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填空题50题冲刺(图片版)附答案
第1题过C点作CG⊥AB于点G,把直角梯形ABCD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于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就可以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第3题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进而可得出∠DAF=∠ECF,结合∠AFD=∠CFE(对顶角相等)可得出△AFD∽△CF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E/AD=CF/AF=3/4,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长度为10,设AF=x,则CF=10-x,代入解方程即可求解;
第6题过点A作AE⊥BD , 由AAS得△AOE≌△COD , 从而得CD=AE=3,由勾股定理得DB=4,易证△ABE∽△BCD;
第8题设AD与BE相交于H,由比例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1、∠2、∠3的度数;再由翻折的性质可得:∠D=∠ABE=∠2,∠CAD=∠1,由图知∠BAD+∠1+∠CAD=360°,于是∠BAD的度数可求解,在三角形BAH中,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HA的度数,由对顶角相等可得∠DHE=∠BHA,在三角形DHG中,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GH的度数,则∠α=∠DGH可求解;
第9题过B作AC的平行线,过C作AB的平行线,交于点D,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得到点A和点D关于BC对称,从而得到PA+PE=PD+PE,推出当P,D,E共线时,PA+PE最小,即DE的长,观察图像可知:当点P与点B重合时,PD+PE=3根号3,分别求出PA+PE的最小值为3,PC的长,即可得到结果;
第11题作DG∥AC,交BE于点G,得到OD=2/3CD,进而得到S△ABO=2/3S△ABC,求出△ABC面积最大值 ,问题得解;
第12题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EF=2,再利用中位线得到DH的长即可;
第13题根据题意易证△ANE和△B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E=EN,BF=FN,由此可求出AE,BF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N,BN的长,再根据AB=AN-BN求出AB的长;过点C作CH⊥l于点H,过点B作PQ⊥l,交AE于点P,交CH于点Q,利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到EF,QH的长,再证明△AEF∽△CH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CH与HM的比值,设MH=3x,CH=5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CQ,BQ的长,然后证明△APB∽△B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到BQ的长,从而可求出BC的长;
第14题中先记PE与CD交点为G,由四边形PCEF为平行四边形和DF=PD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得PE=3PG,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G⊥CD时PG取得最小值,PE也取得最小值,过点C作CH⊥AB于点H,易证得CH=PG的最小值,由 ∠B=60° , BC=5 ,解直角三角形BHC即可求得CH,进而得到 PE长度的最小值;
第15题根据AE∥BC可得△AEG∽△BFG,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E、BF的关系,再根据D是AC的中点可得AE=CF,进而可求得AE的长;
第16题根据题意,计算得到GD,EG的长度,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EFG为直角三角形,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EFG∽△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FG的长度;
第20题过点B,C作BE∥AD,CF∥AD,交直线PQ于点E,F,易证四边形BEFC是梯形,再利用重心的定义及性质,可得点D是BC的中点,点G是EF的中点,AG=2DG,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到BE+CF=2DG,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求值。
第21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AD的长,延长CB,过点G作GH垂直于CB的延长线于H,易证△GHB∽△MD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就可求出GH与BH的比值,设GH=3a,BH=4a,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建立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G的长,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就看求出CF的长。根据GF=GC-CF,可求出GF的长;
第23题由于∠DME=∠A=∠B=45 ,利用外角定理证得∠AFM=∠BMG,即可推出AMF∽△BGM,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推出BG的长度,依据锐角三角函数推出AC的长度,即可求出CG、CF的长度,继而推出FG的长度;
第24题取DF的中点K,连接AK,KE,GM,得出点D、A、F、E四点共圆,进而得出△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已知数据计算出DF,DE,EF的长度,再由相似得出GF,由折叠的性质得到△G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计算出MH,EH的长度,由△DEN∽△MHN得到EH的长度,最后可计算;
第25题先证△ABF≌△CAG,得到CG=AF,再证△CDF≌△CDG,得到CF=CG,设EF=x,利用△AEF∽△ACG和△AEF∽△BEA得出ED和DF的长,最后在Rt△EF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x的值,进而得出△ADF的面积;
第26题过点G作GN∥BC交AD于点N,利用已知条件易证NG∥BC,NG⊥AD,∠B=∠C,∠EAD=∠MAG,同时可求出BD,D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结合已知求出BF,CF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H=HF=MH,∠ADE=∠FMD=∠AMG,由此可证△BDE∽△CFG,△ADE∽△AM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M的长及BE与CG的比值;设AG=5m,则AE=7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BE,AE的长,由此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然后证明△ANG∽△AD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NG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MG的面积;
