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南:有一片热土叫新乡
文/蓝月光
在新乡两天,难得机会出来走走。这是块多么厚重的土地呀。学习的间隙,我就游走这里,聆听它的呼吸,感受它的神韵。
看了平原博物院,这是一座很气派、很庄严的建筑,建筑如龙一样游走蜿蜒。看看那些古物,似乎穿行在历史的长河。孟庄遗址、苏坟遗址,一处处遗址,告诉着我们早在九千年前,这块土地就有了文明的火炬。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远古先民多么聪明,多么勤劳,那些骨针,那么精美,似乎还带着先人的手温。陶器粗犷而大气,陶面上烙满了那些纹纹络络,表明着先人初步的审美思想。
走出博物院,走出几千年的穿越之旅,阳光晴好,深深地吸一口初冬的清爽的风。旁边的和谐公园里,一片喧闹的场景。有老人在下棋、打牌,旁边还有人在唱戏。戏韵悠扬,笑语爽朗。这些花甲之年的老人,劳碌一生,尽情的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恬静和从容。
这是一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说熟悉是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年,之后又经常出差来往(有一段时间每到周末就到这里游走)。我看了它高大气派的新区,也看了它栉比参差的小巷。说陌生是因为我到这里就迷失方位,一塌糊涂,它之于我真像是迷宫。但是,我仍然笨拙的用脚步去丈量它,用心灵去抚摸它。
不只是它厚重的历史,它在当代的城市之中,无疑是大个头的(这从曾经的平原省会旧址就可知)。新中国以来,它是豫北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物产丰饶:矿产、资源、风光具备。它拥黄河、抱卫河,又倚太行,坐平原。有全国称誉的原阳大米,有全国第一麦的延津小麦。有牧野之战的辉煌荣光,还有南太行的雄俊,黄土地的肥厚,黄河之滨的灵秀。
晚上,又出来走走。沿了平原路平直的大道,一任儿漫步过去。这里属于东区,林立的高楼,星火点点,巨影幢幢,如巨人默立,那些灯光,又如同天上银星闪闪。忽然听到一阵清亮的唢呐,在这清冷的夜里那么响亮。我寻步儿走去。原来是小区内一户人家在办丧事。曾经听惯了唢呐在农村土地上激越的嘶鸣,没想到在这城市,也依然这么高亢。原来,它城市的骨子里还有一颗乡土的心。新乡,真的不愧是全国最大的乡。唢呐手是个光头,吹得十分得劲,技术也很高超。一会婉转,一会高扬,一会细腻,一会粗犷。还能用唢呐模仿青蛙、雀儿各种声响。惟妙惟肖。办事的主家,一会就走出来,谦恭的给人发烟,话语里满是感激。曾经对新乡一直仰望着,卑怯于它的恢弘与高傲,我才明白它骨子仍然是朴实的,和善的,亲切的,善良的。
这些年游走了新乡很多地方,我一直想着新乡的精神是什么,新乡的特质是什么,新乡的面貌是什么。到了宾馆又翻看新乡图册,南太行山地,沿黄河休闲旅游,还有中部富饶广漠的平原,基本展现了它的特色,特别是新乡先进群体,从刘庄、七里营到裴寨,从史来贺到裴春亮,从“人民公社好”到“辉县人民干得好”。新乡一直模范不断、典型不断,这是一个奇迹,这种先进群体的喷涌,这种红色基因的一以贯之生生传承,必有其深厚的内部原因和精神基因。
我想把新乡这种美表现出来,把它的精神展现出来,把它的底蕴挖掘出来。我愿用手中的拙笔写出它的秀美,我愿用匍匐地姿势去亲近它,去感受它,去抚触它。不管再难,我都愿意努力,毕竟这是我的桑梓,我的家乡。我愿把这些关于新乡的文字奉献给读者,奉献给家乡。(作者现供职于河南长垣市委宣传部)
图文编辑:关庆
约稿:读古今,写东西——“灯花物语”是一个开放的创作平台,接受各类原创稿件。只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300字不短,3000字亦不长——灯花在此静候您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