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线索,時、地、人(物)、事、情,六个字搞定

今天我们来说说文章的线索,它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文章主旨都很有好处。同时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也经常出现,比如: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XX物品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对其进行直接考查。

那么什么是线索呢?线索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打个比方如果材料是一颗一颗的珍珠,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某个有意义的实物,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中心人物,时间、地点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归纳起来就是時、地、人(物)、事、情六个字。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下边我们举例来说明。

1.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的,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之情。

2.以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几天来,心里颇不宁静——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一看月色,感慨什么也没有——忆江南, 欲超脱而不得。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比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4.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转换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5.以某一件具体(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比如《奶奶的玉簪子》以“玉簪子”这一物品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

6.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一事件,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安排行文。

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有明线和暗线之分,明线就是可以从文字中直接看到的,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要通过事件去分析。比如,《藤野先生》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的线索,这是一条明线,此外,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再如雷抒雁的《最后的牵手》明线就是(父母的)牵手;暗线就是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分析文章线索我们首先是要分清文章的类型,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在分清类型的基础上我们着重要关注这样一些地方:

1.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就是线索;

2.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具体事物;

3.文中出现的议论、抒情语句;

4.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我想,只要大家在阅读时稍加注意,文章的线索题应该是可以轻而易举掌握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