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博客:印尼漫笔——沙横下街华人居屋
沙横下街的华人居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不变的物是人非故事。
流向大海的小河溪。
邻居家那幸福的小白猫,与世无争。
在
太太的老家邦加(Bangka)沙横(Toboali)小住时,早上在其老宅附近的下街(Hakai)徜徉,拍拍照片,与街坊说上两句,是很消闲的事情。尤其目睹多数已经有100-200年历史的华人居屋,有时光倒流之感,令人不胜唏嘘。
纵观整个沙横,几乎没有高楼大厦,房屋低矮,密度低空间大,最高的三层楼高的房屋,底下是人住的,二三楼却是燕子的栖息地,又叫燕窝屋。
因为家庭环境不同,下街的华人居屋,有经过重建或翻修的,但更多是百年不变,有的残破不堪。如下图这个,太太说她小时候经常来这个屋玩,因为是她妈妈的伯父,原来在现为邦加省城槟港(Pangkal Pinang)附近的港口砖窑(Pangkal Balam)住,非常有钱,后来家道中落,就回到沙横住在那个房子。几十年过去了,该房子现在已经摇摇欲坠,好像象征着整个家庭的衰落。与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背后的大楼,是燕窝屋,这个家庭一定是生活无忧。
新旧对比显著的沙横下街华人居屋。
含怡弄孙的邻居,一脸消闲的神情。
破败不堪的房屋,还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建于1824年,意味着该房屋已经有188岁了。
树木葱茏的下街路口,但与马来人不同,华人家庭的门口,往往很少植树种花。
小山岗有个华人的房子,属于当地有钱一族,经营锡砂业,其父亲还在下面的老屋住。
百多年前的大户人家,亲戚阿富的老宅(右),在其左侧便是新重建的房子;
老宅子是传统的中国清朝式样房屋。
文章来源:搜狐博客——春雨绵绵(香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