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半夜总哭闹?儿科医生教你正确应对婴儿肠绞痛!
面对哭闹不安的小祖宗,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
前段时间家人发来咨询问:“小妮子(我4个月的侄女)最近晚上总哭闹,哭闹的时候脸通红,撅着屁股,怎么哄也不行,有时候放个屁就好点,我也天天睡不好觉。”
我问了问大便情况、饮食状况,还有精神状态,说都没有问题,考虑应该是婴儿肠绞痛。
据统计全球约5%~20%的婴儿有肠绞痛——宝宝固定于夜间的某一段时间哭闹,发作时肚子鼓鼓的,好赖都哄不下,搞得年轻父母手足无措、焦头烂额。
下面我们跟随河南省儿童医院李小芹主任一起了解婴儿肠绞痛的那些事。
婴儿肠绞痛属于功能性肠绞痛。
一项纳入2879例0~6个月婴儿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了各型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率,显示54.9%的婴儿被确诊过一项及以上的功能性胃肠病。
一、功能性胃肠病是什么?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消化道症状或症状群,患者常无生化学及结构性异常,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因此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其常见症状包括总体消化不适、溢奶或吐奶、腹绞痛、便秘、腹泻等。
功能性胃肠病的婴儿有哪些特点?
一般生长发育正常;
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
出生后1~2个月即开始出现,6个月以后发生频率和程度有所降低,1岁后逐渐消失;
有时是对内部/外部刺激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
二、婴儿肠绞痛,又是什么?
婴儿肠绞痛,是指婴儿早期出现的长时间哭闹和难以安抚的一种行为综合征。
它主要发病表现为:
难以安抚、过分哭闹、痛苦状皱眉、脸红、膝盖蜷曲至胸部、声音尖锐、握紧拳头、过分排气;
下午/晚上加重(但可发生于任何时间);
男女发病率相等;
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胎龄或社会经济状况无关。
婴儿肠绞痛除了宝宝痛苦,父母也焦头烂额,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危害?
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婴儿期肠绞痛患儿在10年后发展成经常性腹痛的风险较无肠绞痛者增加11倍,发生过敏性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风险也增高。
此外,婴儿肠绞痛也增加照料者心理困扰和抑郁症的发生风险,阻碍母婴关系的良好发展,并能导致婴儿受意外伤害。
三、一到半夜就哭闹不安,
原因究竟是啥?
肠绞痛的发病机制复杂:
不仅是消化问题,也与多种心理因素有关;
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黏膜免疫、炎症功能及肠道菌群改变和肠神经系统调节改变、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均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但没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完全描述目前情况的机制。无论从病因还是治疗上,小儿肠绞痛都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如何判断孩子的哭闹
是婴儿肠绞痛?
▎遇到哭闹不安的患儿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估?
评估哭闹的婴儿时,医生应进行彻底的病史和身体检查,以评估潜在医学疾病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根据临床症状选择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B超,必要时完善腹部X线、内分泌或内镜检查。
▎临床上根据哪些症状判断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的特点是基于婴儿哭闹行为的特点:突发的、无法安慰的哭闹;
常伴有肢体语言,即膝盖弯曲、握紧拳头及面部扭曲(常常通红),表现出痛苦的体态;
诊断婴儿肠绞痛时,如果表现有警示症状或体征应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罗马Ⅳ婴儿肠绞痛的诊断标准中,以临床为目的,判断肠绞痛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症状开始和停止时小于5月龄;
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的长时间哭闹、烦躁或易激惹,看护人无法预防或安抚婴儿;
无生长发育受限、发热或其他疾病的依据。
▎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频繁溢奶、呕吐/吐血
发热
便血
发作性咳嗽
表情痛苦/异常姿势
生长不良
五、警惕:那些被误诊为肠绞痛的哭闹!
但注意了,也不是所有的小宝宝哭闹都是“婴儿肠绞痛”,临床中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女孩,2月,反复哭闹一周,大便泡沫状,3~4次/天,小便正常。外院按“肠绞痛”治疗,无好转。
精神反应一般,神志清,呼吸平,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异常包块,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27*109/L,L40.3%,N52.5%,CRP<0.5mg/L,ESR、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腹部彩超未见典型肠套叠及肠扭转声像图,阑尾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异常。
尿培养2次:肠球菌生长。
▎诊断:泌尿系感染。
六、面对哭闹不安的小祖宗,
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
肠绞痛患儿的家长常常身心疲惫,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是目前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表现,并非由于某些疾病或父母忽视引起。同时,由于婴儿肠绞痛机制不明,目前处理主要是改进护理和喂养,药物、益生菌及其他治疗的效果有待观察研究。
▎护理:
婴儿按摩可明显改善母婴间的互动,并能减少婴儿哭闹;
肠绞痛抱(即在婴儿腹部施加一定的压力);
给予婴儿更适当的护理,包括减少过度刺激,增加更有效的抚慰。
▎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儿可建议母亲规避变应原饮食后继续观察;
人工喂养儿可更换特殊水解配方奶;
乳糖不耐受的患儿使用去乳糖配方奶,但乳糖的影响值得质疑;
不建议通过改用大豆配方奶来缓解婴儿肠绞痛。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双环胺因具有解痉作用而曾经被尝试用于治疗婴儿肠绞痛,但由于其有嗜睡、便秘以及影响运动和呼吸功能等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二甲硅油:二甲硅油的作用与安慰剂无差别;
质子泵抑制剂:对治疗肠绞痛无帮助。
益生菌: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益生菌在预防婴儿肠绞痛方面比安慰剂有效;但每天哭泣时间较安慰剂减少;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区别。
中医治疗:婴儿肠绞痛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按摩、针灸疗法等效果尚未获得肯定。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生后6周为发作高峰期,12周后发作减少,大多数婴儿可在5月龄完全恢复。
但婴儿期患儿肠绞痛的宝宝在学龄前和学龄期更易表现出情绪和行为问题、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冲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细运动和大运动发育落后。
总之,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功能性胃肠病。我们能做的就是: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报道专家:河南省儿童医院李小芹主任
本文整理:医学小白
责任编辑:李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