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技术说明

序言

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TBI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术易损伤皮瓣的血供(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导致手术切口并发症。Jose M. Soto等人描述了一种新型去骨瓣减压术,该方法将以往的耳前切口改成耳后切口,有望减少手术切口并发症,尤其在一些高危人群中。相关论文已被《Word Neurosurgery》接受,并在官网在线发表。

文献地址:https://doi.org/10.1016/j.wneu.2020.10.054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重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8.8万例TBI导致的住院案例和5.7万死亡病例。TBI占所有创伤性损伤的30%,临床上常用格拉斯哥评分(GCS)评估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其中3-8分为重型TBI。重型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DH)的临床指针包括:顽固性颅内高压(ICP高于22或25mmHg)、减压性血肿清除。第四版颅脑创伤基金会指南推荐重型TBI患者去骨瓣减压骨瓣大小应≥12*15cm或直径≥15cm,以降低死亡率,但术后切口相关性并发症明显高于神经外科常规开颅手术。

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7例实施新型去骨瓣减压术的TBI患者的相关资料。2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另外5例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未报道切口相关并发症。

Table 1. 病例系列报道7例患者基线资料

案例展示

21岁女性,因骑摩托车碰撞致颅脑损伤,急诊入院。受伤当时GCS评分3分,紧急院前气管插管。入院首次评估GCS评分7分(双侧疼痛定位、脑干反射完整),首次头颅CT显示:右侧4mm硬膜下血肿,伴中线移位8mm(Figure 1)。置入ICP监测,初始值<20mmHg。入院第5天清晨,ICP显著升高,保守治疗无效,因此紧急行手术治疗(Figure 2和Figure 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在入院18天后转康复医院,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Figure 1. 初次轴位CT:右侧4mm急性硬膜下血肿,伴中线移位8mm

Figure 2. 术后轴位CT

Figure 3. 术后冠状位CT

Figure 4. 切口设计:头皮切口始于耳后,延伸至前额。该皮瓣保留了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以及面神经分支。值得注意的是,该切口耳后止点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因此在该部位开颅时应格外小心。

Figure 5. 钻孔位置:翻折皮瓣的时候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第一个骨孔位于颧骨突起根部的正上方,通常钻6个孔,年轻患者可能少点。

Figure 6.开颅:使用开颅器连接各个骨孔。蝶骨脊区域避免使用开颅器,应在完成其他区域后再折断该处较薄的颅骨。

Figure 7.骨瓣去除:将骨瓣去除后,此时暴露的硬膜下缘附着在颅骨边缘

Figure 8. 切开硬膜:十字切开硬膜,进行后续血肿清除和减压手术

结论

新型去骨瓣减压术保留了患者的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有助于皮瓣的快速愈合。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够提供了较大的减压窗,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讨论

传统去骨瓣减压术

Gudeman等人已经详细描述了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术。在手术过程中,骨瓣越过星点横跨颞底,直径需>12cm。头皮切口为从耳屏前1公分延伸至前发际线的经典问号切口。切口始于耳屏前区域,向后延伸至耳廓后4-6cm,再向上至中线旁1-2cm,向前止于发际线内。将附着颞肌的皮瓣下翻,骨瓣范围始于中线旁2cm向下止于颞底和星点后方。骨瓣去除后,放射状或曲线状切开硬膜。值得注意的是,需尽量去除颞窝位置较低的骨头,以便于基底池的充分减压。

这种皮瓣是绝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所熟悉的并且可以快速完成的。但这种皮瓣设计威胁到局部皮肤的血供(颞浅动脉),影响伤口预后,易导致相关并发症,如顶部和颞后部皮瓣处切口裂开、皮肤坏死。如果患者存在潜在糖尿病、滥用药物史或皮瓣处存在挫裂伤、这些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Kampe等人描述了一种“T形”切口。该切口为耳屏前1cm垂直切口与冠状沟后矢状面旁正中切口交汇而成。这种切口设计的优点是保留了耳后动脉,该动脉在颞浅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该方式的缺点是2条切口汇合处易裂开,并且对该切口设计不熟悉会增加手术时间。Yang等人最近描述了一种“n形”切口,该切口可能会减少手术时间、增加骨瓣大小,但同样存在2条切口汇合处伤口不易愈合的问题。

新型去骨瓣减压术

Feng等人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皮瓣设计方法。在麻醉诱导后,将患者头部向对侧旋转60°,同侧肩下垫圆枕。标记鼻根至枕骨隆突正中线,横窦和乙状窦位置。皮肤切口起始点位于耳后约3cm和同侧横窦-乙状窦交汇处上方1cm。切口向后弯曲至中线,继续沿中线旁1-2cm向前止于发际线(Figure 4)。皮肤切开前沿切线注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剩下步骤与传统方式相似(Figure 5-8)。这种较大的皮瓣允许去除的骨瓣面积更大,减压更加充分。但需要注意后下方的乳突气室和静脉窦。如果暴露乳突气室,应用骨蜡封闭。此外,皮瓣下翻的时候避免损伤外耳道。

如前所诉,DH是一种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治疗手段,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传统的方式非常普及并且在很多地方常规开展,但会损伤皮瓣的血供,导致切口愈合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比较了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术和Feng等人所使用的新方式。这种新型皮瓣保留了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有助于降低切口并发症,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的TBI患者中,如皮瓣挫裂伤、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免疫抑制和药物滥用。Veldeman等人报道了始于耳后的反问号切相对于始于耳前的切口,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新型皮瓣避免了颞肌的切开和闭合,可能会减少手术时间。我们的经验表明,使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从切开到关闭耗时90-120分钟,但需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静脉窦。

译者

神经外科学博士(在读)

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导师为胡锦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