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寰枢关节失稳的影像学诊断探讨,包括了哪3大点6小点【丙】

颈椎寰枢关节失稳是寰枢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对合不良,出现头颈部旋转不灵,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主要原因,此类报道较少,作者收集本院近年来56例病例,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31例(55.36%),女性25例(44.64%),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2岁;病程1周至2年不等。其中11例有轻微外伤史。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颈部疼痛或不适,恶心,颈部旋转不良,少数患者有手臂麻木;经过物理康复治疗或脊柱正脊疗法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缓减或消失。
1.2影像学检查方法:全部患者摄寰枢关节开口正位片,颈椎标准侧位片,41例行CT横断扫描。
2、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枢椎齿状突偏移,左偏30例(53.57%),右偏26例(46.43%),齿状突与寰椎两侧侧块间距差1至3mm;枢椎与侧块间隙两侧不对称39例,其中该间隙狭窄26例。侧位片未见寰枢关节间隙异常及脱位。枢椎上关节面斜度不对称26例(46.43%);C2椎体棘突偏转:CT15例,X线38例。开口位寰枢关节两侧序列线错位19例。
3、讨论
3.1寰枢关节的解剖生理:颈椎是人体的活动枢纽,寰枢关节连接头颅与颈椎,为颈部活动的枢纽,颈椎50%的旋转活动由寰枢完成,一半的屈伸运动与寰椎有关。寰枢关节周围有脊髓、颈上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寰枢椎之间的旋转错缝可对该段椎动脉造成持续外力,并在转头时牵拉、扭曲,尤其在该段椎动脉呈直柱状时管径变窄,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
3.2寰枢关节失稳症的发病模式为劳损性或落枕性肌肉关节囊损伤、或小关节紊乱一直接或通过神经支激惹一头下斜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等痉挛使肌肉平衡失调一头颈侧屈旋转致寰枢失稳。本病的发生与先天性枢椎上关节面斜度变异有密切联系。从生物力学观点分析,大斜度不对称势必受力不均,使本来结构较松弛的寰枢关节囊易受到损伤,进而失稳。寰枢的稳定性靠齿突后面的寰椎横韧带和两侧翼状韧带、齿突尖韧带加强。头部过度屈伸时,头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造成韧带损伤。
3.3影像学表现:①开口位齿状突侧块间距不等宽,差值1~3 mm以内,齿突轴线与寰枢中轴线偏移l mm以上,4mm以内:②旋转10'~15。开口位示寰枢椎异常;③枢椎上关节间隙不对称,枢椎上关节面斜度不对称;④开口位寰枢关节两侧序列线错位。 除外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在放射科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本病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不断总结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以不断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实用针刀术》 陈关富 赖志刚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1日 ISBN:753645637
2、《实用放射学》  第三版2007年1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