第28题过点C作CG⊥BA于点G,作EH⊥AB于点H,作AM⊥BC于点M,由AB=AC=5,BC=4根号5, 可得MB=CM=2根号5, 易证△AMB∽△CG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GB=8,设BD=x,则DG=8-x, 可证△EDH≌△DCG,从而可得EH=DG=8-x,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DE的面积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结论即可;
第29题先证明△OED∽△OAB,得出相似比=OD:OB=1:2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得出S△AOC=S△DOE=½×2=1,从而可得出△AOB的面积,最后由S△OBC=S△AOB-S△AOC可得出结果;
第31题过O作BC的平行线交AC与G,由中位线的知识可得出AD:DC=1:2,根据已知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AD=DG=GC,AG:GC=2:1,AO:OE=2:1,再由同高不同底的三角形中底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可求出BE:EC的比;
第32题(1)先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求出∠ACB=9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ABC=9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DAB+∠DBA=45°,最后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MAD的度数;(2)如图连接AM,先证明△AME∽△BCE;
第33题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求得∠BFE=∠EBF,则由等角对等边可知BE的长度,再利用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相似证得△BDE∽△ABE,于是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式即可求出AE的长度,则AF可求;
第34题连接BC,过点O作OD⊥BC与点H,交半圆O于点D,连接BD交AC于点P,利用垂线段最短,可知此时DP的值最大,由此可得到DP:BP的值最大,利用垂径定理求出AH的长,勾股定理求出OH的长,即可得到DH的长,然后证明△BCP∽△DH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就可求出DP与BP的最大值;
第36题根据题意易证S1,S2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长是 S1的3倍,S3与S2的长相等,高是S3的 , 再用含S2的代数式表示出 S1, S3 , 然后根据S1+S3=20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第38题连接FC,作DM//FC,得△DEM∽△FEO,△DMN∽△CON,进一步得出DM、EO长度,过C作CH⊥AB于H,可求出CH长,根据题意,EG必过点N,当EN⊥CD时,EG最小,此时四边形EHCN是矩形,故可得EN=CH,代入EO长,求出EO即可得到结论;
第40题过C作CM⊥AB于M,交x轴于E,连接AC,MC的延长线交⊙C于D,作DN⊥x轴于N,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可知圆C上点到直线y=x-3的最长距离是DM,当P点在D这个位置时,△PAB的面积最大;
第41题过点C作CM⊥DE于点M,过点E作EN⊥AC于点N,先证△BCD∽△ACE,求出AE的长及∠CAE=60°,推出∠DAE=90°,在Rt△DA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进一步求出CD的长,分别在Rt△DCM和Rt△AEN中,求出MC和NE的长,再证△MFC∽△NF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出CF与EF的比值;
第43题过点E作EH∥AD,交点BF于点G,交CD于点H,证明△BEG∽△BAF,求出EG的长,再证明△EGN∽△DFN,△EGM∽△CBM,得出2NG=NF,4MG=MB;
第44题延长DA至F,使CD:EF=4:5,连接BF,过点F作FG⊥DB,交DB的延长线于G,过点B作BH⊥AD于H,即可证出△BCD∽△BEF,然后列出比例式求出BF,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FG、BG和DG,再证出△BDH∽△FDG,求出BH、HD和AH,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第45题分三种情况:①BM=CM时,作MG⊥BC于G,则BG=CG= BC=4,∠BGM=90 ,设BP=x,由折叠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G,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BM=BC=8时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O=M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健康得到结论;③CM=BC时,连接OC,由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第46题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DFE=90°时,△DEF为直角三角形;当∠EDF=90°时,△DEF为直角三角形,分别判定△DCF∽△BCD,进而得出CF,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CN和BN的长;
第48题过点H作MN∥AD,交AB于M,交CD于N,通过证明△AMH∽△HNE,可得相似比,进而得出MH=2EN可求NE的长,即可求BM,MH,HN的长,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HG,GN,EG的长,再次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FG的长;
第49题把AE逆时针旋转90°,使AE=AF交BD于F,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BF≌△ACE,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BCD∽△BE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就可得出CE的长,然后求出AE的长即可;
第50题延长CE至G,使EC=EG,延长ED至H,使EH=AE,过D作DT∥BC,交AE于T,连接GH、AH,设∠AEC=α,则∠DEB=α,根据SAS判断出△AEC≌△DEB,得出AC=GH,∠ACE=∠EGH=90°,进而判断出四边形ACGH是矩形,设∠ACD=∠ADC=β,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得出∠CAD=180°-2β,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 β+45°+∠BDE=180°,在△BDE中,由内角和得:α+∠BDE+∠ABC=180°,从而得出∠BDE=α,进而证明出四边形ACGH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得出AH=AC=2CE,从而得出AD=AC,故BE=BD,设BE=x,则BD=x,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CE=2BE=2BD,AD=4BD,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得AE的长,进而得ET,EF的长,过F作FM⊥BC于M,设EM=y,则FM=2y,EF= y,根据EF的长,列方程可求出y的值;在Rt△CFM中,由勾股定理得CF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