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葛华文教育浴火重生 再创辉煌
直葛华文教育浴火重生
再创辉煌
直葛三教基金会。(塞北雄鹰拍摄)
直葛是一个小城,位于中爪哇北海岸,离三宝垄160多公里,居住在这里的华人并不多。但直葛有一间庙,名为泽海宫,却远近闻名。庙里主要供奉泽海真人,故得名泽海宫。
直葛泽海宫。(塞北雄鹰拍摄)
庙宇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宏伟壮观,却不失装饰的精致细腻。庙宇占地约300公顷,中央是宽阔的雕刻精致的神龛,上摆放着泽海真人神像;两边也供奉着其他的一些神灵。
庙宇离街道有一段距离,显得比较开阔。庙宇右旁建有简单的客房,可同时容纳上百人,供远来的香客休息过夜;由此可见此庙香火很鼎盛。后面有很大一块空地,平时附近的华人早晨来此锻炼身体;有节庆时,则在此搭建舞台一同欢庆佳节。
泽海宫位于直葛的Gurami街。此庙有约二百年历史,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在甲必丹陈昆淮的带领下集资重修,保持至今。庙里有匾牌详细地记载了此事。庙里的匾牌、对联、香炉等都是善信捐赠的,上刻有捐赠人姓名及年代。从上面的年代可以看出,庙宇从建立至今一直有善信捐赠物件。
而在庙宇旁边,则是一所扩建学校的现场,经当地老华人介绍,是由当年的华校校友们集资,以三教基金会的名义重建,目的是为了延续历史的老华校直葛中华学校。
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为《直葛中华学校五十周年纪念刊》题词。(图片来源:infotegal.com)
直葛中华学校学费单。(图片来源:infotegal.com)
直葛中华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于1906年8月20日由林厥辉创办。借用其私宅上课。因学生连年增加,曾三次迁校。1947年林玩珪公司及林玩瑚捐赠28744平方米地皮,在社会人士的热心支持下,建成具有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礼堂、科学馆、纪念碑、图书馆及操场的新校舍。1952年中小学有学生2000多人,中学部近600人,教师56人。1954年又进行扩建。1956年全校学生达1921人。历任校长有:林绍义、黄景岱、林祖彝、杨耿风、黄家余、申炳韶、龚道熙、黄素封、刘宏谟、吴直由、郁鸠槐、胡企鸿、郭弼伦、李学文及李锡楠等。其中吴直由任职时间最长。从1958年起,印尼籍华裔学生在小学部上课,改为籍民学校。中国籍学生在中学部上课。1966年被当地政府接管。
直葛万惹兰中华学校40周年纪念特刊。(土生华人博物馆藏品)
何香凝1956年为《直葛中华学校五十周年纪念刊》题词:“团结侨胞,建设祖国”。
郭沫若为直葛中华学校五十周年纪念刊题词:“离开祖国愈远,关怀祖国的念头愈深,今天的祖国正以百倍信心地从事建设事业,我们需要建设人才,我们需要和平环境。爱国的青年侨胞们,希望您们认真学习,成为优秀的建设人才;希望您们敦睦邦交,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而直葛中华学校也是英才辈出,涌现出了印尼华裔传记作家、企业家陈丰文(Tan Hong Boen)、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陈清泉院士、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何建平与太原第十五中学资深的数学教师吕梅恋伉俪等杰出校友。
直葛三教基金会在建的学校。(塞北雄鹰拍摄)
由于政治解禁进一步落实,印尼华人重获使用及学习中文的权利,掀起新一波华文热,改变60年代以来中文被禁制30多年的命运。印尼华校纷纷复办,尤其在华文经济价值飙升下,学习华文的热潮也延伸至非华人。
直葛三教基金会在建的这所学校从小学过渡并扩大到全日制的初中,在没有国家和财团支持的情况下,仅靠校友和社会人士捐助,取得了今天的丰硕成果。
一进入在建的学校大门,就是一间宽敞明亮的礼堂,还有室内篮球场。这里有各个年级的教室、办公室等。直葛中华学校校友陈仁安先生说,初中部也在建中,今年开始初中招生。陈先生讲,当年直华校友们现在依然是在想办法讨回当年被政府强占的校地,并且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华裔子弟和友族可以学习华语,能够到大陆和台湾进一步深造。
一种文化被禁止是一夜之间的事,若有恢复并不是那么容易。1966年之前直葛的华校,都做得有声有色,现在创办这一所华校,一路走来,步履维艰。
随着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华文的经济与使用价值不断提升。学校成立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参观的时候,初期校舍还没建好。还需要一些资金,正在筹备。校友们复校的精神,令人难忘。
多少年前,华族的先贤就依靠这种精神,在会馆和寺庙里办学校。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民族教育,离不开这种精神。就是这种精神,让印尼的华文教育,在劫后的灰烬中,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