年开始,中俄贸易又开始恢复,京师互市准予颁行,但清朝不再负责商团的食宿问题。
1728年9月5日,4名中国商人和10名俄国商人参加了恰克图贸易史上的首次交易,从此驰名中外的恰克图貿易正式开始了。
1728年,俄国政府商队贸易恢复后由英洛科夫率领的第一支商队仅毛皮就携带210多万张,此外,还有少量的皮革、呢绒、镜子等。他们在北京“卖出了100多万张松皮,20万张银鼠皮,15万张狐皮,10万张貂皮和其他货物”。(见《俄中通史与通商关系》—(19世纪之前)
久违的花缎、丝绸、茶叶、大黄又开始进入俄国。
恰克图茶叶商路
茶叶的崛起
到了十八世纪的中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棉纺织业已长足进步,制造业也快速发展,俄国可以减轻对大清贸易产品的过度依赖。
俄国人也很高兴发现,大多数的进口产品数量与价值都在降低。
然而,却惊㤉的发现有一样商品指标却在突飞猛进,这茶叶的进口量是越来越大!
以前只是俄罗斯的上层社会才喝的茶叶,现在连个普通的哥萨克骑兵都喝上瘾了。
因为哥萨克人都以肉食为主,吃饱喝足之后,再喝茶叶发现味道好极了,这个是因为茶叶的促消化作用。
于是,茶叶逐渐已成为广大俄国居民的生活必须品。
恰克图贸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从中国的山西大同,经蒙古,到恰克图,是一条极好的贸易路线。
尤其是茶叶由张家口北上运往恰克图,经过广袤的蒙古高原,虽有800多公里浩瀚的戈壁摊,风餐露宿,异常艰苦。
但因有利可图,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贸易,尤其是晋商为主体的商人。
陈在的《蒙古随笔》中写道:“绵绵斯道,几不蓬人。自米盐薪水,无不咸备。百里逢井,数日不见人为常事。水味则苦碱外,腥且臭,浊且涩,犹宝如玉液”。
商贸大军使罕为人至的蒙古高原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是中国第二条通往西方的商业大道。(第一条是广州海运)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乾隆的暗战
1762年,被誉为俄罗斯历史两个大帝之一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夺得皇位。实行开明专制,促进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又加速扩张,又和土耳其帝国干上了,接着又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波兰,吞并了乌克兰。
战争频发。这时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忍受不了俄罗斯的残酷统治,决意东归。
他们是140年前迁移至乌克兰的蒙古部落,一直与清政府有联系。
1771年,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宣誓脱离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第二天清晨17万土尔扈特人立即全体出发,但消息走漏。
土尔扈特人的东归
这可惹了大麻烦,叶卡捷琳娜二世闻讯大怒,如果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
立即派哥萨克骑兵一路追击。
由于,土尔扈部又携有家属,赶着牛羊,结果遭哥萨克袭击,损失惨重。
幸亏土尔扈特战士英勇善战,在多次交锋中消灭了追击的哥萨克骑兵,沙俄一时又忙于战事抽调不出更多兵力。
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即致书清朝乾隆帝,要求不准该部进入中国,并派新西伯利亚总督严加截击。
乾隆皇帝这才得知在土尔扈特部刚刚到达伊犁附近,命人回复沙皇:
“此等厄鲁特因在尔处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泽,投奔大清实属诚心归附,大皇帝施恩,将其户口、属众分别指地而居,各自获得安生之所”。
谁知,叶卡捷琳娜二世大怒,又指出了清朝违反条约,提出严正抗议,威胁乾隆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
乾隆皇帝一听到女沙皇的这种话语勃然大怒,你爷爷都不敢和大清说这种话,你一个女流之辈居然敢这样和我说话,立即回复:
“尔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见 许奎《土尔扈特部东归原因探析及相关思考》)
叶卡捷琳娜二世怒火中烧,又冷静的掂量了老半天,看看水杯里的茶叶,终于还是平息了自已的怒火。
土尔扈特部终于在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战胜了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土尔扈特部东归纪念石像
在当年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但是,在伊犁河畔喝到甘甜河水的土尔扈特人,只剩下不到七万。
女沙皇与大清国的梁子结得不小,之后又因边防巡兵案及蒙古遣送问题多次与乾隆交恶。
1788年乾隆一怒之下,再次对俄国闭关,迫使俄国人不得不“购买和饮用从英国、荷兰和丹麦运来的茶叶,付出三倍或四倍的价钱。
