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海门第一桥——周泾桥
太仓石拱桥作为一个集体打包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包含了太仓五座元代石拱桥,它们分别是太仓致和塘上的周泾桥、州桥、皋桥,南郊新丰的井亭桥和金鸡桥。
周泾桥风貌
我第一次来太仓,是被这五座桥吸引而来。
太仓,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及楚国的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供应朝廷而得名。
而被天下称之为第一码头则是在元代。由于战争,元朝首都北京粮食紧张。海盗出身、受招安的张暄和朱清二人上奏朝廷,谏议海运漕粮。
太仓的刘家港被两度疏浚,沟通了太湖流域、长江流域和南北沿海的航运关系。使刘家港发展成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
自此,太仓日益繁荣,州治(现今的市政府驻地)也从昆山搬到了太仓。为了便利商务往来,在太仓城内开凿了致和塘,并在致和塘上修建了多座桥梁。
随着时间的流逝,沧海桑田的转变,如今,只剩下了周泾桥、州桥、皋桥
这三座国宝桥梁,尤其以周泾桥最为耀眼瞩目。
周泾桥,又称南周泾桥,位于太平南路和新华东路的交叉路口东侧,和现代的公路桥太安桥平行。
周泾桥置身于致和塘畔的绿化带的景观中,桥身藤蔓缠绕,郁郁葱葱,显得古意盎然。很难想象600多年前桥畔的热闹景象。
1292年建立的天妃宫,香火旺盛,善男信女们通过募捐和筹集善款,于1330年建造了这座周泾桥。这里既是返航归来见到的第一座桥,又是漕运船只出海的门户,因此,被称为海门第一桥。
据资料载,周泾桥,为三孔石拱桥,桥中孔高4.77米,长11.6米,纵向分节并列式做法。拱石上刻有资助修桥人名单和造桥年代,侧面刻有“海门第一桥”字样。券石上雕荷叶,下刻云纹,中刻题记“至顺元年” 几字。尚存部分原栏板石,上刻有缠枝花和动物追逐腾跃图案,均为元代石雕,在太仓五座元代石拱桥中最负盛名。
可惜的是,周泾桥很不屑地向人们展现它的辉煌似的,用层层绿意包裹起来,静静地置身在这片绿化丛中,看河水在身下流淌,看来来去去的人们。
此时是中秋假日的下午三点,公园内人不多,桥边的凉亭内有人在大声聊天,有一人在练剑,还有一人坐着发呆。似乎都已经忘记了老桥的存在。
我站在周泾桥上远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船只林立,漕运繁忙出海的景象。