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诗人江为两句残诗,几十年后宋代一诗人林逋凑成整首《山园小梅》,竟成为咏梅经典名篇

上次说了一个诗坛化用前人之句“点石成金”的例子。

即晏几道化用唐末诗人翁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成为千古名篇。

这篇文章,我们再说一个经典的化用例子。

五代十国时期,有很多有才气的诗人,他们为避战乱,隐居山水之间。其中有一位南唐诗人叫做江为。

江为早年间隐居在庐山,跟着陈贶学了二十年的诗,由此有了诗名。南唐中主李璟当权时,江为曾经去考过几次进士试,但最后都失败了。后来他想与人投奔吴越,结果行迹败露被杀了。

这位诗人曾有一诗集名《江为集》,但后来在战乱中散佚,只有《全唐诗》记录了他8首诗,还有几句残诗。正是这些残诗,才有了后来“林逋偷诗”的故事。

江为的残诗中有两句是“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看到这里,相比大家已经很熟悉。江为两句残诗无人重视,不过在几十年后的宋代,林逋觉得这两句诗非常妙,于是将其凑成整首,还成为咏梅的经典名篇。

原句没有流传,反而是改编的人使其流传,在于林逋将这两句诗,一句改一字,化腐朽为神奇。我们来看林逋全诗: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有两首诗,这是第一首,也是林逋的代表作。

首联开篇明义,开始夸赞梅花。严寒的冬天,北风呼啸,所有的花儿,都无法抵挡这种恶劣的环境,全部凋零落尽。而梅花,却在这种天气傲然开放,单调干冷的冬季,梅花以清丽的容姿,绽放动人的风情,成为小园独一无二的迷人风景。

上半句,“众”与“独”形成对比,体现了梅花卓然不凡的风骨,以及不惧险恶的气节。“独”于“占尽”又互相呼应。百花争春,梅花悄然无语,等到百花零落之时,梅花迎风而立。正是因为梅花的“独”,所以才能占尽风光,成为小园最瞩目风景。

其实,诗的首联,就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或许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险恶,才能独领风骚。

接下来颔联,则是林逋化用的江为那句残诗了,我们先来分析江为原句。

“横斜”意思是横的斜的影子,江为说的是“竹影”。竹子是一根根比较直的,而且枝叶密集,一般来说,月亮照出的影子,是一团的。

当然,也可能是稀疏、长短不一的竹子,这样竹的主干与竹上端枝叶的影子,也会出现横斜交错。这样说来,江为的用法也未尝不可,但难免不精确。

下句“桂香浮动”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说得通。不过这两句都没有把“竹”、“桂”的特性表现出来,竹子是什么样的影,桂花是如何的香味?并且,上下两句,一个写竹,一个写桂,关联性不强,没有浑然一体的圆融之感。

而林逋则改得非常妙了,首先他把两句的关联系加强,上下句都是描绘梅花,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同时“疏影”道出了梅花的形态。即便是开花,梅花也是疏淡的,而不是花团锦簇的争奇斗艳。

这种疏淡,极有君子之风。“横斜”,用来形容梅枝再合适不过了,短短两字,写出了一种随性自由的精神。同时“水清浅”更有余韵,因为清澈而浅的水,才能将梅影映照得更为澄透灵动。

“暗香”则说描绘出了梅花香气内敛清淡的特质,“浮动”二字将无形的香气,化为有形,读者仿佛感受到梅花的清香,像潺潺流水一般,随风起伏着沁入心鼻。“月黄昏”塑造了一种非常静谧清幽的意境。

所以,这一联意蕴是非常丰繁的,极有层次与想象的空间。欧阳修说,前人虽有很多咏梅诗作,但没有比得上这一句的。周紫芝更是称赞这两句诗“脍炙天下殆二百年”。虽然这一联是经过林逋的改动,但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江为打下的底子功不可没。

不过接下来的两联,后世很多学者觉得并不怎么好。

颈联的意思是说,白鹤想要停留在梅枝上,先偷偷地观察,蝴蝶如果知道有这样的梅花,肯定会喜爱至销魂。

最后一句是说,幸好可以吟诗赏梅,与梅花相亲近,不用敲着竹板唱歌喝酒。

明朝的王世贞说,颔联写得不错,不过到了“霜禽”、“粉蝶”句,像小孩子写得一样。王世贞这样写固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见后面几句太过脱节。

纪晓岚也说这首诗全篇不相称,五、六句太过浅近,最后一联也是滑调。

当然,无论怎么说,这首诗有了“疏影”一联,足以称为咏梅名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