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应对疫情: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活得好
精准应对疫情: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活得好
李克强总理3月20日考察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时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生存下来。
总理在现场视频连线两家大型企业时了解到,虽然他们的复工复产率很高,但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并不理想,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导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效率不高的原因,就是金融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由于地方金融机构尽职免责制度尚不完善,许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还是贷不到款。
何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什么中央一再强调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确保各项政策、特别是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等方面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就是因为政策的传导不畅通,落实的效率不高,政策的作用效果不理想。这也意味着,一系列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很多都可能在传导过程中被扭曲和截留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率。不然,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矛盾,早就解决了。
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矛盾不解决,发展就不会顺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会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关闭、歇业、破产、倒闭,都与资金有关,与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有关。最终,也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配套功能,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动力,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大中型企业是稳定经济大局的主要力量的话,中小微企业就是稳定社会大局的主要力量。经济的稳定,需要大中型企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社会的稳定,则需要中小微企业发挥基本保障作用。没有中小微企业的厚实基础,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等都会遇到很大的矛盾和问题。
应当说,从决策层而来看,无论是工作目标、工作要求还是政策措施、制度保障等方,都非常明确、非常重视,也非常符合目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总体上也是基本到位的,该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及时出台,该明确的发展目标也迅速明确,该开放的政策更能及时开放。关键就在操作层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一方面,管理者只笼统地传达上面的要求,笼统地提出一些发展目标,笼统地给出一些工作重点,装出一副非常重视的样子;另一方面,对具体操作者既没有给予具体指导意见,也没有免责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让具体操作者宁可不执行政策,也不能让自己冒风险。自然,中小微企业就不可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了。
这也意味着,在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决不能只满足于大中型企业的复工复产率高,大中型企业的复工复产效果比较明显,而忽视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做不好,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也会影响大中型企业的复工复产效率,尤其是满产目标的实现。
特殊时期,需要有一些特殊政策。而要确保这些特殊政策能够发挥作用,就必须在落实过程中也有一些特殊手段,包括免责条款、奖惩考核等。不然,商业银行具体工作人员决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然,央行通过定向降准等释放给商业银行的资金,要么贷不出去,体外循环,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要么被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到了其他所有制、其他行业企业手中,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呼吁书越来越不好“过”。
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生存下来,毫无疑问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企业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一旦在这个关键时刻不把中小微企业照顾好,让他们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就将给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这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一项战疫过程中必须执行好的制度和要求。也只有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活下来,并活得更好,居民就业和生活才有保障,经济发展才有基础、社会稳定才有“压舱石”。
所以,各地一定要把支持中小微企业放到最突出的工作位置。尤其是没有多少大中型企业的地方,更应当集中所有力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确保疫情不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太大影响,确保供应链和价值链不因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效率不高而出现“梗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