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之技巧性规则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格律诗写作之技巧性规则

关于律诗的平仄法则,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基本句式(加上“对”和“粘”的要求),四条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孤平拗救”、“三四字互救”、“对句相救”)。掌握了这些,写诗就不会违反平仄的格律。

前面讲的是历代公认的格律规则,写格律诗时必须遵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属于某些诗人在格律之外的艺术追求;还有的属于一家之言的主张。这些并不是格律的组成部分,诗词作者不一定遵守,但了解一下也是必要的。

(1)广互救。

就是本来可以不救的,也去救。七言诗的第一字、第三字,除了犯孤平的句子以外,本来都可以不论,不必去救,但有的诗人为了使诗句的音调显得更加抑扬顿挫、铿锵优美,也尽可能去救。有的在本句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互救。

如李白的《清平调词》:

若非群玉山头见

●○○●○○●

又如苏轼的《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

●○○●○○●

这两例都是本句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互救,也就是说,正格中,第一字平声位置用了仄声,可以在本句中第三字仄声的位置用平声救之,可以达到音调和谐的目的。

有的在对句中一与一互救、三与三互救。还有的除本句互救之外,同时在对句中又救。如杜牧的《移居言溪馆》: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

王建的《九仙公主旧庄》“楼上凤凰飞去后,白云红叶属山鸡。”许浑的《西湖亭宴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便是属于这种互救式。

由于采取这种多重互救的方法,“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变成了下面这种形式:“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式。

(2)避“上尾”。

诗律讲平仄,而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有人认为,上、去、入三声应交替使用。同一声连用,如“上上”、“去去”、“入入”,则是应该避免的。还有,一首律诗的四个出句(尾字),最好上、去、入都有,至少不要连用两个上声,或连用两个去声,或连用两个入声。连用了,就叫“上尾”。唐诗的许多大家,对这一点还是比较注意的,据王力教授考据,“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多数律诗的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如杜甫的《曲江》:

一片黄花减却春(平),风吹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上),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入),何用浮名绊此身。

毛泽东的近体诗很讲究声律,他的多数律诗的出句韵脚,四声交替,请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平),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去),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上),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入),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出句句脚依次为平、去、上、入。出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句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唐人有这个讲究,但后来一般人也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乃至科考场中也并不认为“上尾”不合适,但某些诗论家却将“上尾”视为诗病。初学者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不必刻意去追求,甘受这苛刻的束缚,不妨待熟练地掌握了格律诸要素之后,再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3)不重字。

在同一首诗中绝不用两个同样的字,许多诗人都很讲究这一条。当然,有的诗人为了造成双声,或为了特别强调某一点,而故意使用重复字,则不在此例。如:“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王至)等等。这些诗句中使用重复字,追求的是一种特殊艺术效果,不是无心之失。但也有的诗,显然不是有意使用重复字的。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诗中用了两个“卧”字,诗人对此可能并不在意,也可能是疏忽。不过在同一首诗中,相同的字还是要尽量避免为好。

《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长期征集优秀诗词稿件,收满一辑出版一辑

(0)

相关推荐

  • 《平水韵》格律诗的变格

    学习格律诗的时候,经常听到正格与变格之说. 何为正格?正格就是诗文中的每一个字多必须按照格律的要求来写.即该用平声字的时候,必须用平声字,不能用仄声字.该用仄声字的时候,必须用仄声字,不能用平声字. ...

  •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技巧性规则

    诗词微塾 格律诗写作之技巧性规则 关于律诗的平仄法则,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基本句式(加上"对"和"粘"的要求),四条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quo ...

  • 《平水韵》格律诗写作口诀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特别是<平水韵>诗歌更是中国诗歌长河中最绚丽的一支花朵.人们喜欢读诗歌.听诗歌.背诗歌,人们也喜欢写诗歌.尤其是<平水韵>诗歌,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 ...

  • 格律诗写作简结及我对诗词韵律的看法

    忙里偷闲,习作几首绝句,律诗.借网吧发出.并把自己写格律诗的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一,必须掌握绝句,律诗的三要素,押韵,平仄,对仗.押韵平仄前边谈了不少,绝句对对仗要求的不严.而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第 ...

  • 《平水韵》格律诗写作的两大死项

    人们常说的近体诗,一般是指依照<平水韵>写的格律诗.虽然现在有了新韵和中华通韵,但是格律诗的本质没有改变,就是格和律的要求没有改变.何为格?格,一般是指诗句的平仄部分.律,一般是指诗句的对 ...

  • ​格律诗写作章法(下)

    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早雁*杜 ...

  • 格律诗写作章法(中)

    格律诗写作章法(中) 通体拗句法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著笔,且亦须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 ...

  • 格律诗写作章法(上)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 ...

  • 格律诗写作九忌

    格律诗写作九忌--叶千华讲堂 律诗与绝句均属于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从诗体上区分,并非时代概念. 近体诗滥觞于南齐永明年间,史称"永明体".近体诗大兴于唐,对于字数.押韵.对仗. ...

  •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诗词创作的三个境界!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醉月诗苑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