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侯姬昌,其实早就反了纣王~
你一定以为,第一个反商的人是苏护,因为封神演义的第二回,就是 冀州侯苏护反商,并且提下了有名的反诗:
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没错,表面上看,苏护是第一个反商的人,但这仅是第一个公开反商的人。大商朝看似平静的天下,早已经是暗潮汹涌。而苏护所做的一切,又何尝不在算计之中?
在谁的算计之中?撇开那些神仙不说,当然是在姬昌的算计之中,下面我们就来咬文嚼字,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反贼姬昌的真面目。
一、苏护反商的疑点
1. 苏护拒婚
在《解读封神之--女娲宫进香之谜》中我们可以看到,纣王当政的最初7年里,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纣王好色荒政的,而且万民也是安居乐业的。
这个时候大王提出要纳臣子之女为妃,臣子一般会有如下反应:
a. 高兴而同意,因为大王还算不错,可以盘上皇亲国戚了,这样选,皆大欢喜;
b. 不舍而同意,毕竟女儿要远离自己了,多少会舍不得,这样选,还是皆大欢喜;
c. 不舍而拒绝,这样选,就要找个合适的理由了,比如尚且年幼、已经许人之类的;
上面任何一种选择,都不会落得造反的罪名。而我们的苏护苏大人是怎么做的呢?
苏护听言,先是正色而奏曰:陛下后宫已经很多人了,就不要再受左右蛊惑,赶紧把进谗言的人斩了,以免落个好色的臭名。
纣王说你再考虑考虑的时候,苏护不觉厉声言曰:balabala...人君好色,必颠覆社稷;balabala...恐商家六百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看到了吗,苏护选了一个一般臣子不会选的路:直斥君王,逼反自己。
2. 苏护真的很冲动吗
书中对苏护性格的描述是 性如烈火,刚方正直。从上面拒婚的事件看,确实很冲动,不怎么动脑子。然而从反商后发生的一系列事看,却完全不同:
a. 运筹帷幄,把崇侯虎打的十停止存一停;
b. 崇黑虎兵来时,苏护知道崇黑虎厉害,低头默默无语,半响...
c. 姬昌派人送“劝降书”,苏护看毕,半响不语,只是点头...
这哪里像一个冲动的人做的事?绝对的冷静,理智!
3. 苏护“反商”闹剧,最大的受益者
a. 受益者之一:纣王,得到了想要的美人;
b. 受益者之二:姬昌,博得了贤德美名;
c. 受益者之三:某些神仙,成功在商王庭植入了“蛊惑”的种子。
要说最大的受益者,对于b和c来说,a真的就不算什么了。
从上面对苏护的分析看,苏护不像是被纣王逼反的,要么是自己逼自己造反,要么是落入了某些人的圈套之中了。
二、早就投靠西周的崇黑虎
1. 崇黑虎出场时机
不早不晚,崇侯虎被打败了,还没败的彻底的时候,崇黑虎来了。这时如果任凭事态发展,要么请纣王再发兵,要么请姬昌出兵,无论哪种选择,灭掉苏护都是迟早的事。为什么现在出来?因为有人不想让苏护死。
2. 崇黑虎出场原因
书上原文:吾此来一则为长兄兵败,二则为苏护解围。
a. 为长兄兵败很容易理解,毕竟是亲兄弟嘛,但在第二十九回,崇黑虎帮助姜子牙诱杀了自己的亲哥哥,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说明这时的崇黑虎,冲着第二点来的可能性更大;
b. 为苏护解围,这里崇黑虎其实没出什么可以解围的点子,被郑伦擒住后,刚和苏护郑伦开始喝酒,还没喝完的散宜生就来了,这个“解围”其实是散宜生解的。准确说,是姬昌派散宜生来的。
3. 最终结果
送苏妲己入朝,苏护高高兴兴的送走了散宜生和崇黑虎。
崇黑虎到底来干嘛的?呼之欲出,他就是来穿针引线的,为谁?为姬昌和苏护。崇黑虎与苏护为一拜之交,最适合不过。而反商后的苏护慢慢清醒了过来,决定“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于彼,庶可进退,亦可以保全宗社...
