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01杨绛说: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当你背靠大树,坐揽资源之时,总会有人紧贴过来,向你百般献好,极尽能事,让你相信自个儿是多么的卓尔不凡。但是真相,只有在你离位后才会显现。白岩松讲过一个段子: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人,只有离开了平台,才能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时间,终会摧垮一个人的皮囊,但绝不会毁掉一个人的内在。到了某个年纪,真正让你迷人的不再是脸,而是骨子里高贵的气质,和历经岁月沉淀后有趣的灵魂。高贵气质者有独立的意志支撑,自律自觉的原则底线,悲悯善良的人道精神。有趣的灵魂拥有博学多识的洞见力量,豁达包容多元的返璞归真,历经沧桑考验的云淡风轻。美诉诸于眼睛,但是最终一定回到心灵。因为眼睛没有觉知能力,只有捕捉能力,这种能力的动源在心灵。美通过眼睛捕捉,让心灵愉悦。凡是美的都要回流到内心判断,内心判断的核心词,是愉悦。丑陋的可以是美的,悲壮的可以是美的,残缺的也可以是美的。02唐太宗李世民和诤臣魏征有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早朝后,唐太宗很生气地回到了内宫,刚看见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骂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唐太宗这么生气,就问他:“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回答:“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实在让我无法忍受!”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上了朝见用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可谓是醍醐灌顶,他意识到了自己原来一直是站在高处去俯瞰别人的。至此,他开始放下姿态,听取他人意见,进行自省。公元643年,魏征因病去世,曾经想要杀死他的唐太宗,此时却非常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后,唐太宗一直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他虚心吸取别人的意见,开创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贵为九五之尊,也要学会适当的放低身段。只有和他人处于平等的位置,我们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03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清代晚期的曾国藩擅长自省。在每天的日记中,他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反思、清扫。有一次,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自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一代中兴名臣。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实强调也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往往来自我们自己直觉,或者来源原生态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亦或是我们曾经过去的经验让我们习以为常这种方式。当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从来不进行反思与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就会停滞,不知不觉就会后退。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