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29丨援助东瓯 大汉初显国威

△不战而胜

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终究逃不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刘彻知道,时间必然会将他推上新时代的高台。

好在,窦太后虽专断,却没有代替刘彻的意思,只是刘彻尚且年少,需要“扶持”,因此,刘彻并非傀儡皇帝,在某些事情上还是有决定权的。

公元前138年,是刘彻登基的第三年。这一年,诸侯与朝臣的矛盾彻底激化,而这对于刘彻来说,是个机会,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事于他,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起初,中山王刘胜等人进京朝见时,向刘彻哭诉被朝廷群臣欺凌,说朝臣们总是无故找茬,甚至肆意抓捕诸侯的部下殴打逼供,好审出些图谋不轨的罪证来。

这倒是新奇了,朝臣们虽在天子手下当差,但怎么敢如此对待天朝分封的诸侯王呢?其实,这都是七国之乱的历史遗留问题罢了。

毕竟曾经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便是诸侯王,况且景帝错杀晁错一事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尽管景帝也后悔,但一旦为晁错平反,就相当于将自己和袁盎见不得光的谋划公之于众,因此,为晁错平反的事情不了了之。

许是心有余悸,亦或是借题发挥,总之在众多朝臣看来,若不彻底解决这些诸侯,只怕以后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晁错”落得个冤死的下场,如此一来还有谁再敢直言进谏献策呢?这便是朝臣对诸侯们咄咄逼人的缘由了。

可如今的诸侯,早已不是原先制造了七国之乱的那些诸侯,虽然不敢说他们定无反意,但也不至于惶惶不可终日。晁错冤,如今的诸侯们也挺冤。

最终,刘彻思忖再三,决定废止了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增加了对诸侯王的礼遇。

然而,七国之乱的后遗症,不止这一件。

也是这一年,闽越国发兵包围了汉朝南面东瓯国的都城,无奈之下,东瓯国派人向汉朝求援。而引发这场战争的根源,正是当初七国之乱始作俑者吴王刘濞。

当年,吴王刘濞中了周亚夫的计,兵败逃亡至东瓯国,东瓯国为向汉朝表忠心,便将刘濞杀死。刘濞的儿子刘驹因此怀恨在心,一路逃亡至闽越。在刘驹不断的唆使和挑拨下,闽越出兵攻打东瓯,这才有了先前东瓯国求援的一幕。

刘彻当即召开会议,商议是否要出兵援救。田蚡先前已经惹怒过窦太后一次,如今哪还敢 说什么,自然是秉承着太皇太后的意志,劝说刘彻不要出兵最为保险,理由是“越人相攻已是常事,且多次叛服不定,不值得朝廷费力救援”。

然而田蚡话音未落,就被另一个人厉声打断,此人名叫严助,亦是一名因求贤令而来的人才。

严助说:“如果我们力量薄弱、不能援助也就算了,但是明明能伸出援手,面对东瓯这样的小国向我们求助,我们却冷漠拒绝,以后陛下怎么让天下万国臣服?”

严助的说辞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尤其最后那一句“万国臣服”,更是让刘彻热血沸腾。刘彻又何尝不想出兵,奈何调兵的虎符在窦太后手中,自己并没有兵权。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自古以来,调兵遣将,哪有不用虎符的道理!

可刘彻,也有不能用虎符的苦衷。

一是这虎符如今还在窦太后手里,刘彻要用虎符,势必要先经过窦太后的同意。

二是因为虎符一旦启用,代表着杀伐征战,关系国本与民生,汉朝对战事一向慎之又慎。毕竟,当初匈奴打进家里来,也只是把人家赶出去便作罢了,如今要帮东瓯,就意味着汉朝要主动发兵征战。

窦太后推崇无为而治,一向行事谨慎,也正是因此,景帝去世前才会把虎符托付给窦太后保管。而且,正如田蚡所说,自古以来,中原人从来都把越人相争视为稀疏平常之事,为了区区一个东瓯小国而发动战争,窦太后能够拿出虎符的希望是极为渺茫的。

刘彻一想到要和窦太后争辩是否发兵的事宜,便觉得头疼。但是,严助说的那句“万国臣服”的话,一直在刘彻心头徘徊。

望着不远处的长乐宫,刘彻深吸一口气:既没有虎符,那便不用了!随即叫来严助,命其拿着符节和诏书去东瓯最近的会稽郡调兵。

不出意外,看不到虎符的会稽郡守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严助调兵的请求。这是军纪,更是国法,就算是天子授意又如何?

