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的顶级皇家寺院,它背后的加持力竟然这么大!
这辈子
我可以领你去寺院
给你讲供灯的功德利益
可以默默地以你的名字做佛事
这辈子
带领你修寺建庙
塑造佛菩萨圣像
我只想给你种因
让你的骨子里能生长菩提
不是为了
今生的荣华富贵
而是为了
来生我们遇不到时
你会油然而生对佛的信任
一个人
一辈子
总要有一盏明灯能指引你的来去
万一下辈子我们遇不到
至少还有佛在
——上文下慧法师法语
说到佛法,我们许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便是“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早已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名声赫赫。
它展现给世人的不仅是一部活脱脱的佛教史,更是一个拥有无上智慧、教化众生的神圣之地。
我们知道,五台山是由五座台峰和百余座寺庙组成,而每一座寺庙又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它们都有其专属的建筑风格和背后的传说故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五台山皇家寺院——菩萨顶。
五台山中,一般寺院均是青砖灰瓦,唯独菩萨顶金瓦覆顶,宛若一座至高无上的金色佛国伫立于台怀镇最高处。因此,菩萨顶也被誉为“五台山金顶”。
究其原因,菩萨顶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寺中还供奉着的极具传奇色彩的带箭文殊菩萨和五台山唯一的真容文殊像,是实实在在的皇家寺院。
==== 寺庙发展史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
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
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此后,康熙皇帝又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
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又敕命“於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
在清朝,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6所黄庙归章嘉呼图克图管辖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驻节菩萨顶的扎萨克大喇嘛统率。
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全寺占地9100多平方米,有殿堂楼房11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
==== 108级石台阶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
耸立於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
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药师佛三佛。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活佛於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 寺院胜景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文殊殿重建於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署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
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参诣礼拜之处。
汉地佛教徒朝拜时,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数民族佛教徒朝拜时,则行“五体投地礼”,即头和四肢同时爬俯於地,十分恭敬和虔诚。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12幅,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天然颜料工笔画成,是藏画中的珍品。有人还称文殊殿为“滴水殿”。
殿檐台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当天空晴朗时,该殿仍象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
====大铜锅
菩萨顶后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台边,也置有一大铜锅,口径5尺,深4尺。
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
====乾隆题诗念章嘉
菩萨顶一连三进大殿,有前后套院二处。前院为僧舍禅堂,后院是喇嘛住的地方。两边堂屋上盖孔雀蓝琉璃瓦,钟鼓楼顶盖黄色琉璃瓦,形成强烈色彩对比,非常引人注目。
周堂内和后院圆亭内,分别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四梭碑。碑为方座螭首,高达6米,四面俱宽1米。二通碑均系乾隆御碑,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两通碑,形制相同,高4.81米,边长1.15,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通身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两条苍龙围着一粒玉珠盘桓前行。
绞龙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五十一年和乾隆五十七年第五次、第六次朝拜五台山时题写的七言律诗,其中一首写道:
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
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
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
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御笔
诗中“章嘉”即指自幼与乾隆共同长大的第三世章嘉国师。章嘉国师是佛教历史上最具修学证量的大师之一。乾隆皇帝为一代有为之君,其一生深信佛教,并将佛法归为护国之法,他多次朝拜五台山,祈祷文殊菩萨,护佑百姓与国家。
END
登临菩萨顶,不仅品味一种境界,感悟一种情怀,思考人生禅理,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之旅,宗教之旅,心灵之旅,若不是来到五台山菩萨顶,想是无法体会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竟也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深思之下,顿觉佛法最大的力量除了三宝的加持以外,便是将因果道明,指引众生断恶行善。如此一来,众生才能够离苦得乐,和谐因此而生。
菩萨顶作为五台山上的顶级皇家寺院,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其背后的加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愿每一个来到五台山,登过菩萨顶的人,都能烦恼自除,智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