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觉词典 | 三山四境。

学会纯直的去认知这个世界。

看只是看。
听只是听。
感受只是感受。
只要你做到了,你会发现,
你活在一个新的世界之中。
非常明亮透彻清晰的新世界之中。
紫师:【三山四境虚非虚幻游在此,五位六即我是我德清梦成。】
这是紫15年上终南山写的门联。横批:云中居。
今天应缘讲讲【三山四境虚非虚幻游在此】。
最近总是看到有人提及“见山还是山”。
说,修行在生活,不离生活,最后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落地踏实生活。不能高高在上,飘着。这才是见山还是山。
你们怎么看。
众弟子:自己放不下还找高大上借口。
无出离心。
还是概念。
窃以为,说高高在上飘着,说明心还没踏实。
为了更好的生活不也是幻象吗。
修行在生活,但不是为了更好生活。
不想出离找借口。
得少为足吧。感觉得修成就了以后说这话还有点意思吧!
说明还想留在这个世上。
若没有经历「见山不是山」,便谈不上「见山还是山」。
要看说的和做到的是不是一回事。
紫师:【三山四境虚非虚】。
三山者: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仍山。
四境者:虚境,非虚境,虚非虚境,“    ”境。
在紫的认知中,现在的众生,基本都连三山第一山“见山是山”都还做不到。也就是处于四境的第一境“虚境。”
什么虚境呢。
名词概念,头脑第六识神的虚境。
因为,自小被培养训练的名词概念系统认知能力。人,不论见闻觉知了任何一种境界,人事物。都会立马启动这个概念认知程序。
已经无法再做到“看就只是看,听就只是听,感受就只是感受了。”
也就是五感功能被第六头脑感官所蒙蔽。永远都只能带着“有色眼镜”,去认知这个世界了。
看到一个场景,随之立马出现的是概念系统的出现。
就好像现在的人看视频,出现弹幕一样。人的“心焦距”,会立马被这些弹幕,被这些概念认知给拉跑。
其实所见所闻的一切境界,都是蒙了一层窗户纸的状态。
人更多的是沉浸在头脑的概念念想中去了。而不肯再去【纯直简单】的去看,去感受这个实际的世界了。
这就是一个头脑第六识神创造的虚幻世界。
紫名之为【虚境】。虚幻之境。
现在几乎所有人所处于的层次境界。
只有少数通过相应训练的人群,才能进入到三山第一山【见山是山】,四境第二境【非虚境】。
那就是学着训练自己的五感系统,与第六识神。可以控制着第六识神,在五种感官功能起用的时候,不起用。
也就是学会纯直的去认知这个世界。
看只是看。
听只是听。
感受只是感受。
只要你做到了,你会发现,你活在一个新的世界之中。非常明亮透彻清晰的新世界之中。
在这个时候,你会摆脱掉世俗中的种种名闻利养,世间八风的干扰。不会再被名词概念系统所干扰,影响。
妄生念想,妄生烦恼,妄生痛苦。
你们现在就可以尝试尝试。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感受只是感受。不加任何的头脑概念认知。
这就是三山第一山【看山是山】。四境第二境【非虚境】。
未来金字塔“高等”人群的第一阶级。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有感受到吗。
某甲:只看只听只闻,这已是静,安住,空。
紫师:相对于第六识神的妄想,念想而言的静,安住,空。
这也是粗住定的基础。基础训练方法。很早就讲过了。
只要你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着这种状态,而不让它从此状态里出来。定力,就可以逐步提升上去。
只有到了日常细住定的恒定状态。才算是基本稳定在【三山第一山】【四境第二境】的初始阶段了。
这才算是修行开始了。
这种方法,对于你们目前的定力层次。并不适合闭眼,静坐。
闭眼禅修,需要一个可以让你明显感受到的所缘境。需要足够的明显。这样才能借此明显的所缘境收摄住你的第六识神,不生散乱掉举妄念。
所以,这个方法,对于现阶段的你们。更适合日常生活中睁着眼睛训练。或者短暂的闭眼纯直的感受周围的一切练习。
还有学会【调焦距】。【眼焦距,耳焦距,心焦距】。
也就是心识关注度的收放。
只有如此的稳定在【一山二境】之中。长期稳定深入下去。令定力逐步提升上去。
才能触及到【三山第二山:见山非山】,【四境第三境:虚非虚境】。
因为,到了【三山第二山】、【四境第三境】。这个【三山第一山】、【四境第二境】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会开始分崩离析,瓦解开来。
