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置业意愿增强, 一线城市该不该有危机感
返乡置业意愿增强,
一线城市该不该有危机感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返乡置业意愿的增强,留给一线城市的,则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人才、资本、劳动力向外转移现象,如何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工作被动。
近期,58集团旗下房源发布网站安居客发布的《2017-2018返乡置业报告》显示,59%的受访人群有返乡置业的意愿。就人群流入情况来看,2017年的返乡置业大省为江苏、广东和安徽,其中江苏省盐城、苏州及南通三城返乡置业人数名列前茅。
造成返乡置业人员增多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一线城市人口容量、就业机会趋于饱和,继续呆在一线城市,不仅机会越来越少,还会失去在其他城市获得机会的机遇;
二是:部分二线城市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且对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产生辐射效应,形成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三是:二、三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出台政策,包括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且条件比一线城市好了许多;
四是:二、三线城市的员工收入水平也在提高,与一线城市的收入差距缩小。如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白领平均月工资在6800到7500元之间不等,而热门二线城市如浙江省杭州、广东省东莞、四川省成都、重庆、河南省郑州、湖北省武汉、江苏省南京和苏州等地的白领平均月工资也达到了5500元到6700元不等。这样的差距,显然会让更多人选择返乡置业;
五是:房价差距很大,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大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外地居民无力承受,甚至连租房也十分困难,返乡置业的冲动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六是:一线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特别是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人才撤离一线城市的步伐加快。
人才向非一线城市转移的结果,必然带动资本和劳动力向非一线城市、尤其是投资环境较好的二线城市转移。而一旦这样的转移形成有效的激励效应和产出效应,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就将加快,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的步伐也会加快。那么,人才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步伐也会更快,最终形成人才、资本、劳动力的协同效应,从而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不仅如此,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其他资源,也可能会随着人才、资本、劳动力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也出现转移的现象。
如果说这些年来优质资源过度向一线城市转移,造成一线城市面临多重压力,城市不堪重负的话,人才等开始向非一线城市转移,返乡置业的人越来越多,对一线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将是劳动力。尤其是人才相对密集的产业,很有可能因为劳动力的过快转移,面临极大挑战。对一线城市来说,要么加快经济转型,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以缓解劳动力供不应求矛盾;要么面临“招工难”、“招工贵”问题,不仅劳动力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劳动者技能提升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企业可能会面临新手增多、熟练工人减少的问题。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人才、资本、劳动力等向非一线城市转移,是积极的、是能带来正面效应的。特别是人才、资本、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会得到更大提升。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如果也能出现人才、资本、劳动力净流入的现象,对缩小地区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包括精准扶贫等都能产生积极作用。但是,从局部来看,则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特别是一线城市,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资本转移、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困难,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切不要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考。大城市的优势,一定会在其他城市的崛起下,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即便创业者仍然愿意到一线城市寻找机会,但机会寻找到以后,带着资本、技术、管理等离开一线城市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人才、资本、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不会太明显,但返乡置业意愿的增强,预示着一线城市很难再象过去那样保持着极强的吸引力。一线城市吸引力下降、其他城市吸引力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会将一线城市当作跳板,通过到一线城市就业长知识、开眼界、学经验,最终返乡创业、返乡置业,带动家乡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也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留给一线城市的,则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人才、资本、劳动力向外转移现象,如何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工作被动。
谭浩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