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10句修身治国名言,蕴含深刻,值得品鉴!
1、从谏如顺流。
出自汉·班彪《王命论》。从,听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采纳,就像是顺流之水一样的快。此言治国安邦者要有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胸襟与雅量。
2、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出自元·马祖常《龙虎台应制》。元文宗每年在大都与上都之间往返,不是为了寻欢作乐,而是为了了解民情,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明显是拍马捧屁之辞,但也说出了一个为君为官的道理:为君为官出行,应该是为视察民情的正事,而不能兴师动众是为了游山玩水或寻欢作乐。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劳民伤财,是昏君昏官了。
3、猛虎在山,百兽莫敢侵;忠臣处国,天下无异心。
出自北周·燕射歌辞《商调曲四首》之二。处国,指当权、执政。这句话猛虎在山的效果为喻,强调说明忠臣执政当权对于天下奸邪势力的震慑效果。
4、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出自元·邓牧《伯牙琴·吏道》。人之乱,指人民之所以要起来反抗。人民之所以起来反抗政府,那是因为当权者夺了他们的食物;人民之所以会觉得自己到了最危险的境地,那是因为当权者让他们耗尽了气力。这话的是在强调执政者应当明白“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要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治国的首要位置上,并且要爱惜民力,不要轻易征发民役。
5、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出自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枉,不正。矫,矫正。统治者行为不端,就会影响民众。一旦整个社会风气受到影响,那就无法改变了。这与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同义,都是提醒做领导的要率先垂范,为众人做个好榜样。
6、上有素定之谋,下无趋向之惑,天下之事不难举也。
出自宋·李纲《议国是》。素定,既定。趋向,方向。在上的统治者有了既定的治国谋略,那么在下的执行者就没有了行动方向的困惑,天下事也就不难办了。此言治国安邦要事先确定好大政方针,以便执行者执行时有章可循。
7、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
出自明·王鏊《亲政篇》。国家的政令贯彻顺畅,民情民意及时为执政者所了解,上下一体,天下自然平安。政令不能下达,民情不能上达,天下的弊端因此也就积聚起来。这个观点确是治国的名言,今天我们仍在强调政令下达、民情上达的思想,其意与此同矣。
8、事不当民务者,皆禁而不行。
出自宋·高弁《望岁》。当,适应、适合。务,要求得到、追求。事情凡是不符合人民追求的目标,都要禁止而不做。此言为政要一切顺从人民的利益。
9、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出自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移,改变。也,句末语气助词。天下时势发展的大势与方向,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意谓治国安邦要顺应时势发展的趋势。此与“识时务者为俊杰”有相通之处。
10、天下之患,莫大于举朝无公论,空国无君子。
出自宋·刘黻《率太学诸生上书》。天下最大的祸患,没有大于整个朝廷没有是非公论,整个国家没有正直的君子。此言官场有公论、天下有君子,国家才能有希望,社会才能安定。因为有公论才能是非分明,善恶分明;有君子,才有维系社会正常的良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