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方向确定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给未来几年内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指出方向。
图源:国家政府网
《行动计划》包含与人权相关的诸多方面,其中,“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包含“健康权利”提出:
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健康公平显著改善。
具体举措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
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和人才队伍建设。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升级改造20个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
依托现有疾控机构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升级改造20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立医院建设。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
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级医院发展。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
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完善慢性病、地方病防治体系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覆盖全国20%的县(区)。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在2015年基础上降低20%。
持续控制和消除地方病、血吸虫病危害。
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
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
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开展人员培训,每万人口平均拥有全科医生3.93人。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巩固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提高精神健康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缓解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社会压力,加强创伤后心理建设。
完善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报告、随访管理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
持续提升青少年健康和体质水平
倡导合理用眼、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青年学生近视检出率初中生不高于65%、高中生不高于75%。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
构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
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适用。
促进中医药发展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打造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推进智慧医疗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
推广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
运用大数据提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监管能力。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