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痛恨的男人:骗走她一生积蓄

作者:云小暖
来源:销售与管理(ID:Marketing360)
还记得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吗?
这两个行业领头的大佬在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做出了天价赌局。
他们就小米和格力的营业额打赌,雷军说如果5年内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董明珠就要象征性地给他一块钱。
董明珠当场回应,愿意就此事和雷军赌10亿。
于是不少人佩服董明珠的魄力。
自从董明珠接手格力之后,格力的发展有目共睹,许多危机都在她“铁腕”之下平安度过,业绩也一路高歌猛进。
这个商界女中豪杰,像一个传奇,她的成功里处处透着霸总气息,处处显露魄力。
但是在这样的成功和传奇背后,董明珠也是“栽过大跟头”的。
她曾被一个汽修工出身的男人骗走26亿,还接手了一堆烂摊子。
这个让董明珠吃了大亏的“能人”叫魏银仓。
魏银仓这个人,如果没有后来那些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商界能人。
他出生在河北农村的普通家庭,虽没有贫困到家徒四壁,也算是经济拮据。家里兄弟姐妹5人,每天吃饭花销都是笔不小的数目。
他的父母做农活、打零工赚钱,他的哥哥姐姐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但是作为老幺的他,像家中的“小公子”一样,被父亲偏爱,哥哥姐姐也疼他,吃穿用度一直不错。
他的名字也是父母花钱找风水先生给起的,寓意金银满仓,虽然俗气,但也昭示着父母对他衣食无忧的期待。
可他不是让人省心的孩子,家人的宠爱,让他变得自私膨胀,我行我素。
少年时期的魏银仓,是典型的“差等生”,学习垫底,逃课说谎。
因为经常逃课,从不认真学习,勉强够了高中的分数线,但没能考上大学。18岁时,父亲为了不让他误入歧途,托了关系,把他送进部队当兵,希望部队能改变他。
可是部队的严肃气氛,和对信仰的忠诚作风,都与魏银仓的散漫性格不搭。服役期满后,他没能留在部队,只得回了老家。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许多人下海经商,他也便出去寻找机会,一心想要赚大钱过上好日子。
魏银仓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他有野心,敢想敢干。
那时候小汽车开始流行,魏银仓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到商机,投身到汽修行业中。
他认为,车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那么汽修也一定被更多的人需要。
魏银仓的口才很好,只是一个普通汽修厂学徒的时候,就能巧舌如簧的把顾客留住,把老板和同事关系搞好,那几年里积累了不少人脉。
后来攒了点儿资本,他就决定单干,一边做汽修汽车美容保养,一边做做倒卖车的中间商。
汽修厂生意火爆,财源滚滚。
进入商界以来的成功顺遂让魏银仓开始不满足于这样一个小厂子,又着手搞起了投资,盲目地扩大自己的产业,投资了不少项目。
虽然是遍地撒网,但好在运气不错。俗话说“一网下去总能打上鱼来”。魏银仓便应了这句话。
他投资的项目中,有个收费站,在十年的时间里赚回来8000多万。魏银仓从汽修工摇身一变成了家乡的商业精英,成了人人羡慕称颂的商界名人。
被追逐吹捧的魏银仓,认为自己很有商业头脑,是个商业奇才,觉得可以做成更大的投资。他先是去了美国,没过多久“镀了一层金”又回国,这次他把目标瞄到了国内的新兴产业新能源上。
国家在未来科技领域加大了投资研发力度,这让魏银仓再次看到了商机。
河北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创立了。
可惜,魏银仓嗅到了商机,却没预料到技术研发能这么烧钱,几个亿投进去连个水花都没有,资产迅速缩水,银行贷不出钱来,魏银仓急了。
董明珠是商业“铁娘子”,她的野心不止于做格力空调,也想要在新兴产业新的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
2008年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崛起,让董明珠嗅到了新机会。她把目光投向了“格力手机”,异常迫切地希望抢占市场先机,将“格力手机”推向市场。
恰在此时,她遇到了毛遂自荐的魏银仓。
魏银仓不知从哪里得知董明珠有意寻找合作伙伴的消息,带着自己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找上门去。
他在酒会上假装与董明珠偶遇,“不经意间”提到自己集团下的电池研发,表示有适合做手机电池的好产品,但还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没能投入到市场。
他介绍自家的新能源电池寿命长达50年,充电5分钟,续航能力超强,是市面上其他新能源电池厂家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存在。
董明珠心动了。
