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泽重:追忆中国第一邮市——月坛邮市

现在的邮人,特别是中年以上的集邮爱好者,大都知道北京曾有一个坐落在月坛公园里的“月坛邮市”,当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邮市”。“月坛邮市”十余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中国邮市走过的一段风云岁月。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曾多次去过“月坛邮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也令我非常难忘。最早在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召开“一大”以后,即有三五成群的集邮者在北京月坛公园交换或买卖邮票,但成交不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邮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来月坛公园交换邮票的邮人也越来越多了。有鉴于此,在北京市集邮协会和公安、工商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于1988年8月21日,正式创办了“月坛邮市”。

  我记得当时凭集邮协会会员证可以免费进入邮市,非会员需花5角钱购买入场券。邮市的西部有280多个摊位,邮市的东边有12条石凳和6个石桌供集邮者交换邮票使用。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前后,北京“月坛邮市”逐渐成为海内外集邮者关注的地方,每天有几千人进入邮市,人气足、交易多。我那时曾经在邮市买了不少邮品,购买的主要是有关亚运会的邮品。

1991年邮市行情逐渐进入高潮,“月坛邮市”更是万人瞩目。来北京的集邮者无不慕名前来,邮市内天天都是熙熙攘攘的。北京“月坛邮市”的邮品行情和交易价格,对全国邮市起到了指导作用。最高潮时,每天进入“月坛邮市”有近万人,邮市每天的营业总额在300万元左右。我记得当时很多人买邮票都是整版地买;买小型张也是整盒地买,邮商漫天要价,邮人讨价还价,但不管价格多高,买者和卖者都是皆大欢喜。

  其后几年,邮市进入萧条期,但“月坛邮市”始终人来人往。1996年开始的第二次邮市高潮,是邮市最繁荣的时期,每天进入“月坛邮市”达5万多人,购买入场券也要排大队,进入邮市又要排队,到里面更是寸步难行,十几米的路有时要走上一刻钟,尽管如此辛苦,如此烦人,但人们仍然像入了迷一样前来交易。邮市中只见人头攒动,只听喧嚣声,人们不知累,不知苦,讨价还价,买进抛出。推小车的,提手提箱的,来这里的很多人并不是集邮者,他们是来邮海淘金的,十几岁的孩子来了,连家庭主妇、退休的老爷爷、做生意的个体户和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曾几何时,一夜北风起,邮市又忽地狂泻,从1996年秋到1997年7月,月坛邮市行情是上升、猛升、暴涨、暴跌、狂泻、慢回……使许多人的发财之梦破灭。

  邮市如此澎湃的人潮,严重影响了来月坛公园休闲的人,也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宁。“月坛邮市”本身又极为简陋,风吹雨打太阳晒,完全不适合形势的发展。

  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在北京马甸立交桥东南建立了新的邮市,室内营业大厅里有2000多个固定摊位,可以容纳几万人进入市场交易。这里有中央空调,有监控系统,有百部电话,有餐饮,有咨询台,有打假办公室,有集邮资料服务台,室外有停车场。新的邮市,带动了全国各地集邮市场的发展。

  现在回想起来,“月坛邮市”在中国邮市起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它促进了全国各地邮市的发展,也促进了集邮事业的发展,为不忘这段历史,特写下这段回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