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靠降息降准来降成本,企业只有等死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3日在官网发布由其政策研究室撰写的题为《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的文章。文章指出,要全面激发制造业投资活力,坚定不移降低各种企业成本,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
以降息、降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正常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只是,在目前的企业融资成本格局下,降息、降准真的能够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吗?显然,这是滥用降息、降准理论。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融资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之一,也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最大受害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管理层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找到突破口。更多情况下,都在问题之外打转转,在理论上找答案,而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地分析一下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的构成,特别是融资成本中合法合规与不合法不合规的区分。
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也就做不到对症下药。想一想,从2008年到现在,广义货币(M2)增加了整整100万亿,新增贷款也是连续创新高。可是。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化解,原因何在?正常情况下,按照目前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实行负利率的条件也早已具备,怎么还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呢?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金融机构在资金的投放方面出现了问题,在给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时的行为出现了问题。除此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解释理由。
既然资金已经宽裕到可以实行负利率的程度,且央行也承认已经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现象。那么,还有什么理由通过降息、降准手段来降低企业成本呢?降息、降准,怎么可能让企业的成本降低呢?就算能够降低,与企业融资成本的构成相比,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多在15%以上,降低0.5、1个百分点,对企业成本根本产生不了影响。
如果有关方面真的愿意帮企业减负,真的愿意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不妨先对企业融资成本的构成进行调查、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除法定融资成本之外,一律取消。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会立即降下来,企业的运行压力也会大大减轻。也只有到这样的情况下,降息、降准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降低0.5、1个百分点的利息,对企业就会十分重要。至于降准,在融资成本过高、信贷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降准幅度越大,对企业的伤害也越大,融资成本也会越高。因为,相当一部分银行资金,已经成为体外循环资金,成为银行之间的交易资金,而不是与经济休戚相关的资金。银行与企业之间,已经不是鱼与水的关系,而是水与火的关系,是相互之间的利益博弈。
政策研究机构应当提出怎样的建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每项建议、特别是政策建议的提出,则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充分掌握企业运行状况的大背景下。如果仅仅满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满足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过程,而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不了解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根源,那么,所提出来的建议,就不可能对症下药,也不可能对解决问题有任何帮助。相反,还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
在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再出台降息、降准政策,只会对经济运行带来更大的压力。从2013年起,决策层和管理层就提出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增量已经被用得足足的,甚至已经严重用过了。可是,存量却一点没有盘活,不仅没有盘活,反而在增量过度释放的情况下,存量问题更为严重了。
这就是现状,也是急需改变的现状。靠降息、降准来给企业降成本,只会让企业等死。不仅等死,还会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