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初识嵩口古镇
受福建广播影视集团领导的委派,由东南卫视一男一女制片人和编导陪同,我在一个月前首次荣幸来到永泰县蒿口镇景区。
我们午间十一点半刚到达,当地文化站刚退休的站长张茂林,就已等候在桥边的停车场上。他为我们充当引路和介绍的义务高级导游,让我们参观并拍摄了蒿口的许多著名景点。
据悉,由国家广电总局全面部署,全国各个省级的卫视都已开办了“思想的田野”系列节目,东南卫视也已列入重点节目进行采访制作,并已播出了许多期,其中,嵩口古镇是“思想的田野”节目播出的第一期,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粉丝观众的欢迎。
老汉我原本思想空洞无物,今天既然来到嵩口古镇,有当地淳朴博学的张茂林先生的引导和介绍,也有东南卫视敬业的媒体人一路作陪,我也想在嵩口这块“思想的田野”上思想,在嵩口怡人的暖阳下难得地思索和发呆,在嵩口这块丰饶的田野上撒腿、撒欢乃至于撤野。
有东南卫视懂行的记者同行陪同,更有张茂林站长的周到接应,此行对嵩口镇历史文化名村的采风,老汉我即便再眼拙和愚钝,也能得以比较较快地进入情况,抓住采风中的一些重点和核心,看到局外人和普通观光者单纯凭自己的肉眼,一时不能加以识别和认知的世间宝物珍品。
譬如古街入口处“永禁溺女”的这块石碑,不仅其貌不扬其形不端,其高也不足一米,它戳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眼拙的我若不经张茂林先生的点拨提示,肯定会在嵩口古镇满眼的姹紫嫣红中与它擦肩而过,就像普通老百姓看到珍贵无比的古化石、千万年前从天外飞临地球的陨石,大都会走神或者走眼,仅仅把它看成是一块顽石。
至于这块镌有“永禁溺女”的石头和镌刻,究竟是哪一朝哪一代遗留的文化宝物,它之所以能保留至今,究竟有何神秘的来路和动人的故事,且待日后老汉我另行千里涂鸦。
嵩口镇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村里过去就有一处商业和集市中心,而在解放初期也就有了一家中国农业银行,大约在十年前经文化创意的大手笔策划,进行高品位的旅游开发,如今已经成为古镇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既保留过去中国农业银行的横牌匾,又挂出了“存取时光”的一块竖牌匾。
东南卫视的小美女、大编导张楣脑子很灵光,在嵩口古镇上见到这块“存取时光”的牌匾,当即提议我们在此拍照并留念,我立即欣欣然响应。
老汉我异想天开:若能在嵩口古村“存取时光”,二十年后再来此古村采风或者笔会,是否依然是今年的六十六周岁,能够做到六六大顺?
嵩口古镇的风光美不胜收,我们男女老少一行四人,兴致勃勃地在嵩口古镇寻访,寻访时光留下的清晰足迹,寻访时光留下的不绝回响,也寻访时光留下的苍凉余韵。
当我走到龙口的一座郑氏祖厝,郑氏祖厝的建筑格局、经历过的历史和沧桑,立即引起我这“郑人”的关注。我究竟是正人君子还是“郑人”君子?
郑氏祖厝的飞檐翘壁、巨栋坚梁等,和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嵩口镇一样,显然无不证据确凿地昭示着,它有着极其厚重丰富的文化内涵,亦即历久弥新的悠远历史。
黄淑贞是一位勤奋好学的美女,她老家在四十公里外的莆田市荔城区,大学毕业后到永泰县古村保护办公室工作,我与黄淑贞至今尚未谋面。
据黄淑贞在微信里对我介绍,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经常会来到永泰,几乎每年的暑假,郑振满教授都会带着他的研究生来嵩口古镇,研究永泰和嵩口的历史文化,做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
小黄姑娘在微信里问我:同是厦门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是莆田市仙游县人,你认识郑振满教授吗?老汉我回复她:我岂止是认识郑振满教授,我和他早在四十五年前就已经认识,并且是彼此很投缘的好朋友!
郑振满是“郑教授”,我也经常被恭列为郑教授,只不过经常带学生到永泰田野调查的郑振满,是一位学贯古今中外的教授,我这位教授则是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虽然长年累月在全国各地到处流窜,但永泰县和嵩口镇我还是初来乍到,完全是一位不学无术的冒牌教授。
郑振满在厦门大学正当青葱时,其所学专业就是历史,如今已是“老汉”的我,在厦门大学所学的是无线电专业。
郑振满如今是厦门大学泰斗级的教授,也是我国明清历史学科领域一位执牛耳的教授,我这位教授则只是徒有虚名的打酱油教授、啥学问都不精不通,是半瓶子酱油半瓶子醋的教授。
未曾谋面的小黄姑娘在给我的微信里,还以郑振满教授的权威学术专著《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封面示我,我这纯属半瓶子酱油半瓶子醋的厦门大学兼职教授,能以什么专著示与小黄姑娘?
是我的《星的轨迹是橢圆》、《走进中国科学院》,或者是最近出版的《不尽山河》?老汉我所有七七八八的书,有哪一本书能称得上是“学术专著”?又有哪一本书对得起“教授”的职称?老汉我实在是汗颜惭愧!
虽然我和郑振满都姓郑,但我岂敢正眼面对郑氏的祖宗祖先?至于这嵩口古镇的“龙口郑氏祖厝”,我若真要写点千里涂鸦之类的文章,是否得先拜师学艺,在微信里和郑振满教授视频一下,请他看在多年友情的份上,对我多加一些点拨和指教?
如何弄明白中国郑氏的源流,几千年来郑氏在中原大地的迁徙与来历,一千多年前随着闽王王审知的入闽,迁徙来到原本蛮荒的福建落户定居,特别是龙口郑氏迁徙的来龙去脉?
毫无疑问,老汉我必须“急用先学”,先行向郑振满这位乡贤名教授拜师,向他讨要一本《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焚香沐手地认真拜读,以填充我原本空洞无物的歪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