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风物志:榴莲花与蝙蝠(之一)
昼伏夜出的印尼蝙蝠,白天倒挂在树上休眠。
晚霞衬映下的Nusatenggara天空,黑点就是晚间出动的大型蝙蝠。
开博后,最大的收获是,不但打发退休后一日三餐百无聊赖的日子,天天码字时间过得快。而且还吧记忆深处即将湮没的儿时生活情节,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所以分居各地的家人,几乎每天都要打开我的博客,看更新了没有,以便也勾起共同的回忆。发现我们的沟通的频率加密,话题更丰富,自然长话费也水涨船高,这是不用说的。
偶看德国的网页,德人在印尼努沙登加拉(Nusatenggara)旅行,无意中拍摄到蝙蝠在天空中觅食的图片。但那稀稀落落的情景,使我想起我小时侯在第二故乡邦加槟港(Pangkalpinang-Bangka),看到的蝙蝠倾巢出动的壮观景象,那是小巫见大巫。
榴莲花开时节的邦加槟港,黄昏时刻在那晚霞满布的天空中,突然飞过来一大片的蝙蝠群落,黑压压的数千上万个,你会觉得大自然的多姿多采及魅力无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表哥告诉我,Langkeluit(东南亚特有的大种蝙蝠)去吃榴莲花啦。
据说,人们只要举起猎枪向上射击,就会有几个蝙蝠应声掉下来。这话当真,因为我还吃过邻居宗汉(记不得起姓)打下,并煮好送给我们家的蝙蝠肉,当地人盛传蝙蝠肉大补,尤其补肾,对尿炕者特别有效。奇怪的是,至今虽然超过半个世纪了,但我还能记得那特别的膻味感觉,就像事情发生在昨天一样。(蝙蝠左翼有个洞可能遭枪击所致)
说起送蝙蝠肉的宗汉,因为他在日伪时代给日本人办过事,我父亲对此很是不齿,经常说“宗汉”,祖宗是汉族人,却做汉奸,所以很勉强地接受他的蝙蝠肉馈赠,我为好奇心所驱,更不懂大人的高尚民族气节,照吃不误,但因为有这个细节,所以印象很深。
“飞禽走兽”是形容鸟类和兽类分野的语句,但偏偏蝙蝠是“飞兽”,伊索寓言还是哪个,曾经把蝙蝠形容为两边套近乎图利,最后被识穿,搞得两边不讨好而孤立起来。的确,蝙蝠张着老鼠般的脑袋,但却有带有飞膜的翼,形象不雅。而且白天大多用後肢倒掛在樹上或洞穴石壁上睡覺,到晚上才活動四處覓食,昼伏夜出,毕竟给人以阴暗的印象。
蝙蝠是自然界中唯一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有900多种。除了南北极,其踪影遍布世界各地,但热带最多。蝙蝠捕食大量昆虫,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抑制虫害有益。虽然多数蝙蝠主要食果实、花粉、花蜜;但热带美洲的有吸血蝙蝠,专门吸食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
中国在研究蝙蝠方面硕果累累,虽然中国的蝙蝠多数集中在南方,北方较稀少,但原籍吉林省的学者张树义以及长春市的东北师大学者冯江,在蝙蝠研究有相当的造诣,前者还是第一位进入南美亚玛逊河流域考察蝙蝠的我国学者呢。
不同地方对蝙蝠有不同的演绎。中国某些地方借其带有“蝠”字,影射“福气”,表现在织布制衣描绘的图案,用蝙蝠做装饰,也有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的。但国外有些地方视其为邪恶的代表,可能受到伊索语言影响,甚至与有的蝙蝠会吸人血有关吧。 (有些家蝠就居住在印尼人家的僻静处,帮吃蚊子大家相安无事。)
但近来美国经久不衰的蝙蝠侠电影,把扬善镇垩的英雄,称之为蝙蝠侠(Batman)。连续片《蝙蝠侠:侠影之谜》中,布鲁斯父母被杀害的童年阴影,引起了他强烈的复仇欲望。后来布鲁斯求教于瑞斯·阿古--一个令人不寒而栗又肃然起敬的忍者领袖。当布鲁斯终于回到自己的故乡哥特市时,出现了一位全副盔甲,强大且机智的正义化身--蝙蝠侠。还有一个英语学习网,也取名“蝙蝠网”。
请扫描二维码,为抗日勇士南侨机工花木兰李月美的外孙女(患有严重重症肌无力无力支付)募捐,谢谢大家仁心宅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