因为1普特中国茶叶,八十年代在俄国值11卢布,而从西欧运来的侧要52卢布以上“如此昂贵的价格使大多数贫穷的俄国人无法承受”
1789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同学这次表现很不错,迅速合理地处理了俄属蒙古人击中国卡伦巡兵案,
1791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恳求“复准开市”。
乾隆看了看,态度还不错,儒女可教。
同意开放恰克图市场。
几次闭关使叶卡捷琳娜二世大为恼火。
但由于俄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
再说对中国用兵,看一看大清国的几亿人口与数千里的边疆线,大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俄国学者纳罗尼获基说,俄国政府“在欧洲碰到一些困难,并且不敢失去恰克图贸易,大臣们一致认为不宜同中国打仗”。
终于迫使俄国和平地与中国解决了矛盾。
为使以后恰克图互市顺利进行,开市前,乾隆帝降旨库伦办事大臣松筠
“详查情况,妥为定拟章程,明白晓瑜,俾俄罗斯永远奉行。”
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曾豪情万丈地说: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她终其一生未敢对大清有任何轻举妄动。
恰克图贸易的兴盛与晋商大发展
恰克图茶叶贸易的兴盛,带动了内陆许多城市,诸如汉口、樊城、太原、张家口、库伦等地商业的发展,以及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茶叶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十九世纪初,仅张家口一地就有茶商100多家,专门从事茶叶加工的就高达500-600人。
每年有20-40万担的茶叶由产茶区运到恰克图,这笔为数可观的运费带动了数以万计运输人家的经济,也养活沿途众多贫苦农民和蒙古居民。
由于晋商的吃苦耐劳、与精打细算,以及巧妙的通过对于茶叶贸易的收贷款,其业务皆为晋商所垄断,又在清末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群体。
茶叶占中俄贸易总量比重达到90%
此后,一直到19世纪的上半叶,中俄贸易稳定持续发展。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中国商品中以茶叶占的比重达到90%。
这时候俄国人对于茶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已不满足于砖茶的需求,转而开始喝更高标准的白毫。
此外,中国还向俄国出口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蜡烛、大黄、姜、麝香等,由于贸易额的增长,这些商品的比重在明显在下降。
而俄国向中国出口毛皮、纺织品、成衣、生革、皮革、工具、牛等货品。
19世纪四十年代茶叶出口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19世纪四十年代,由恰克图输往俄国的茶叶有2/3是白毫茶。白茶是质量较好、价格较高的叶茶,主要的销售地点是欧俄。
这段期间,因此两国商人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友好的、融的。每年9月至来年4月是交易的繁忙秀节,特别是中国春节期间,不仪商务活跃,而且节日气氛相当浓厚。
恰克图买卖城一到元霄节就“彩灯成行,辉吹如昼”
1844年俄国占中国输出额3300万美元的16%,占输入额2800万美元的19%。
在恰克图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不仅茶叶贸易额激增,而且使俄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局面一直到1880年代 。
多余的话
任何垄断性的业务是难以长久的。茶叶的垄断性优势,导致的非法生产、假冒伪劣现象也不断发生,而清政府又不懂工商业,为后来中国茶叶的被印度、日本茶所抢占埋下了伏笔。
俄国人在数个伟大沙皇带领下,二百年来忍气吞声,换得了在中国享有贸易及免税特权。
大航海的兴起,为了与西方竞争中国市场,俄国极力试图深人中国内陆和沿海口岸,海运、铁路便利也渐渐使恰克图茶叶贸易的衰落埋下了种子。
相关资料: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
《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
《俄中通史与通商关系》—(19世纪之前)
戴逸著.《戴逸文集·清代中国与世界》
刘再起:《中俄茶叶之路——繁荣了200年的国际商道》
巴责达,徐黎丽《关于对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原因分析研究》《 西部蒙古论坛 》
《中俄边境小城:茶道上的恰克图》 东方早报
《清代康雍时期中俄齐齐哈尔地区的互市贸易》
(波)卡·瓦利舍夫斯基 著 姜其煌 濮阳译.《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
《罗曼诺夫王朝 .俄罗斯旅游中文网》
茗山生态茶[引用日期201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