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最后或最美的故事 ||尘清
作者:尘清
亡者最后的心境,活着的人终究无法体验。假若有一天真的体验了,又无法言说。
但是,据说人一旦到了晚年,一如秋风乍起,落叶萧萧,岁月渐成枯黄,四下了无生机。这时,回忆过去,就成了与时光相伴的重要事由。
人生这个现象,从常识上不难理解。因为人老了,不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了,与社会失去了联络,他们感知社会和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不就是那些坎坎坷坷的过往么?
由此可见,青春年少之人偶尔回忆过去,是总结,是继往开来。而对将老之人,竟然是活下去的依赖和理由。
人的一生风风雨雨,沟沟坎坎,磕磕碰碰,甚至七灾八难,如同一部漫长的电视连续剧,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得意也有悲怆。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人到老年,生命进入沉默和沉寂的状态,萦绕于怀的过往中,到底有哪些人哪些事值得反复回味反复咀嚼并且在回味咀嚼中使身心慰籍和释然呢?
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做出判断的话题。要回答这个话题,我们只能从唯物观念上去推测,进而作出一些推已及人的想定。
从我目前的状态来看,写诗作文应该是我人生最后最美的故事了。因为从小热爱文学,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作家。可是梦想照不进现实,从我16岁走出涟水县东北角的那座小村庄后,少年的梦就丢在了那座村庄上。至于为什么,说出来都是无奈。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叫《流年岁月》,一篇叫《在季节里飘泊》,平凡人生的磕磕绊绊全写在那里了。
2015年某一天,上级领导找我谈话,说组织决定让我退二线,实际上就是不再有工作了。我走回办公室,面对将要告别的工作环境,人却突然醒悟过来了,就是那种从梦中惊醒的感觉。
从准备离开的那一刻起,我决心走回少年,寻找失落在故乡的那个梦想。
踌躇几天后,我试着拿起笔,开始写诗歌,向媒体投稿,当起了文学青年。
少年的梦,中年人的思想,一路走过的见识,化成了一行行诗意的文字。几年下来,竟然写了几百首现代诗,获得了媒体和方方面面的认可,出版了三本诗集。感觉生命又有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
由此看来,人到老年,所谓回忆和遐思,所谓发呆与妄想,无非是在续写藏在内心的某个故事。
短暂人生,那些没有实现的美好愿景——擦肩而过的人,相伴一程的人,走散了的友谊,曾经邂逅的那张脸,藏在心里的小纸条,永不示人的小秘密,忐忑的约会,孟浪的冒险,一次未完成的旅行……。
老年人的故事,离现实远,离童话近。
他们在回想中续补人生缺憾,把生命中美好的故事写完。因而人之将老,大多慈眉善目,那是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对灵魂滋养的结果。
金色的秋天,人间大美。这时的人,已经没有了嫉妒、幽怨、争斗、算计、仇恨等等善恶计较。人生美好的记忆和续篇,抚平了往昔的伤疤,使向晚之人内心恬淡,表情平和,心情趋向孩童。
面对唯美的深秋,即便偶有烦恼,也会象李商隐先生所言: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安于远离尘世的畅想,收获风霜雨雪后的沉淀,是深秋最美的故事。
这些故事,属于那些已然淡出了我们和社会视线的长者。他们的故事,同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彩。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