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收藏爱好者必看的知识
傅抱石的书法,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篆书、小行书和楷书,从未见过他有草书——准确地说是继承唐代狂草精神的草书作品,这也可以在他的书法观念当中得到理解。
酒是傅抱石作画灵感的源泉,他的画艺得之于酒,几乎无酒不画。他在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平日里傅抱石和朋友高谈阔论时,手持一杯酒更是常事,就连晚上于灯下读书时也要有一杯美酒相伴。总之,在傅抱石的生活中,酒是无处不在的。
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1921年他以第 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 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3] ”的思想。1933年3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1935年5月《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举行。院长正木直彦、画家横山大观等参观了展览。1935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1936年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 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 央大学艺术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携全家返新余故里。1938年4月,他受郭沫若的邀请,到武汉参加了三厅工作。此后又移到重庆,自此进入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家住沙坪坝的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斋”。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抗战爆发之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9年傅氏携全家迁往重庆,寓居沙坪坝金刚坡下,直至抗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傅抱石,全力以赴投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并利用这一时机,创立了自己的画风。这一时期的作品,皆会题署“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的字样。
抱石皴,即以皮纸破笔描绘山水,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傅抱石先生在总结前人“皴法”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抱石皴”,其源泉在于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也成为他“打破笔墨约束的第 一法门”。“抱石皴”把水、墨、设色三者密切结合,泼墨挥洒,变化多姿,工写并用,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气呵成。在用笔上,大胆打破传统皴、擦、点、染的技法程式,一变传统笔线的中锋、侧锋或中侧并用以表现骨法运笔的观念,而运用“散锋笔法”突破成法藩篱。
纵观中国绘画史,也是经一代代绘画大师们不顿创造与更新的历史,翻开中国历代画家作品可以看到,凡是有成就的大家无不是都具有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并能把自己的学识修养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与笔墨的程式语言融合,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中,因千年来山水画的每次变革都是与皴法的创新有重要联系的,所以历来被画家们所重视。也因画家个性与学识的差异以及对不同自然面貌的理解各异,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皴法来。传统皴法多以中锋勾点为主,间以侧锋擦染,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象 “乱柴皴”、“乱麻皴”、“拖泥带水皴”等更具抒发性情的皴法,此类皴法无拘无束,随机应变,极 具个性,看似乱画,实是无法中有法,非常人所能及。黄宾虹语“一幅好画,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其气脉必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画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在近代画家中,大多画家都在传统笔法中老实地遵循古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受传统所拘,自然不能直舒胸意而达气韵生动之境。能够纵笔运墨心手合一,并随心所欲而达到乱画境界者,只有傅抱石、黄宾虹、陈子庄、石鲁数人而已。
2016年中国近现代书画过亿作品有6件,分别是:北京保利于6月4日上拍的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落槌;北京保利于12月4日上拍的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以1.9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保利香港于4月5日上拍的张大千的《桃源图》,以2.2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北京保利于12月4日上拍的张大千《瑞士雪山》,以1.6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中国嘉德于11月12日上拍的张大千《巨然晴峰图》,以1.0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保利香港于10月3日上拍的吴冠中《荷塘》,以1.06亿元港币的价格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