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乌梅丸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之异同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均为寒热并用、补虚泻实、辛开苦降之剂,而且历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乌梅丸与它们的作用同中有异。乌梅丸的寒热并用、补虚泻实是温补一身之阳,泻脾胃之湿热,适用于整体为虚寒,而局部有湿热的患者。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的寒热并用、补虚泻实,是补脾胃之虚,泻脾胃之湿热,病变限于局部。而且乌梅丸适合用于肝脾不和的病机,也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所不能达到的。
4.根据寒热虚实错杂情况调整剂量、加减用药
乌梅丸原为蛔厥、久利而设,今扩大应用于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自当据病情灵活加减应用。常用加减方法如下:
烧心:重用黄连6~9g,改黄柏为黄芩,加吴茱萸3~6g,即配伍左金丸法;
腹胀:若辨为气滞,加槟榔9g、大腹皮9g,若辨为脾虚,加苍、白二术(各)9g,制半夏9g;
胃脘痛:若辨为虚寒,重用细辛9~15g、桂枝9g,加白芍15~30g;若辨为湿热,重用黄连6~9g,改黄柏为黄芩,加制半夏9g,蒲公英30g,甚则加石膏30g;
泛酸:加吴茱萸,即配伍左金丸法,并根据寒热轻重,调整黄连、吴茱萸剂量,热重可再加蒲公英30g,寒重则再加益智仁9g,或对症加白螺丝壳30~60g;需要说明的是泛酸不必忌讳乌梅,但用15~30g无妨。
嗳气:加旋覆花9g,代赭石15g,制半夏9g;
口腻:加苍术9g,厚朴9g,制半夏9g,若不效,再加草果仁6~9g。
腹泻:若寒甚,重用附子(先煎)15~30g,干姜9g,也可加吴茱萸9g;热甚,重用黄连6~9g,加黄芩9g;气虚显著,重用党参30g,加黄芪30g;痛泻,合痛泻要方;久泄,加诃子9g,五味子9g。
5.医案举隅
5.1 返流性食管炎案
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外院诊断为返流性食管炎,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症状缓解,连续服药4年余。即感胸骨后烧灼、刀割样疼痛,泛酸。伴心烦,口干而苦,嗳气,胃脘时有隐痛。冷饮则胸骨后舒适,但胃脘胀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双下肢浮肿,夜寐尚安,有时夜间胸闷难受而坐起。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多年。体检:心率76次/分钟,血压130/85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淡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诊断: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衰。处方:乌梅30g,细辛3g,桂枝4.5g,黄连6g,黄芩15g,当归15g,太子参30g,川椒3g,干姜3g,制附子6g,栀子9g,豆豉15g,蒲公英30g,猪茯苓(各)30g,杏仁15g,佛手9g,百合15g,白螺丝壳60g。7剂。
二诊:3剂后即感胸骨后烧灼感明显减轻。目前每餐后4小时才发作,程度轻微,只持续15分钟左右。泛酸、嗳气、胃脘隐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均明显减轻。心不烦,大便2日1行。唯双下肢浮肿。舌色较前为红,苔白腻,脉细弦。处方:守上方,改黄连9g,当归20g,加吴茱萸4.5g,7剂。
5.2 慢性胃炎案
食后腹胀5年余。
病史:有慢性胃炎病史,5年前因工作紧张导致食后脘腹作胀,疼痛,嗳气,但无泛酸。曾经中医治疗3月无明显效果。过去饮食生冷胃脘不适,近来则食热而为不舒。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夜分少寐,大便干结,易于感冒,月经结束时时有烘热汗出。舌淡红边有齿印,脉细。诊断: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处方:制附子9g,细辛6g,桂枝6g,黄连3g,黄芩6g,当归9g,党参15g,川椒3g,乌梅15g,大腹皮9g,槟榔9g,苍术15g,厚朴9g,青陈皮(各)6g,制半夏30g,茯苓神(各)30g,黄芪30g,仙灵脾9g,7剂。
12月21日二诊:服药1剂,即感周身温暖,腹胀减轻。唯容易早醒,醒后再难以入睡。舌脉如前。应手后即小其制于服(制附子、细辛、桂枝均改为4.5g),但早醒未见显效,后作调整,并将制半夏用到60g,早醒告瘥。
5.3 肠易激综合征案
主诉:反复腹痛腹泻7年余。
病史:7年来大便经常溏泄,甚则一日8、9次,排便大多定时在寅至辰时之间,不畅,夹有大量粘液,肠鸣辘辘,腹部隐痛,便后腹痛缓解。畏寒极甚,腹部及下肢尤其怕冷,大伏天亦穿保暖内裤。口渴喜冷饮,饮冷较多则感肠鸣腹胀。舌淡胖,苔白,脉细弱。多次大便常规、OB、找霉菌及滴虫均为阴性。二次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查空腹血糖及果糖胺均在正常范围。诊为肠易激综合症。处方:乌梅15g,附片10g,肉桂5g,细辛3g,川椒3g,干姜6g,川连3g,黄柏10g,炒白芍30g,党参12g,甘草10g,炒白术12g,炒防风10g,台乌药12g。7剂。
二诊:大便较前成形,一日三次,粘液量减,肠鸣偶作,腹痛若失,苔薄白,守方改乌梅为30g,甘草为6g,加芡实30g。14剂。
三诊:大便日二行,成实而畅,仍怕冷,口渴瘥,舌脉如前,守方改附片为15g,细辛为10g,加炒当归6g。7剂。
以后大便一日一或二次,成形,无粘冻,无腹痛,口不渴,畏寒减轻。
5.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案
主诉:腹痛腹泻2年多。
病史:二年来腹痛腹泻,夹杂大量粘冻,体重减轻明显。1年前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刻诊:面色憔悴,形体消瘦,每日大便十次左右,夹大量粘冻,便时少腹作痛。每于进食瓜果油腻后频泄不止,或小腹稍感凉意,必肠鸣腹泻。纳呆,时而干呕,腹胀不知饥,食粥已年余。伴咽喉灼痛,稍劳尤甚,含草珊瑚含片无效。舌质较红,边有齿印,脉弦而细。3年前因胆石症动手术,有糖尿病史7年,处方:乌梅30g,细辛5g,干姜10g,黄连6g,淡附片6g,当归12g,黄柏10g,桂枝6g,党参10g,川椒5g。3剂。
2月10日二诊:药后大便骤减为每日二次,但仍不成形,知饥纳稍增,咽喉痛无加重。守方7剂。
2月16日三诊:近3日来,大便日1~2行,初始成形后则稀软,咽喉灼痛有减。以后因故未再服药,但保持现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