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肿瘤患者还能不能去医院呢?到了医院有哪些要注意的?
新冠疫情期间很多朋友已经自觉宅在家,减少外出,但是肿瘤患者很难避免跟医院打交道,同时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是病毒偏爱对象,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下,医院还能去吗?
首先,一些非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确实应该延期,但一些必要的治疗例如根治性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处理、PICC置管维护等都离不开医院。
如果一定要去医院,首先患者和陪护一定要加强防护和清洁,陪护人员要精简,一人一陪护,最好能固定一个陪护,避免交叉感染。往返医院尽量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医护人员问诊时要熟悉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不要隐瞒患者接触过什么人,去过什么地方,以便医护人员合理有效地诊治患者。
最后家属自身也要注意自我防护以免交叉感染。
化疗可以分为根治性化疗和姑息性化疗,根治性化疗一般用于I-III期的肺癌患者,目的是治愈患者,包括根治手术前后的化疗,还有根治性的同步放化疗,治愈性化疗如果患者可以耐受一般不建议延期,因为延期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治愈率。
姑息性化疗一般用于IV期肺癌患者,目的在于控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姑息性化疗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延期。总之疫情期间治疗和检查要不要延期,先通过电话或网络咨询主治医生。
如果一定要化疗,应尽可能选择住院化疗,不要恐惧住院,实际化疗期间住院其实更安全。患者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需要很多检查和护理,选择门诊化疗虽然留院时间短,但患者为了做检查和护理就必须频繁地在家和医院之间往返,反而有更高的感染风险。
虽然住院化疗更安全,但住院期间患者依然需要加强防护和清洁,包括暂停接受探望,必要的陪护、家属和患者都应佩戴口罩和勤洗手,同时避开医院人流密集的地方。
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同病房的病友不要相互串门,不与其他患者或家属共用卫生用品、餐具和饭菜,避免交叉感染。此外还要配合医护人员的防疫措施。
发热、乏力、干咳、腹泻、呕吐这些其实也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有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是肿瘤引起的,因此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不要恐慌,居家口服药物或门诊化疗患者应及时电话或网络联系主治医生对症状进行咨询。
如不能明确是药物不良反应,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到相应门诊或发热门诊进行鉴别排查。住院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与诊治。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在治疗前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做预防性治疗。如,化疗前后应使用充分足量的抗恶心呕吐、升白细胞等预防性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居家治疗的患者如因上述症状就医有可能被分流至发热门诊,因此患者和陪护的防护尤其要加强,除了佩戴口罩,切记不要用手揉眼睛,有条件可佩戴护目镜与手套。尽量与其他患者保持距离。
陪护人员要精简,一人一陪护,多数医院发热门诊目前也只允许一名陪护,最好能固定一个陪护,避免交叉感染。往返医院尽量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医护人员问诊时要熟悉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最好带齐病历并预先整理好患者的治疗用药资料,不要隐瞒患者接触过什么人,去过什么地方。医护人员只有了解患者的确切情况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
PICC置管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化疗患者经常会进行PICC置管,但PICC置管需要每周一次冲管护理,否则容易继发血栓,静脉炎,感染等。
因此如果主治医生判断近期不需化疗最好拔管,免去每周冲管护理,如果仍需继续化疗,则需每周一次对PICC进行冲管护理,如不便去医院冲管护理,有条件可考虑由一免疫力好,身体健康的家属前往医院学习PICC冲管护理,配好药带回家自行换药、冲管。
在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当然是尽力防护避免外出,但他们会不会感染,身体好不好,家属的防护很重要。
1.如果家属和肿瘤患者都没有疫区直接和间接接触史,家中不需要特殊消毒;
家属短时外出,回家后正常脱衣服,废弃口罩需由专门的密封容器收集,处理完废弃口罩需洗手,洗手需遵循6步法;
在家中勤开窗,保持清洁,特别注意要勤洗手,因为手卫生和戴口罩同样重要!
2.如果家属的职业不可避免要接触很多人,如抗击病毒一线的医生、公务人员、司乘人员、快递员、送餐员等,或者有感冒和发热的症状,就算暂时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好不要接触肿瘤患者。
对于条件不允许,不得不和肿瘤患者住在一起的,也请在家里戴上口罩;和肿瘤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让肿瘤患者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在公用区域(卫生间、客厅和餐厅)注意通风(开启窗户);用含氯或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清洁经常触摸的家具;不共用餐具、毛巾和饭菜等。
如果家属的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3. 对于有疫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需要居家隔离的家属,请避免和肿瘤患者住在一起。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们的必要治疗千万不能耽搁,不过在就医前,大家可先在家中搜索下就诊医院的开诊时间,就诊流程等相关信息,以便做好充足准备。另外在就医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尽量减少人员陪同,搭乘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