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有内容,“太极之刚”,为你全面解读

纵横八千里,只在此圆中。推手这个东西,输赢没所谓,关键是推出体悟。门道在哪里,对拳有何帮助?多琢磨这些。推手什么劲,打拳就什么劲,不能脱节。推手不好使,就去拳里改,改掉那个用力习惯,换出新劲,再试,直到互为印证。

有余忘缩手,无路想回头。有时候,对与不对,就差一点儿,就到位了。胯再落一点,就沉了。再抻开点,找到筋了。再松开点,内压来了。再柔和点,劲更圆了。渐悟,渐调整,慢慢就会有成。

脚听胯的,手听肋的。你动胯,脚底会有虚实,顺着虚实出步,步法就聪明,自然生发。领头活胯,提吸会阴,重心带着步子,这是轻灵劲。出腿不管胯,重心停滞,劲就晚了。肋即是手。肋骨一闭,陡然按掌。肋骨开张,手臂有根。手指动,肋骨波。手指捏,肋骨撑。

鲸越鲨潜,鹰飞豹走。手臂出,肘底沉,探膀拉肱,锁窝深洞。浮肋似蜓翅,敏感时,快速小开合。所谓炸形,突然展开,筋骨暴张,身上挣出个大反弓。再看双震脚,不是跺地,而是整合松沉,疾速腾起,旱地拔葱,整体下坠,顺脊落胯,落地整沉。

岭南的松,东海的风。徒手练拳,轻摸圈,慢捋弧,缓盘绕,练的是一份静气。敏感最宝贵,若想不硬拼,就得修听劲。硬了,软了,都听不出劲,唯有合适顺遂,才出直觉,随机应变。

小劲吞涌,闪身似烛。很多行家走架,暗含小闪劲,非常敏感,四面八方,皆可腾挪。因人而异,也有人,以不变应万变,缓稳等速,一沉到底。功大顶千招,大巧不工。

柔是表象,刚是本质。太极有刚劲吗?必须有。太极拳,非常注重刚劲。不要以为,太极拳劲软,只知道躲,或趁其不备,这是错误认知。太极拳,相当注重功力,重视刚劲。功夫深的人,无一不具有刚劲。而我们要了解,这种刚是什么,怎么来的。

一,内压膨胀,腔体刚劲。丹田塌缩密高,内压膨胀足,筋膜张力强,这是内腔之刚。混元劲本质就是,内压球劲。通过修丹田,修内压,将腔体内部,盘出一股球劲。打足气,有弹性,密度高的球体,打出去最有劲。

二,不使劲而又有劲,结构刚劲。练拳,讲究校架子,干嘛呢?结构到位,你不必使劲,骨架自然有劲,这叫支撑。练拳站桩,必修支撑,这是基本功。架歪骨软,谈何功力。校架子,减小误差,获得刚性支撑,才是王道。架子有范儿,随便一转,三维支撑强悍,俗称筒子劲。

三,柔极必反,松沉刚劲。太极拳,以沉劲著称。功夫深的人,浑身通透,遍体舒松。搭也好,抡也罢,弹也成,接触上都极沉,如绵裹铁,这是松沉之刚。松沉,是练出来的。改掉憋拙软劲,练开窍隙,寻筋通膜,沉淀串骨,久练,必得松沉之刚。内有球劲,外有结构,周身松沉,这就是太极刚劲之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