这番“不经意”的表述,让董明珠暗叹真是“天助我也”,这么快就找到合适的产品让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一个看中了对方雄厚的资金财力,一个看上对方新能源产品的“未来价值”。“眉来眼去”了一段时间,二人对于收购银隆的想法一拍即合。
起初,魏银仓向格力“狮子大开口”,开价150亿出售“钛锂电池”技术。
但是对于这场收购案,格力的董事会是不通过的,大部分股东都不同意这个收购提案。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中的技术,大家对这项技术都不了解,只凭研究数据来判断太冒险了。
董事会有人调查过魏银仓的背景和情况,认为他不可靠。在董事会提醒董明珠时,还被董明珠怒斥保守偏见。
董明珠认为新能源是未来新趋势,是大市场,不能用传统保守的眼光来看待。这项技术有可能改变整个电器行业。她不惜和股东们拍桌子吵翻天,也要坚持收购案。
最终,“铁娘子”自掏腰包拿出10个亿入股银隆,格力股权质押了16个亿。
这还不算,她把王健林、刘强东也拉了进来,一共投资了30亿。
董明珠就此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可以直接参与银隆的大部分决策。
当时也有人问过王健林,对于这次投资有什么看法。王健林表示他相信董明珠的眼光。
此时董明珠并不知道,魏银仓口中那超长寿命、超长待机的新能源锂电池还没有研发出来。
这个空手套白狼的商业陷阱,“铁娘子”已经成功入了套。
在银隆收购案成功时,董明珠放出自信的豪言:“如果3年还做不起来,我就毙了魏银仓”。
但没想到打脸来的特别快,猝不及防。
在不到一年间,银隆的各种经营问题和产品问题都相继爆发出来,董明珠意识到魏银仓是在骗她“填坑”。
魏银仓口中的新型锂电池技术不过是“破铜烂铁”,根本没有研发成功,也没有什么技术优势。
除了技术骗局,魏银仓还伙同原总裁孙国华,通过不法手段侵占了数额巨大的公司利益金额,总数超过10亿元。
偌大的银隆集团,原来只是个空壳子。
而且魏银仓因沉迷赌博输了好几亿,没有钱还便私自挪用公司资产。董明珠还发现有一些高管的亲属挂名吃空饷,与公司没有劳务关系,每月的月薪高达2万。
忍无可忍之下,她把魏银仓和孙国华告上了法庭。
董明珠与魏银仓就此彻底翻脸。那段时间,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
有一段时间,魏银仓经受不住舆论的谴责,做了许多“反咬一口”的准备。
他在公众面前多次谴责董明珠,如果不是董明珠多年前问自己借过高达10亿元的借款,自己也不至于拿不出钱来给工人开工资,也不于借高利贷。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怎么会去挪用公款。
这番言论,曾引起许多猜测。原因如何大家不得而知,但魏银仓商业诈骗的事实却不容掩饰。
关系崩盘之后,魏银仓辞掉了银隆董事长职务,把孙国华推出来当替罪羊。孙国华和其他相关人等被拘押时,魏银仓早已经脚底抹油开溜了,携款26亿远逃美国。
魏银仓有备而逃,银隆这个“烫手山芋”,董明珠不得不接。
26亿投了个空壳公司,放在普通人身上就是灭顶之灾。
好在,董明珠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经过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后,董明珠决定整改银隆集团。
投资失败和巨额亏损并没有让董明珠一蹶不振,她用自己过人的能力,生生让银隆脱胎换骨,逐步成为新能源领域排名靠前的企业。
而魏银仓独自一人远逃美国,他的一些涉及到挪用公款、侵占公司财产的亲属,也随着孙国华等人被拘押。
卷钱跑路,改名换姓,更改国籍,他在通缉令榜上有名了。
董明珠还曾喊话魏银仓,若他回国,可以出路费。
想必,魏银仓听到这句话,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胆子吧。
虽然“空手套白狼”这一招玩的精明,但结局,算不上多欢喜。
成了红色通缉犯的魏银仓,即便手握巨款,可是东躲西藏的日子,又如何能过得安心呢?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商场也是最讲诚信的地方。
真正的精明,应该是知所以为,讲诚信,担道义,有智慧。
而魏银仓,投机倒把,没有诚信,一个很有希望的企业家,却用骗子的招数欺骗合伙人。
他一开始就知道银隆内部管理混乱,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资金流向有问题。他想找的,就是一个资本雄厚的接盘侠。
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董明珠会这么干脆地、孤注一掷地收购他的空壳公司。
当时他心里一定偷偷窃喜过。
从一个乡村穷小子,到国民企业家,魏银仓的头脑很聪明,也很会结交人脉。
能把目光瞄到汽修行业,又瞄到新能源产业,他的眼光也很独到,很有能力。
但他的聪明头脑最终用错了地方,想用空壳公司大捞一笔,在投机取巧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把自己推上了红通榜单。
相信他会后悔,自己当初那么“精明”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