崇黑虎一来,就指明要苏护搭话,奈何苏全忠不能理会;苏全忠被抓后,没有被处死,苏护应该知道了崇黑虎的来意,所以当崇黑虎被郑伦擒获之后,亲自为其松绑,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商量归附西周的大事,刚好这时,散宜生来了。
三、幕后黑手姬昌
有了那么多铺垫,总算说道主角了。姬昌,一个真正的反贼,阴谋家。
1. 纣王下旨要灭掉造反的苏护,在场的有四伯侯,二贤相。其他人都没意见,唯独姬昌说:这事肯定有诈,天子一定听信谗言了,请两位丞相帮忙去问问吧。为什么这么做?一是要挑拨纣王的君臣关系(谁敢为造反者求情?);二是早已想拉拢苏护了,绝对的忤逆!
2. 姬昌不愿出兵,反而说天子听信了谗言,当场被崇侯虎驳斥:王命不能行于诸侯,乃取乱之道。被驳斥的无以反驳时,姬昌只得说:既如此,公可领兵前行,我兵随后便至;姬昌暂回西岐,领兵续进。结果是什么?崇侯虎快被打死了,姬昌派了个散宜生来捡便宜...
3. 散宜生来的真是时候,崇黑虎和苏护一接上头,他就出现了。姬昌其实派出了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线要告诉天下,劝说苏护不要反商;暗线要绝对保密,因为是劝说苏护反商的。后面纣王派苏护伐西岐时可以看出,苏护直接带上家儿老小去投奔西岐了。
写到这里,对姬昌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 一直标榜贤德,笼络诸侯,崇黑虎可能是第一个被笼络过来的诸侯;
2. 一直想办法瓦解商朝内部,想方设法的不遵王法;
不遵王法已经有直接证据了。笼络诸侯,除了上述的推论之外,有个间接证据:费仲尤浑发现,天下诸侯俱送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也就是说,姬昌也送礼了,连费仲尤浑这种人,都在姬昌的笼络范围之内,还有什么好说的?
为什么一定要说姬昌是反贼呢? 除了上面说到姬昌在朝歌时表现出的不遵王命、笼络大臣等,我们再看看姬昌在朝歌被囚7年,返回西岐后做了些什么。
1. 为自己 吃了儿子伯邑考 而开拓
从剧情发展来看,姬昌被囚羑里,伯邑考遭妲己陷害。吃掉伯邑考,是姬昌唯一的选择,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姬昌回到西岐后,有大臣建议发兵朝歌,为伯邑考报仇,姬昌说了一番话:“...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伯邑考不遵父训,自恃骄拗,执忠孝之大节,不知从权,又失打点,不知时务进退,自己德薄才庸.....致遭此醢身之祸。”
这段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为自己吃掉儿子在开拓。
2. 修建灵台
修灵台,按照姬昌的说法,是为了“应灾祥之照”。散宜生的解释是为西土之民应灾祥而设。
灵台真正的作用已经在旁白里说明了:灵台从此立王基,验照灾祥扶帝王!
3. 聘子牙
聘子牙其实没什么,问题是,姬昌把姜子牙比作风后、伊尹。
风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协助皇帝灭了蚩尤;
伊尹:商初的著名丞相,辅助商汤灭了夏朝。
姬昌把姜子牙比作风后、伊尹,目的昭然若揭:需要姜子牙辅助,灭掉那个谁...
4. 兵伐崇侯虎
这里要强调的是,姬昌在找到合适的理由之后,才同意兵伐崇侯虎:先救民于水火,倘天子改恶从善,而效法尧、舜之主,大王此功,万年不朽矣。
5.托孤
杀了崇侯虎,吓到了自己,临死之前托孤。
姬昌对姜子牙说:倘吾死之后,纵君恶贯盈,切不可听诸侯之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
姜子牙的回答是:...大王切莫以臣为虑,当宜保重龙体...
看起来姬昌好像是说,不要去伐纣王,但和姜子牙的回答怎么都对不上。是不是更像这个意思:姜子牙你要好好辅佐我儿子,千万不能取而代之!姜子牙回答说,主上你就放心吧,不要担心微臣...
另外,西岐民风路不拾遗,真的是因为姬昌是有德的圣人吗?
姜子牙的徒弟武吉打死了人,姬昌画地为牢,囚禁了武吉,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惟西岐因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民亦不敢逃去。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
呵呵~
话分两头说,为了造反,姬昌一定要收买人心,要收买人心,就必须造福老百姓。从这个层面来说,耍些手段,弄些心机,都无所谓,老百姓过的好就行了。
也就是说,是不是反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反的是谁,反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