也就是真实的呈现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而非你们现在处于【虚境】状态下,所感受到的一种“如梦幻泡影”的感觉。
【三山第二山】、【四境第三境】。也就是【见山非山】、【虚非虚】。
是真的山不会再是山。一切真实的世界都会开始分崩离析,瓦解掉。
用密宗的虹蕴身来解释,你们会好理解一些。虹蕴身的即身虹光成就,就是在活着的当下,身心呈光态。乃至于身心之外的整个世界,都会呈光态。
这种成就,就是来源于【三山第二山】、【四境第三境】。
山非山,虚非虚。
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三山第三山:见山仍山】、【四境第四境:幻游在此】。才能如幻如实呈现。
也就是从身心世界瓦解掉后的状态中,出来。再次回到【山还是山,你还是你】的世界中来。
但,你永远都无法再把这个【真实世界】视为真实的世界,而执着,执取不放。
只有到了这个层次,境界。才算是【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即:【三山四境虚非虚幻游在此】。
紫师:上面讲了【三山四境虚非虚幻游在此】的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仍山,以及四境的修行实证层面。
现在讲讲一般人所认知的三山层面。
比如,你们原先都是怎么认知的。可以都来说一说。
众弟子:原先觉得,见山是山,是看到表面。见山不是山。是看到深层次。见山还是山又看到根本。所以是简单-复杂-简单的回归。
原来理解:看山是山,就是看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比如桌子是桌子,看山不是山,就是能看到其他角度比如桌子其实是木头,或者一堆原子组合的物质。看山还是山,理解是虽然明白了真相,但不再排斥肉眼看到的各种现象而坦然地面对。
见山是山,眼见以为实;见山非山,明白凡所有相皆幻;见山仍山,当下即真。
以前认为普通人是见山是山,破知见后见山不是山,安住明性见山还是山。
见山是山。物质层面。山是实在的。实有的。看山不是山。空性层面。虚幻的梦幻泡影。看山还是山。中道,空的当下即是有,有的当下是空。
之前觉得普通人见山是山 有了一定境界的人 见山非山了 然后 他从这种境界中能出来 切换自如就是见山还是山。
见山是山,凡夫。见山不是山,明心。见山还是山,一真法界。
见山是山,欲界的了了明知境界。见山不是山,色界往上,见性未到。见山还是山,见性之后,再来观世间。
看山是山三维着像;看山不是山,四维着像;看山仍山,明心见性。
见山是相 真实存在。见山不是相 因缘假合。见山离相 心无所住而见山。
见山是山:我思故我在。我执。见山非山:因缘和合。无常。空性。见山仍山:根。本体。中道。
之前不懂什么意思,只根据字面猜测,见山是山,以所看到的为真实,见山不是山,明了了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见山还是山,反璞归真。
见山是山,着有。见山不是山,着空。见山还是山,空有不二。
紫师:那这些认知的结果是什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
某甲:好像没多大用处。
紫师:结果是,连真正修行体证的见山是山,都做不到。仍然在虚境里。
就好像是一个

放在那里。

大家尽情的想尽一切的去描述这个

的存在。

最后,就还是

就在那里放着。跟你的一切认知,都没有屁毛关系。
绕来绕去,绕来绕去。对着一个“    ”的存在。从种种角度,层面,认知去描绘它,思议它。
绕来绕去,绕来绕去。
最后“   ”还是“   ”。跟你有毛线关系。
你们觉得如何。
某乙:的确如是。只是增设了头脑的一个概念,而对实证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紫师:对于普通人的阶段而言,三山。就好像是一开始只知道苹果叫苹果。
后边学会了用种种层面,角度的逻辑概念去描绘苹果。
最后,突然顿悟,原来

只是个

妄念顿息。
瞎折腾到最后,不折腾了。踏踏实实过日子。
不论,谁再说这说那。说出花来。一概不再理会。
因为,已然活明白了。再说出花来,都没用。忽悠人的伎俩。
一个LOVE,让钻石火遍全球。一个故事,让无尽名利到手。
想获取利益,就进去玩。遵守概念系统的潜规则玩。
人真的不玩了。谁会鸟这些概念。
这是普通人实际性质的三山层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