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千亿财政防疫资金,要算数学账,更要算经济账

【原创】

对千亿财政防疫资金,要算数学账,更要算经济账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据财政部对外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2日,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达到1087.5亿元。但是,这千亿资金该如何使用和监管,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能力和智慧,也牵动着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目光。

我们说,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越要把有限的资源干脆利落到最需要的地方,越要减少各种浪费和各种无效率的资金行为,包括资金的用途、拨付效率和使用情况。更直接地说,对财政资金来说,不仅要算好数学账,更要算好经济账。只有算好经济账,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至少,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

应当说,疫情发生以后,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资源调度等方面,行动还是非常快的。即便有的地方财政比较困难,也都想方设法安排和调度了一定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并出台相关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和居民抗击疫情,支持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救治病人,从而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确保病人救治不因资金短缺而受到影响,也不因为财政资金安排不及时而影响疫情防控工作。

不仅如此,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级财政还在抓紧出台各种政策的同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企业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贷款贴息等。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通过财政资金安排贴息等,得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否则,很多企业都会因为迟迟不能复工复产而陷入困境。

很显然,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各级财政就安排了上千亿元的防疫资金,这样的力度是相当大的,也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但是,这些资金有没有及时足额拨付到最需要的地方,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没有挪用转移和躺在账上睡大觉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等等,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公众所以如此关注财政资金,说到底,就是资金的去向、资金的使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一切都很公开透明,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关注的目光。尤其像防疫资金这种事关民生、事关公共利益的资金,更是关注有加。如果防疫资金在分配、调度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其受到的关注会更大,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更何况,在企业普遍运行困难、经济形势不很乐观,加上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各级财政已经有点捉襟见肘,拿出1000多亿预算并没有安排的资金来,可以说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自然,就更应当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用在“刀刃”上。

显然,财政部门现在公布的,只是防疫资金的“数学账”,可以通过这本账,各级财政安排了多少资金,在这些资金中,有多少是直接的货币资金,有多少是实物资金,有多少是需要通过转化才能见效的政策资金,应当能够看个大概。但是,这些资金有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有没有及时拨付到急需要使用资金的地方,在拨付和运转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到底是躺在账上还是已经拨付到具体单位和岗位,尤其是使用效率如何,从“数学账”上是难以看清楚的,还是一笔大概账。因此,有关方面应当及早介入,对防疫资金的安排、分配、拨付、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检查,避免出了问题以后再去纠正。一旦如此,纵然能够纠正过来,也可能很难足额追回。

这也意味着,1000多亿的防疫资金,并不是那么容易完全执行到位的。特别是通过政策体现的资金,更需要地方帮助企业落实,给企业多提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给予小微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更应当公开、直观、透明、有效,而不是只算得出“数学怅”,而算不出“经济账”。要算清“经济账”,就得看有多少企业是因为这些财政资金的支持才渡过难关的。否则,“数学账”没有意思,也没有必要在如此重要而关键的时刻玩数字游戏。因为,疫情是不会与你玩游戏的,小微企业的困难也是不会玩游戏的。只有把“数学账”转化成“经济账”,让这些财政资金实实在在地进入到经济社会领域,其经济账的效率才会高,产生的作用也才会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