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中秋词,既不煽情也不怀古,却无意中触碰到了现代科学

古往今来,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万千诗人词人抒发感叹的大好时机。最著名的中秋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以无与伦比的华美辞藻,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南宋著名评论家胡仔的夸赞最能代表读者的心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这首词虽然在艺术成就上无可比象,然而,多年后辛弃疾却以另外一首词,让中秋词展现出别样的风情。那就是《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是不是觉得这首词怎么这么多问号?这是有讲究的,在这首词之前,辛弃疾就说明了:中秋饮酒将,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所谓《天问》,指的是屈原曾经创作的一首长诗,在这首诗中,屈原从日月星辰、阴阳变化等自然现象,问到了治乱兴衰社会的社会问题,甚至包括神话传说,一共有一百多个问题,被称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这首《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因为词牌的限制,自然没法提出那么多问题。然而诗人也就中秋之月,一吐心中的疑惑:

今晚这娇媚的月亮啊,你会向何处移动?走得如此悠然?那边是不是也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是否刚刚看到你的靓影?茫茫无际的天籁中,是浩浩长风将月亮吹走的吗?又是用绳索将月亮悬挂在空中吗?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过海底运行,这其中的奥秘无法探求,让人苦思冥想而愁绪绵长。我怕那长鲸横冲直撞,将那琼楼玉宇冲毁。蛤蟆倒是熟悉水性,然而玉兔是怎么在海底生活的?如果一切都平安入骨,那为什么月亮又会弯成一道银钩?

这首词的题材和体裁都相当新颖,是中秋咏月诗词中的另类。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想象,注入这首词中,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活力,让它成为了别具一格,生动可爱的风格。不仅如此,词人还是将当时的险恶政治局面暗藏在词中,将朝廷之中的鬼魅魍魉比作长鲸,生怕它们会横冲直撞,毁坏南宋的基石。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大胆的猜测和遐想,发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问题,暗藏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甚至闪耀着古人对于科学的朦朦胧胧的探索精神。尤其是第一句,仔细想来,竟然触碰到了月球绕地运转的公理。

当然,在近一千多年的南宋,辛弃疾是没有以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这也是他“恍惚使人愁”的原因。然而,他仍然凭借自己的惊人的想象力,与今天已经证明的科学真理有所切合。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夸它是“神悟”: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日:“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