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再立太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三)

皇太子李承乾获罪被幽禁后,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和刘洎也劝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则执意要立晋王李治。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乃我重生之日。我有一个儿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以便把大位传给晋王李治。’世上有谁不爱自己的儿子,朕见李泰这么做,心中十分心疼他。(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却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请您再深思,千万不要犯下错误。陛下百年之后,魏王便拥有天下,那时他又怎么肯杀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呢?从前陛下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甚至超过承乾,以致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太子和魏王相争之事刚刚过去,足可做为当前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局稳定。(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太宗流着眼泪说:“朕做不到啊。(我不能尔。)”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

魏王李泰惟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对李治说:“你和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未成已自尽,你一点都不担心吗?(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李治听到这番话后十分忧愁。唐太宗感到奇怪,就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的话告诉太宗,太宗听后很是失望,开始后悔答应立李泰的话。唐太宗曾当面责问李承乾,李承乾说:“我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是因为被李泰图谋,便常和朝廷大臣们谋求自我保存的策略,那些不逞之徒趁机唆我图谋不轨。如今若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谋划之内。(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退朝后,太宗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和褚遂良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他们如此作为,我的内心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请太宗指示,太宗说:“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我欲立晋王。)”长孙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李治拜谢长孙无忌。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众人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已久,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晋王仁孝,当为嗣。)”太宗听后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丙戌(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通过经营而得到。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而藩王企图谋取大位的,这两人都要弃置不用,这一规定作为祖宗之法传给子孙,永为后代效法。而且如果李泰成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而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则可安然无恙。(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司马光评论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0)

相关推荐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唐高宗李治当上皇帝的曲折历程

    说起唐高宗,许多人应该比较熟悉.公元628年6月,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三岁时被封为晋王.李治天资聪颖,行至有方,宽以待人,以孝悌出名.李世民曾问他:"<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

  • 太宗立储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算得是英明伟大,但是他在李承干.李泰.李治三个儿子中,到底该由谁来继承事业的问题上,却曾经犯过胡涂,甚至因为太过伤心而试图自杀. 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卷六‧论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唐太宗翻阅起居注(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七)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之事,都不让君王看,这是什么原因?(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房玄龄答道:"史官不虚饰美 ...

  • 唐太宗怒毁魏徵碑(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六)

    起初,太子李承乾失德,唐太宗李世民私下对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说:"我儿子如果只是脚有毛病倒也没什么,如果他疏远贤良,亲昵小人,你要详加观察.如果你教诲不了,就来告诉我.(吾儿足疾乃可耳,但 ...

  • 唐太宗论和亲薛延陀(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五)

    薛延陀部落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子突利设到唐帝国行聘礼,拟献马五万匹,牛和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突利设到了长安后献上这些贡品.太宗亲临相思殿,大宴群臣,设立十部乐曲,突利设再次行礼祝寿.太宗大喜,给了突利设 ...

  • 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一)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庚辰朔(初一),参与太子谋反的干将之一因齐王谋反之事被捕后很快反水,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以期自己得到宽大.唐太宗得到报告后敕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重臣会同大理寺.中书. ...

  • 武氏尼留发再进宫(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十)

    起初,高宗的王皇后没有儿子,所以高宗开始宠幸萧淑妃,王皇后十分忌妒.在高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进寝宫侍奉太宗,看见武才人,便十分喜欢她.太宗皇帝驾崩后,武才人因无子,随着众位无子的妃嫔到感业寺出家为 ...

  • 阿史那社尔定龟兹(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三)

    回纥吐迷度的侄子乌纥娶了他的婶婶为妻.乌纥与俱陆莫贺侍从官俱罗勃都是突厥车鼻可汗的女婿,二人谋划杀死吐迷度归附车鼻可汗.乌纥乘夜率十多名骑兵突袭吐迷度并将他杀死.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派人诱降乌纥,假意答应 ...

  • 唐太宗释俘(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四)

    契苾何力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唐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并下令调查杀伤何力的人.后来查出刺伤契苾何力的人叫作高突勃,于是唐太宗将他交付给何力,让何力亲自杀掉他.契苾何力上奏说:"这个人是为他的君主冒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