情急之下,严助竟当场抓起一名司马就地斩首,并厉声斥责郡守说:“皇上的旨意就在此,你是发兵还是不发?”血溅当场,震惊了所有人。

按理说,严助此等行为,会稽郡守就算因此将其当场格杀也不为过,但就是严助如此视死如归的态度,让会稽郡守彻底明白了皇帝要发兵的决心。最终,会稽郡守同意了发兵。

然而令人失笑的是,汉朝大军刚出动不久,闽越王便闻风而逃了!

大军凯旋,朝中群臣无不面带喜色,心情激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何等的尊严和威严!

此后,东瓯归顺大汉王朝,东瓯王被降封为广武侯,率领族属吏卒4万多人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居住。东瓯国,从此便消失了。

而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经此一事,窦太后决定还政与帝,不但交还了虎符,还表示从此不再干涉朝政,一切事务由武帝自己定夺。

无论是刘彻,还是窦太后,都已明白,大汉王朝,已今非昔比。

(0)

相关推荐

  • 西汉历代帝皇:(四)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7年,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葬于霸陵,随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 历史上,刘启是文景之治的重要舵手,史学家公认的圣明天子,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给于 ...

  • 读通鉴(81)哪些是该做的事

    读通鉴(81)汉武帝的实践 注: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又会出真知,促进新的理论产生,相互循环交织,共同服务于新的组织结构文化的形成,使人类自己得到上进和提升.董仲舒是汉武帝搞维新的思想源头,虽然一开始维新 ...

  • 大汉系列01丨移天易日 吕后专权(上)

    △吕后掌权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刘邦还是亭长时,小时候的刘盈便跟着母亲吕雉下田劳作.若是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清贫点倒也罢了,偏偏碰上的是刘邦这样一个爹. 刘邦彭 ...

  • 大汉系列02丨移天易日 吕后专权(中)

    △吕后掌权 这"商山四皓"的名头并不被很多人知晓,大多都是因为刘邦易太子的事件才略有耳闻.刘邦曾多次恭请四位先生出山,都没有结果,看上去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其实,"商山四 ...

  • 大汉系列04丨无为而治的刘盈

    △黄老之学 今天,在说吕后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来说说这个仿佛如昙花般一现的汉惠帝刘盈. 高祖刘邦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有点不太看得上眼,说刘盈"仁弱",反倒是刘如意更像自己.但事实上,刘 ...

  • 大汉系列06丨诛杀吕氏的京都血案

    △未央宫 尽管刘章有着在吕后面前"肆意妄为"的资本,但他毕竟也是吕家人的女婿,按理来说,无论是谁站出来反吕氏,也轮不到他刘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章对吕氏如此不满呢? 记得我们之 ...

  • 大汉系列07丨平叛,还是政变?

    △争夺政权 随着近卫军兵败,陈平.周勃与刘章等人里应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吕氏一族 屠戮殆尽,无论是躲在宫中的还是隐匿民间的,一个都没有放过,最终肃清吕氏外戚后将刘邦第四子刘恒迎立为新帝. 而就在 ...

  • 大汉系列08丨雄狮初醒 帝国崛起

    △汉武盛世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一个学术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活跃的时代,即"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东方的中国,我们称之为"百家争鸣".而在不久 ...

  • 大汉系列09丨如履薄冰的新帝刘恒

    △渭桥迎接 公元前180年,陈平.周勃等大臣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迎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新帝. 犹记得彼时吕后为巩固汉惠帝和自己的政治地位,用尽了手段诛杀刘邦其他的儿子.即使是长子刘肥,也是在刘盈的帮衬下 ...

  • 大汉系列10丨恩威并施扼功臣

    △罢免丞相 长安在吕氏掀起的血雨腥风中飘摇了很多年头,直到刘恒登上帝位才逐渐安定下来.但安是安了,要定下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曾经因为吕氏外戚的存在,刘氏宗亲和朝中功臣才将矛头一致对外,而今吕氏消亡,安 ...

  • 大汉系列11丨怀柔诸侯 积久生弊

    △通通封赏 虽说安定大汉天下的关键人物是周勃,但吕氏之亡,宗亲诸王也是功不可没.彼时的那些刘氏诸侯王,有些仍是高祖刘邦所立,也算是因功晋爵,还有一些是从老诸侯王手中沿袭下来的. 刘恒既"不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