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中心点的由来:查令十字和特拉法加广场以及它代表的爱恨情仇

上一篇:走进英国首相和大臣的办公地,街头趣事却让人一点儿都严肃不起来

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以前曾是皇家马厩所在地,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把马厩迁到白金汉宫附近后,请为他改建白金汉宫的建筑家约翰·纳西(John Nash,1752-1835)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城市广场。不过广场直到他俩死后的1844年才由因国会大厦项目而名声大震的查尔斯·巴里建成,并取名特拉法加广场以纪念英军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击溃法西联合舰队,赢得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占据广场上最显著位置的当然得是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战役的领军人物纳尔逊将军。这位独臂将军用左手握着剑,站在一团船缆前凝视着远方。连上支撑他的科林斯式圆柱和基座,整个纪念柱的高度达到51.6米。

基座上的四幅青铜浮雕分别描绘了纳尔逊将军指挥过的1797年圣文森特角战役、1798年尼罗河战役和1801年的哥本哈根战役,以及纳尔逊在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尾声遭冷枪壮烈牺牲的不幸场景。

威廉·莱尔顿(William Railton,1800-1877)设计的这根纪念柱1843年就已立在广场上,但它周围的四只铜狮却于1867年才由以动物绘画和雕塑著称的艺术家埃德温·兰西尔(Edwin Landseer,1802-1873)制作完成。据说二战时,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非常看中这四只铜狮的象征意义,在他制定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中,甚至明确了要在胜利后将这四只铜狮运往柏林。不过,如今的游客们可不在乎这些,不少人争先恐后地爬上石座搂着狮子合影。我看到有一次工作人员出面制止,但似乎没什么效果,工作人员一扭头就又有几个人爬了上去。

这位大姐爬得好吃力呀。

别说,摆的姿势倒是挺勾魂儿的。

纪念柱北边是两个建于1841年的大喷泉,但是中心的雕塑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被替换成现在的样子,以纪念此前去世的两位杰出的皇家海军将领John Jellicoe(1859-1935)和David Beatty(1871-1936)。

广场正北是国家美术馆。

广场的四个角各有一尊雕像,东北角是Francis Leggatt Chantrey(1781-1841)设计的乔治四世骑马像。

东南角是英国殖民印度时的将军Henry Havelock(1795-1857),由雕塑家William Behnes(1795-1864)制作。

西南角是英军在印度殖民时的总司令Charles James Napier(1782-1853),由英国肖像艺术家George Gammon Adams(1821-1898)创作。

西北角的很奇怪,是只拇指很长的大铜手,大概是表示:Very very very good!这个位置自建成起就一直是空的,直到1999年才决定用于轮换摆放一些当代艺术品,所以没准下次去就换成别的什么了。

最后,在纳尔逊纪念柱的南边实际上还有一尊雕像,正对着白厅街方向。它其实已经不属于广场了,围绕着它形成了一个交通环岛。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传说中的查令十字的中心点,当年爱德华一世为纪念他的第一任妻子埃莉诺王后(Eleanor of Castile,1241-1290),从王后故去的林肯市到伦敦一共修了12座纪念碑,上面的十字架被称为“埃莉诺十字”(Eleanor cross),伦敦的这个就在这。查令(Charing)这个词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中的ċerring,意为弯曲,此处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东边不远正是泰晤士河的一道九十度弯。直到今天它仍被英国官方指定为伦敦市的正中心,也就是说到伦敦的距离从这里开始计算。英国内战期间,国会下令将标志物清除,查理二世复辟后干脆在这为被砍头的老爸查理一世立了尊雕像。

这尊查理一世骑马像由法国雕塑家Hubert Le Sueur(1580-1658)于1633年创作,国会一方在内战中取胜后下令将其砸烂,但被执行的铁匠藏了起来。查理二世复辟后把它买下,并立在了这个伦敦的中心点。这多少有点儿示威的意思,好在现代人已经多了许多宽容,所以我们才会在伦敦既看到查理一世又看到砍了他的头的克伦威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